最近听了云谦在 [狼说播客]的录制语音,有点小小的感触。惊叹于大神在进行个人介绍的时候,也会如此的质朴与朴实无华:
- 08年毕业(具体大概就这两年),做ui的。在一个居民楼做切图仔(六间房),做了一年多。跟老板说想要涨工资,老板不答应就离职了//哈哈哈。属于先离职后找工作的这种。
- 离职投简历面试前端(之前有技能拓展,按照他的说法,从ui到前端的转变属于有点【个人属性】在里边,他喜欢了解新鲜的东西,保持学习。很自然的从css➕html到css➕htm+js的转变)。淘宝的所有子公司都投遍了,都挂了。唯独没有投淘宝,觉得好的东西要留到最后。机缘巧合他的一篇文章被面试官看到,直接找他面试。然后他准备的比较好,就进淘宝了。做业务。淘宝的商详页,购物车啥的pc 端的页面改吧改吧。
- 忘记因为什么了。去蚂蚁了 在蚂蚁,刚开始也是做业务的,做了一年多。后来去中台了。
我对采访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主持人问,蚂蚁那么多大神,你当时在那里会比较有压力吗?云谦说,大家是不同的赛道,不会有压力。况且蚂蚁的氛围是比较宽松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待在那里的原因。第二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主持人好奇像antd和dva是怎么样孵化出来的,当时内部推动是不是有很大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答案也比较出乎意料,蚂蚁鼓励开源,这两个东西是先开源,先在外部被人使用,然后在内部才开始推广的。。就是说通过外部来证明影响力,内部推行会顺利很多。 他现在在做ai方向。code agent、deep research 等等
我的感触在于: 云谦很成功,感觉他身上一定有什么特质,或者别人做不到的某些毅力,让他做什么都能成功 他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的,而是来自于他的开源,他的付费知识周边。 人与人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反观我自己,连一个小小的几百人公司都玩不明白。。
介绍下我自己吧,我想我应该也能像云谦一样,分几个里程碑给自己:
- 14年6毕业,本科是信管专业,到15年1月才正式做软件开发。第一份工作岗位是需求分析。做的很痛苦。我总结了下,就是智商和情商都不在线,没有一技之长,老是被人欺负,是真的被主管拍桌子骂的那种(现在想想我也挺不服气的,我就是一个小小的需求分析师,对于项目决策我能决定什么呢?PM和运营岗位的活我想对一个刚满22岁的清澈毕业大学生来说,是不是有点拔苗助长了)。还好我当时有点儿脑子,在离开之前掌握点儿技术(做了一年多的安卓,也就试水一个前端项目就离职了)。
- 也是属于先离职在找工作的那种 离职投简历只投了一家对口公司的对口岗位。面试其实现在想想答的乱七八糟,还好当时前端还是稀缺行业,估计靠着部分的前公司的背书就入职了。做了半年的前端,后来就不想工作了,当时区块链很火,AI才只是CNN就可以水大量论文的遍地是黄金的年代。我决定考研了。。。然后就辞职,准备了半年,很不顺利,说不顺利是因为分数太低了,311分,眼看着考不上西电(第一志愿),没沉住气直接非全了,阴差阳错到了同济的计算机
- 在19年的4我来上海了 拖熟人入职了一家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害人不浅,接受了一个半月的pua,老熟人也劝退我,无奈自己走了。跟熟人say goodbye。估计以后也不好意思在联系了。
- 然后我就去我非全导师的实验室了。刚开始一切很美好,我就做前端,我很快乐,后来我发现我好像是个局外人,身边人都在忙着做学术,我苦恼的连学术的门都踏不进去。我就是他口中的那批笨学生,自生自灭的那种。后来我离开了,我想找工作来证明自己
- 很顺利,21年的前端招聘市场火爆的最后一年。我在当年的5月份入职了一家三流的垂直领域的小公司。很开心的度过了大半年,大裁员来了。我留下来了,可能是因为当时作为种子选手培养。22年是我付出最多的一年,我精进技术,练心法,做重构,然后年底预期却非常不好,然后我跟领导撕破了脸。领导对我也毫不手软,几次想劝退我,让我离职。我那时候很痛苦,但是也表现出来了非常大的韧性(我当时怀孕了)。其实如果没怀孕,我真的已经都在投简历了。然后我胎像稳固到3个月的时候,我领导被裁了包括我的直系领导。说实话我还蛮喜欢我那个直系领导的。然后我浑浑噩噩到休产假 修完产假回来,几乎上半年没怎么干活。下半年做了点项目,但是总是想着出完产假公司要裁我了,我还是浑浑噩噩。
- 2025年过完年我就开始投简历了。非常的不顺利,直面试了一家。效果非常不好。然后一直没有约面试了...最近工作也忙了起来。业务压力也是有的。
我想定几个小小的目标来打破现状:
- 工作的饭碗还是要保的。不要在消极下去,开启狼性模型吧。至少要对得起自己
- 想做一个直播学习的账号
- 面试题还要继续看下去,希望可以入机器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