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行遇》是一个切入单身社交赛道的一个产品,目前仅上线了小程序端。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单身社交的产品近些年一直是层出不穷。
为什么我们出来就会被大家选择呢,市场上比我们有经验的多了去的。为什么我们就能够活下去呢。
这里其实就是提到一个独特性,就是目前我们的产品与团队和市场上同赛道的有什么差异化。
如果别人提供的功能我们也是一样提供,别人办的活动我们也是一样举办。那就谈不上任何的差异化存在。顶多就是一个粘贴和复制而已。
我有一个亲戚的亲戚,近一些年在我们乡镇上做起了专职的牵线红娘的职业。
她今年有 50 多岁了,也并没有上过多高的学问。打字有一些复杂的还都不太行。
她也没有任何的产品化的工具,小程序或 APP。凭靠着就是一台手机里面的微信。朋友圈就是她信息展示的舞台。
她的收费标准是这样的,报名费是 200 元。如果经过她介绍的走近婚姻的。是需要收取男方 6000元。
她的牵线红娘职业一直还做的不错,光 2024 年成功走进婚姻的就有小十对新人了。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大概是 8 到 10 万了。
可别小看这样的收入,这是在河南的一个十八线的乡镇。就是这个年岁外出到一线城市打工,一年收入 8 万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
我在想,为啥她的牵线红娘能够生存和发展下来。她的独特性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点,都是在家乡里。整体上家里人说亲,还是都是不会走太远。基本也都是附近乡镇的。
她作为土生土长的家乡人,是有很强的人脉信任的。毕竟村里、乡里谁家是做什么买卖的,基本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乡镇上的社会还是一个熟人的社会。这一点是多强的匹配算法的小程序或者 APP 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点,整体上农村现在找对象其实挺困难的。男生多女生少的现实困境摆在那。
不在像父辈那个时代了,说亲的时候基本都不太挑。那个年代各家的条件基本都差不多。亲戚可能随口提一下这个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当下的时代则完全不同了,村里的适婚的女生很稀缺了。花个 200 的牵线报名费。增大孩子结婚的可能性是没有啥舍不得。
这也比在虚拟的小程序或 APP 更加接底气。毕竟牵线红娘的家在哪都是知道的。
以上的两点的独特性就决定了她在乡镇上牵线红娘的职业道路就打开了。也是她能够生存和发展很大的原因。
再回到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存在差异化的亮点出来。目前我想到的就是走兴趣社交、走老乡社交这样的独特路线。
其实也并不是说,没有相同的兴趣就一定走不到一起。而是有了相同的兴趣,可能就有了彼此了解的一个窗口。就有了打开话匣子的可能性了。
老乡社交我想的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我们未来主要服务的客户,绝大多数还是外地北漂的客户。
有了老乡这一层的关系,他们从小长大的文化、饮食就有着非常接近的地方了。这一层的亲切感是自然而然就激发的出来的。
我们对于产品的定位一直都不是相亲一类的产品,相亲市场其实是挺残酷和现实的。基本上都是摆条件下的一种合适匹配。
而决定两个人能够幸福的一直走下去,外在物质条件的匹配不是一个很必要的条件。而且随着时间累加,物质会在里面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最顶级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契合。两个人是能够一直话说,哪怕是很多的废话。这也是我们坚定选择走兴趣社交、老乡社交非常重要的原因。
希望未来我们服务的客户在自己的家庭生活都能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