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级梅开二度:一年拿下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
今年上半年我报名参加了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的考试,一次通过拿证。「系统分析师」与「系统架构设计师」两科有一定的知识重叠,于是趁热打铁,下半年又继续报考了「系统架构设计师」。最近结果也出来了,成绩合格,一年两证的感觉还不错,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上半年系统分析师
上半年系统分析师的备考及考试经验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软考高级一次过,我的备考经历分享》。
系统分析师与系统架构设计师
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是软考高级5项中比较偏综合性技术的科目,考试通过难度也都偏高。但是两者有一定的知识重叠,比如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软件工程、需求工程、架构设计、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等这些章节内容都是相通的。
我觉得两者的区别在于:系统分析师强调系统分析阶段,侧重于知识广度和分析综合能力,考察比较广泛;系统架构设计师强调系统架构设计阶段,侧重于知识深度和设计能力,考察聚焦架构相关。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经历
有了上半年系统分析师的考试经历作为铺垫,我对系统架构设计师的整个考试过程还是比较适应的。
这次的考点是在一个大学里,硬件条件和考场环境相比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那个考点要逊色一些。在上午考试过程中考场甚至还出现了两台电脑故障的情况,下午考场又临时换到了学校的一个机房。中午吃饭和小憩都是在学校食堂解决的,这点倒是更方便了。
收获结果
根据上半年的经验,成绩会在考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出来,再过大约半个月出证书。前几天查到了成绩,顺利过线,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虽然分数是压着线过的,但是已经满足了。
经验总结
一年拿下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我的做法不一定是最佳的,但一定是可行的,跟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 选择题不算太难,只要看了书,或者刷了题,或者基础较好,基本可以拿到比较安全的分数
- 案例题有一定的难度,是考试通过的关键,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也要注意多练习提升答题技巧
- 论文题看上去很难,但其实是纸老虎,一定要准备好写作素材,有准备就不难,只是难以拿高分
- 关于分数的思考:选择题是客观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卡通过率的重点;案例题和论文题的打分则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一定要练习答题技巧、准备写作素材,有时候分数接近及格可能也会拿到及格分(避免误杀),所以经常看到45分踩线,这就是所谓的运气吧。
- 最重要的一点建议:既然报考了,就尽量好好准备,争取一次通过。毕竟通过与不通过的区别还是挺大的,没有通过的话就得再多等个半年或一年,再做一轮准备。对于软考高级来说,不准备可能只有20%的通过率,准备了至少能到50%以上吧。好运气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到此为止
其实软考高级有一个证就够了,我也不打算再考其他科目了,毕竟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做,接下来该规划其他的个人提升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