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从低维向高维进化的,从感性向理性进化的,你进化对了吗?
过去
2023年基本上废了一年,少写了很多文章,健身次数也少了很多。换句话说就是:精神加点和物理加点都落下很多。有很多人都催着更新文章,唉,惭愧。
只能说是自己的惰性战胜了活性,感性战胜了理性,或者说是退化了。因为生物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从低维度向高维度进化的,从感性向理性进化的。
这一下退化,确实伤害很大,锻炼缺少导致自己胖了十几斤,损失的不但是蛋白质和颜值,还损失了攻击力和防御力,不但没有把肌肉强化+100,反而连原本仅存的+10都掉到了0。痛哉!
去年到今年唯一的成就,就是自己写了本小册,马马虎虎说得过去,旨在帮助别人提高基础,基础是基本功,是内力,是易筋经,是九阳神功,大于一切花里胡哨的API,基础强大的人,有充足的自信,就像霸王色霸气一样,能震慑周围人,展现出强大的震慑力。
感悟
虽然2024年只发了两篇文章,但是自己的反思从未停过。
近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换视角看问题,这真的是神技,是一个人快速进化,再进化,超进化的捷径。
先举个例子。
公司最近来了个小产品,一看就是新手的不能再新手的那种,讨论需求的时候,很多细节的地方都觉得麻烦不想跟,因为急着下班回家打游戏的,结果有天看到需求文档在半夜还在更新,你说,这何苦呢,换句话说就是:这都是债,早晚得还。
那换个角度来说,我刚毕业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这样呢?是!甚至还不如。因为我不会在半夜改文档,太懒了。那也就是说,你不是当初的他,你如果是,你也是这样,只不过被岁月磨平了棱角而已。
那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人是个神奇的动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想法,妙哉妙哉,那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历,是不是也应该有不同的境界呢,肯定是的。
境界
一层
当我完全站在自己视角看问题时,此时我的目的是:自己的代码没bug,自己能看懂就行,只要我没问题,就是没问题。那为了这个目的,我要做的就是:代码自己能看懂,自己改着好改,不用管他人死活,充分发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二层
当我站在Android团队视角看问题时,此时我的目的是:所有人的代码没bug,整个Android项目没问题,才是没问题。那为了这个目的,我要考虑的就是:我的代码别人容易看懂,可读性强,别人好改,拓展性强。别人的代码也要能这样,但是这很难,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很多人还是在一层的角度,尤其是一些老油条,很多很多很多。
三层
当我站在研发团队看问题时,我的目的就变成了:整个技术团队没问题。那我要考虑的就是:这块服务器做有没有版本兼容性问题,如果有,是不是可以跟服务器商量,留下扩展口,以免上线后不好改;这块服务器做是不是成本太高,是不是应该客户端来做。这又是一个难点,因为这等于变相加了需求,为了拓展,服务器得改,服务器不好做的,客户端得改,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能不让我改我就不改,我为啥要替对方考虑?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提前考虑并处理的。
四层
当把自己当成整个项目团队的时候,我的目的就变成了:项目厉害,用户量多,世界上所有人都用,存留率能达到100%。为了这个目的,我要做的是仔细体验产品,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和细节优化。这是最难的,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因为这些优化都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对开发来说,因为不是所有的开发都会这么想,大部分开发想的还是少做少错,做对了对我也没什么好处,做错了就要扣我绩效。其实这也没错,这是个视角问题,只不过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看问题也就不一样,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能强迫其他人。
五层
这应该是最高的境界了吧,只是自己目前的格局和眼界有限,还没触达,希望明年能触达,从而窥破天机。
所以,想的多了,烦恼也就多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站在合适的层次看问题,你可以自己想自己做,但不能强迫他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足矣。
反思
-
1 带着答案提问题,给他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不管对方是谁,找到他的问题后,都替他想好解决办法,再去找他。
-
2 基础不牢及时去补,千万不要拖着。基础是王道,是基本功,是内力,比一切花里胡哨的API都重要,重要一百倍,基础给人以强大的自信,有了这个自信,一旦出问题才能去进行正确的推理。在任意阶段,如果发现了自己某块薄弱,一定要及时去补。你可以现在不补,但是有空了一定要及时去补。不能看别人咋用就拷贝过来而不知原因,不知原因的情况下,出了问题就没法推断了,一旦出了问题就只能自己去百度,费时费力。
-
3 沟通态度
这个是目前自己最差的一环,我一直以为人是从感性向理性进化的。所以直截了当的表达是最好的。但明显不是。因为只要是人,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感性,所有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集合体,那就容易收到态度的影响。所以说,跟某个人表达观点的时候,不能是冷血的,而是有温度的,或者说,让对方觉得你是温和的,而不是找茬的,是善意的,不是有攻击性的。跟人打交道比跟代码打交道难多了,比LCS
算法都难。但是还要改,每天改进一点点,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未来
还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多提高自己的境界,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打开自己的格局。能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高维看低维。
过去的一年,不论是基金还是币币,都亏的裤衩都没了,从最初的长裤,到后来的九分裤七分裤,最后的四角裤三角裤,而现在,只剩一根橡皮筋了。所以,还是要理性,不能太冲动,亏的钱就当为祖国造芯片了。唉,这能买多少个肉夹馍了。
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谢婉莹老师说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是循序渐进的关系,因为你没法知道哪本书是好书,你也没法好读书。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只有读的多了。才能知道哪本书是好的,才能读好书;而也只有读好书读的多了,才能爱好读书,也就是好读书。所以还是要先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胸无点墨的时候,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只能:卧槽牛逼,总之牛逼,今天去看了啥啥啥,那可真牛逼。三句话不离牛逼。当你博览群书之后:举世无双,亘古未有,横绝四海,冠绝古今。甚至,你跟某人吵架的时候,你骂他他都听不懂,这不就是骂不还口吗。
当你的格局提高之后,你的上限就高了,你多读书之后,你的进化速度就快了,别人对你不是难以望其项背,而是不知道你有项背,这就叫降维打击。
此时你就不是仅仅突破了界限,完成了死神的虚化和虚的死神化,而是程序员的产品化的再程序员化,可以无限套娃,在不同的层级之间来回横跳,一旦达到了这个境界,那就真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最后,再推荐一本书,叫《认知觉醒》,神作,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