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写标书像煲汤,北方人写标书像抡大锤?地域差异差点让我丢标!

68 阅读2分钟

在投标圈子里,南北方老板写标书的风格差异,简直就是一场“文化冲突”。南方人写标书,那可真是像煲汤一样,讲究一个细火慢炖,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闪闪发光。从排版到文字,从资质证明到技术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得反复推敲,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种风格有点像南方的煲汤文化,食材丰富,火候精准,熬出的汤汁浓郁醇厚。

企业微信截图_17429772606160.png

北方人写标书,那风格就大不一样了,就像抡大锤一样,讲究一个干脆利落,直击要害。他们更注重标书的实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觉得只要把项目的关键点说清楚,就没必要在形式上浪费太多时间。这种风格有点像北方的炖菜,食材简单,但炖得扎实,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干货。

我之前就因为这种地域差异差点丢标。当时,我们北方团队接手了一个南方客户的项目,按照北方的风格,标书写得简洁明了,自认为已经把项目的关键点都写清楚了。结果,客户看完后直摇头,说我们的标书不够专业,细节不够完善。后来,我们请教了一个南方的同行,才知道南方客户更看重标书的细节和完整性,觉得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写清楚,才能体现出企业的专业度。

企业微信截图_17430415156674.png

其实,南北方的这种差异,归根结底还是地域文化的不同。南方人性格细腻,注重细节,做事讲究精益求精;北方人性格豪爽,注重效率,做事讲究直奔主题。在投标领域,这两种风格各有优势。南方的“煲汤式”标书,能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的专业和用心;北方的“抡大锤式”标书,能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的高效和务实。

不过,这种差异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投标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按照自己的风格来,还要考虑客户的地域文化和喜好。如果南方团队能学习北方的高效,北方团队能借鉴南方的细致,那在投标市场上,说不定就能打出一个漂亮的“组合拳”,赢得更多机会。

企业微信截图_17430583456645.png

总之,南北方在标书制作上的差异,就像煲汤和抡大锤一样,各有各的妙处。但不管哪种风格,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中标。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南北方的投标风格有更深的了解,避免因为地域差异而丢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