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觉醒的第一步:反思,开启认知觉醒的钥匙

23 阅读4分钟

反思可不是写写日记,记记流水账。这样做一辈子,也无法成长。

首先需要明确反思的内容,不是要你把每天做的事情详细记录,而是要寻找哪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今天领导批评你了,真实自己的错误,还是领导故意的?今天听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为什么感觉它有道理?今天看了一段感动人的视频,为什么可以打动你?

第一步,写下事情的经过, 这样以后再看这个反思的时候,可以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第二步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或者从别人的角度想一下为什么?有时候和女朋友吵架,总是注意不到我们俩都会意气用事,本来不大的一件事,因为对方的一个反应,一个语气,就闹得不可收拾。后面反思时才发现,事情本身的对错,可能无关紧要,而我的反应和态度,可能更决定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

第三步寻找改进措施,尽可能的提炼一个认知点和行动点? 我第一次看到每日反思可以帮助认知觉醒的时候,也是一脸的不相信,我也曾经坚持写了2年的笔记,但是感觉对自己一点用都没有。但是按照寻找触动点,不断的追问,提炼方法论,我发现自己有了那么一点点变化,对自己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受好了一点。不会在盲目的沉浸在游戏中,接受之后又非常焦虑。我对生活有了那么一点点控制力。

如果你也不信,我的建议是,不如先相信。然后试试做一周,两周,三周。如果没用,再放弃不迟。

我觉得反思有用的,因为它还切合3个个人成长的底层逻辑。

逻辑一,运用的了触动学习法,可以帮助自己寻找到个人的拉伸区。每个人的都是一个小圈子,这就是你的舒适区。在这里做事简单,没有困难。而刚刚出了这个圈子,外面就是你的拉伸区。这里做事情有些困难,但是稍微坚持,努力下,就可以达到。比如跑步,你从来没有坚持跑过,那跑步对你来说就是拉伸区,稍微努力下可以去跑,只是需要稍微动用一点毅力。如果让你直接跑马拉松,你可能觉得不现实,因为你的体能,毅力的极限在那,这就是拉伸区以外,这里就是不适合你的目标。所以触动学习法,就是通过触动点,识别哪些在你拉伸区的事物。然后改变它。

逻辑二,运用了元认知。这个词我刚开始也很不理解。后面想到了一个好的解释方法。反省大家都是知道,就是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注重的是实际的行为和事物。元认知可以理解对自己思考过程和感受的反思,看看自己的思维,是不是局限在一个狭窄的思虑,就比如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思考问题都比较浅显。这就是元认知。注重对自己思考过程,判断能力,感受做出反思,而不仅仅停留在行动本身。我们就称它为更深层次的反思,或者对反思的反思吧。

逻辑三,符合刻意练习的原理,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这个觉知,分析,改进的步骤,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你知道问题在哪,怎么改变,这也是在加强你对目标的理解。就像跑步,从为了跑步而跑步,转变成为了健康而跑步,再转变成享受跑步。

同时反思还有几个注意事项。

一是极度坦诚,如果你对自己都撒谎,又谈什么改变呢?

二是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这是对你反思过程的验证,如果最后什么都没反思出来。那说明,你可能在记流水账,而不是反思。

三是,不要太注重形式,今天实在没什么触动点的地方。也就没必要强制自己反思。有出触动的时候,最好坚持记下来,不然你很快就会忘记。

四是感知不强的时候,多读书。如果你注意很了就,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很弱。那建议你去多读读书。《聪明人的个人成长》《认知觉醒》都是我读过,而且认为很不错的书,建议你也读读。

这是我开始学习个人成长之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写的不是很好,自己也有没有想的很清楚的地方,所以有点啰嗦。

如果对你也有启发,点个赞吧~

如果你觉得不对的地方,可以评论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