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用过的机械键盘

0 阅读9分钟

码农 10 年,用过近 10 把键盘。从有线到无线、全配列到 60% 配列都有。恰好翻到了一些键盘的照片,索性也来聊聊我用过的那些键盘。

键盘是需要磨合的,根据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使用场景以及个体感受不同而不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尽管用过不少,我自认还是属于键盘小白范围,也没有玩过客制。本文也完全是个人主观感受。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此方的手帐 】与你分享见闻与感想。

1. Archiss I-T Touch

  • 入手时间:2015
  • 键位:87键
  • 连接方式:有线
  • 轴体:青轴
Archiss I-T Touch 包装 Archiss I-T Touch 键盘

第一把机械键盘,在日本工作时跑了半个秋叶原才找到的一把英语配列键盘。当时并不懂,只听说青轴声音清脆手感好,就入手了。

确实敲打起来清脆响亮,好在我是单人间,之后回国也有自己的房间,所以声音问题倒也不大。

平时主要用来打游戏和写代码。青轴需要用点力,码字时间长了,手指会酸。同时本身分量也不轻、有线也不是特别方便,背了一段时间上班后就放弃了。

这把键盘也只支持 Win 系统,后面转到 Mac 了就在某鱼出掉了。

2. ikbc Poker2

  • 入手时间:2019
  • 键位:61键
  • 连接方式:有线
  • 轴体:红轴
ikbc Poker2 原装键盘 ikbc Poker2 搭配 B 站键帽

第二把机械键盘也是我的第一把小配列键盘,即便是现在我对它的评价依旧很高。当时看到朋友的同款,觉得小巧便携,很是心动。

恰巧当时开始转向 Mac,上一把不支持并且还入手了 B 站键帽,上一把不支持 Mac 而且黑白也不好看,就索性入手了这把。这款键帽也很好看,可惜也绝版了。期望哪天 B 站能出复刻,届时我会再入一套。

小配列一开始很不习惯,特别是 Fn 键组合的方向键,但习惯之后就真香了起来。整体小巧不占桌面,白色又干净好看。红轴比较轻,长时间使用手指也不会很累,唯一的缺点就是依旧是有线的。

在之后入手无线键盘后,也就挂某鱼了。现在也有了无线版本,我个人觉得非常作为入门款的机械键盘。

3. RK61

  • 入手时间:2020
  • 键位:61键
  • 连接方式:蓝牙双模
  • 轴体:红轴

RK61 键盘

第一把无线键盘。因为实在不想带着线,于是就搜索了 60% 配列的无线键盘。当时 Poker2 并没有无线版本,只能无奈找了替代款。

当时是被配色吸引的,很好看。侧刻从上看下去很干净。不过同样是红轴,但手感要比 Poker2 硬一点;同样是 60% 配列,但 Fn 的键位组合也和 Poker2 不同,就学着用 Karabiner 来改键。

无功无过的一把键盘吧。可能是 Poker2 用习惯了,始终觉得用着有点别扭。没用太久也挂某鱼了。

4. Keychron K12/K12 pro

  • 入手时间:2021
  • 键位:61键
  • 连接方式:蓝牙双模
  • 轴体:红轴
Keychron K12 原装键盘 Keychron K12 pro 搭配渐变色

忘记是在 B 站还是某宝给我推的 KeyChron 的键盘,说是为了适配 Mac 专门打造的。正好 RK61 用着不顺手,便买来试试。60% 配列就是 K12 这款了。

默认 Mac 配置,开箱即用。同样是红轴,要比 RK61 软很多。因为有 Karabiner,组合键位不同也不是问题。于是 RK61 便也挂上某鱼。

因为在家和公司都需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又入了 K12 pro。pro 版本使用自研的 K-pro 轴,手感上更软一些。K12 pro 的键帽也更圆润一些。

没有白色配色是唯一缺点,在我心中仅次于 Poker2,同样也适合作为入门款机械键盘。

5. 京东京造/Keychron K3

  • 入手时间:2023
  • 键位:84键
  • 连接方式:蓝牙双模
  • 轴体:矮轴

Keychron K3

第一把矮轴键盘。当时看了少数派的联名款,感觉颜值很高,而且想试试矮轴的手感,出于好奇便入手了。虽然叫京东京造,但实际是 Keychron 代工的,除了一些细节外整体基本一致。

入手后不是很习惯。一是配列变多了,容易误触;第二是比红轴要硬很多,很粘的感觉。使用时间稍微长一些手指就有些累了。

当时大头用了 E 卡,所以也没怎么花钱。没用多久就直接挂某鱼了。

6. 密斯特 Mistel MD77

  • 入手时间:2024
  • 键位:85键
  • 连接方式:蓝牙双模
  • 轴体:红轴

Mistel MD77

那段时间正好手腕有点疼,便看起了异形键盘试图缓解症状。在 Alice 配列和分体之间选择了分体。主要是 Alice 配列的键盘太占空间,不适合工位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

原本打算继续在 Keychron 系列中挑的(Q11),但无奈是有线的只能忍痛放弃。带着无线、分体的关键词搜索,便发现了这把 Mistel MD77。

敲击的手感略微有些粘,但也算较轻,使用上不会很累。分体最大的好处是键盘可以跟着手的角度放,不用去调整身体的角度。不知道是不是公司中干扰太多,蓝牙偶尔会断联,无奈还是换回了有线模式。

分体键盘确实能缓解手腕的疼痛。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合理的姿势和定时休息,一段时间后手腕也不再痛了。于是这把也功成身退了。

7.HHKB Hybrid TypeS

  • 入手时间:2024
  • 键位:60键
  • 连接方式:蓝牙双模
  • 轴体:静电容

HHKB TypeS

相信写代码的小伙伴大多都有听说过 HHKB 的大名。“码字如飞”、“Vim 神器”等都是关于这把键盘的评价。一方面是畏惧其价格,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水平太菜配不上,所以迟迟没有入手。

随着工作年限增长,也渐渐褪去了心魔,便在去年入手。灰白配色很复古也很耐看。比起红轴,静电容更加安静和柔软,仿佛轻触就能吐出字母。习惯了 Mac 后对 HHKB 配列也很容易适应。Ctrl 键的位置习惯后不需要扭一下手腕就能按到,对手腕很友好。连接和恢复略有点烦,好在蓝牙在 Mac 很稳定,但 Win 上就很容易断,不知是不是个人原因。

与其他键盘不同,HHKB 是需要使用电池的。原因是充电电池会衰减,而使用电池便不会有这个问题,同时可以让键盘更轻。对应其设计理念,“能陪牛仔一辈子的是好鞍而非好马”。

8. Nuphy Air60 V2

  • 入手时间:2024
  • 键位:64键
  • 连接方式:三模
  • 轴体:芦荟轴/越橘轴
Nyphy air60 v2 Nyphy air60 v2 黑色

很早之前也被朋友安利过 Nuphy 的键盘,同样碍于价格就没有入手。而且 K3 的经历也让我对矮轴键盘持怀疑态度。但架不住万恶的某宝在双十一期间不停给的推送,最终被白色颜值吸引便入手了。

60% 的配列却塞下 64 键,右边的小 Shift 简直是误触地狱,需要习惯一段时间。芦荟轴 37gf 比一般红轴更轻巧,接近 HHKB 的触感。不粘手,打字完全没有负担。越橘轴 45gf 就要粘一些,被轻的轴养惯了稍微重一点就不太习惯了,之后应该会挂某鱼。

最惊艳的一点是这把可以无缝叠在 Mac 键盘上!脚垫正好能卡在按键的缝隙间,大大解放了工位的桌面空间。并且矮轴这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还能不影响 TackPad,体验直接拉满。并且重量非常轻巧,适合携带。

与 Mac 的叠放

9. Nuphy Halo75 V2

  • 入手时间:2024
  • 键位:83键
  • 连接方式:三模
  • 轴体:薄荷轴

Nuphy Halo75 V2

因为 Air60V2 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于是打算再入一把大尺寸的放在家里使用,除了替换越橘轴的 Air60 外,还能偶尔玩玩老游戏。

于是自然就选择了 Nuphy 的 Halo75 V2。轴体也自然选择了最轻的薄荷轴,同样 37gf 的压力非常舒服。键盘大小也仅比 Air60 多了一列,并且布局和 Mac 几乎完全相同。沉甸甸的,适合放在固定场所使用。右侧的 Shift 也变成了大号,容易误触的问题也解决了。

个人感受

作为长时间使用键盘码字的人,在用过轻轴体之后对轻重会非常敏感。回过头来看,从第一把入坑到现在十年也似乎仅是一瞬。从当初的有线到现在三模热插拔,从最简单的青红茶黑轴到现在各式轴体,也算是见到了键盘发展的一个小角。

最后给一下我心中这些键盘的排名,非常主观不做参考。

  1. HHKB:精神图腾。
  2. ikbc Poker2: 白月光。
  3. Nuphy 系列:新欢。
  4. Keychron K12 系列:旧爱。

感谢看到最后。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此方的手帐 】与你分享见闻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