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杂谈
本人一直对房产相关业务比较感兴趣,怎么说呢,往上数两代都是建筑工地工人,父辈和爷爷辈建了这么多房子,但我们还是买不起。
说回本人,我从1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做程序员,真正和房地产市场结缘是20年国庆,那个时候有个发小在上海做绿皮中介,为了完成业绩,就找到当时过节无事可做的同学,其中包括我,一共3个朋友,由他开车带着我们去看房,充当买房人,一天看3个楼盘,每个楼盘每人可以拿100的某东卡,晚上发小做东请我们吃一顿简餐,这又吃又玩又拿的活,我们几个倒也乐得做,一连干了3天。
可能是命中有缘,后面我就跳槽去了某大厂的房产垂类,虽说是程序员,但是由于对该业务有兴趣,所以也学了点业务相关知识。直到22年该业务被整体裁撤,我跳槽到其他行业做程序员。但是由于兴趣使然,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身边也有内行的人可以交流学习,所以对该行业的认知不但没有停滞,反而越发加深,甚至成了身边同学和朋友的买房顾问(注:仅限上海)。
判断趋势是个痛点
这个行业最大的门槛其实是信息差,很多刚需买房朋友,由于不了解如何判断当前的行情是好是坏,很容易被自媒体或者中介忽悠,哪怕市场不好,他们也能找出亮点说服买房者,让我们觉得市场很热,要是再不买就白干好多年。
其实我也思考过一段时间,到底什么样的数据才能真实反映出市场冷热,我认为这个数据一定要真实且全面,不能说某个中介平台发布了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容易片面和误导,经过摸索,我现在认为房产交易平台每天发布的二手成交量是最靠谱的。原因有二:
- 其一、发布平台权威,而且数据真实。单一中介平台比如最大的绿皮,其实也只占了市场1/4,它发布的也数据也不够全面;
- 其二、市场的其他数据不一定真实,比如成交价,因为会有意做低,其他数据更不用说了,只有二手成交量是市场自发且不可修改。
所以如果有个小程序可以及时反映当前的二手房成交量,并且把每天的成交量做成图表,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想买房朋友的痛点,通过数据可视化,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数据支持。
于是乎,我的微信小程序“在沪在家
”就这么诞生了,如果你想在上海买房,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在地铁上打开,看看上海最新的二手房成交量。下图为微信小程序logo
技术栈和功能
技术栈
介绍完背景、痛点,接下来回收标题,介绍一下技术栈和功能。
小程序技术栈使用taro
云开发模版,原因有二:其一、我在公司主要用react + ts
开发,taro比较符合我的习惯;其二、本来想开发一个跨平台小程序的,除了微信小程序,原计划还有百度系和字节系,但是发现百度需要企业才能注册,随即放弃。
功能方面
功能相对简单,只有两个页面,一个是二手房成交量的可视化,另一个是关于页,主要介绍我们,说是我们,其实就我一个人开发,另外室友义务帮忙测试一下,没有其他人了。
功能如图,看一眼就明白了,虽说简单,但对想在上海买房的朋友确实有帮助。小程序目前不想做得更复杂,因为类似的竞品也不少,但是做得都太复杂了,想一眼在其他app看到成交量数据其实有点难度,而且基本不支持在时间维度上看趋势。
由于在沪在家
对痛点卡得比较准,微信小程序上线不到一周,就积累了400多用户。
体验二维码
在宣传方面,每次迭代一个新版本,我就在校友群中介绍一下,校友也比较支持,甚至会帮我转发。在这里感谢一下华理的校友们。
使用cursor开发
由于本人工作比较忙,一点点敲代码开发这个产品确实不容易,所以尝试了目前主流的coding agent,最后选择cursor结合claude3.7,在没有设计稿约束的前提下效果非常好,代码质量也可以。有时我觉得部分生成的小功能有问题,可以去直接阅读生成的代码,比较快速地进行修改。由于使用云开发,后端也省了,直接使用微信小程序的云函数和云数据库,配合claude生成,开发非常高效。
上周我用了2个小时就开发完0.1.0版本,然后直接发布,目前迭代到0.6.1,每天下班花一个小时迭代一个小版本,一边运营一边开发,到现在只经历了一周。在这之前我没接触过taro,也没有使用过微信小程序的云函数,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甚至很少去看相关技术文档。
对于技术的思考
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这并不是什么技术文章,反而更像是一篇宣发,这点我是承认的。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思考,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
程序员还真的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精进吗? 我们还需要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学习新技术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