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斯·乌尔布里希特(Ross Ulbricht)来说,比特币是上天的恩赐。到2013年3月,他29岁时,乌尔布里希特已经坐上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毒品市场的宝座,而比特币正是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秘密武器。
仅仅在两年前,即2011年1月,乌尔布里希特就在黑暗网络上创建了一个名为“丝绸之路”(Silk Road)的市场。丝绸之路运行在洋葱路由器(Tor)网络上,该网络可以让用户隐藏他们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并掩盖其所在位置的相关信息。丝绸之路最初是一个出售魔幻蘑菇的小型网站。多年来,乌尔布里希特一直沉迷于创建一个允许用户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的市场,这样的市场远离政府的管控。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期间,乌尔布里希特深入了解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学,他很快将推动彻底摆脱国家控制的自由贸易视为自己一生的使命。他深信,持续了四十年的禁毒战争是政府滥用权力的产物,导致成千上万的无辜美国人被不公正地监禁,乌尔布里希特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娱乐用毒品,而不必担心被监控或逮捕。正如乌尔布里希特在日记中写道,他想“创建一个网站,让人们可以匿名购买任何东西,没有任何痕迹可以追溯到他们。”
在网站推出一年内,丝绸之路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繁荣的市场,用户可以购买各种禁品——主要是各种毒品,也包括假身份证、黑客工具等——每月销售额高达数百万美元。
丝绸之路是第一个成功的、工业化规模的非法市场,而它的推动力就是比特币,这种在乌尔布里希特启动网站的两年前才创造出来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是丝绸之路非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的商品只能通过比特币购买,乌尔布里希特也用这种加密货币支付给帮助他运营和管理网站的合作者。甚至,后来得知他的一些人从网站偷东西并威胁要揭露它的存在时,乌尔布里希特也用比特币支付了雇佣杀手的费用,尽管这些暗杀并未发生。丝绸之路迅速被誉为“黑暗网络的亚马逊”:全球任何地方的个人卖家都可以在这里广告自己的商品——无论是海洛因、LSD、摇头丸、恶意软件还是其他禁品——并接受买家的评价,买家通过这种当时还基本上不为公众所知的新型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乌尔布里希特确信,他在比特币中找到了维持一个没有任何政府能够摧毁的在线市场的完美机制。在2013年8月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他以“恐怖海盗罗伯茨”(Dread Pirate Roberts)的化名宣称:“我们已经通过比特币赢得了国家的禁毒战争。”
然而,乌尔布里希特当时无法预见到的是,比特币不仅让他成为新数字黑市的百万富翁,还为他的垮台埋下了伏笔。
比特币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崛起
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在线销售毒品一直存在问题。正如1990年代中期亚马逊和eBay等网站的崛起为日常商业带来了新的范式,颠覆了传统零售行业一样,互联网的全球性和无国界特性也为非法商品的在线交易提供了可能,这使得黑市能够在街头之外蓬勃发展。然而,在万维网出现后的近二十年里,支付方式仍然无法支持非法市场在线蓬勃发展。
在加密货币出现之前,毒贩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时面临着两难境地。毒贩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或信用卡支付接受付款,但这会使他们面临反洗钱法律的监控。他们还可以通过与买家见面收取现金,但这同样存在被公众发现和抓捕的风险。对于想通过互联网接触全球客户的毒贩来说,这两种方式都不具备吸引力,也不实用。直到罗斯·乌尔布里希特(Ross Ulbricht)想到丝绸之路时,毒品交易者急需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与买家进行匿名交易、避免监控和抓捕的方式。
比特币似乎提供了答案。2008年,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在网上发布,并通过作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以化名发送给一个小型的密码学家邮件列表,该作者的身份至今未曾揭示。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本聪反思了金融部门中租金寻求行为和长期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将打破这些困境,这些问题只为主要金融机构的狭隘利益服务。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出的方案可谓革命性:一种新的数字现金形式,允许两个人从世界任何地方在线转账,而无需使用银行。比特币为用户提供了与现金类似的主要优势——即无需银行参与,直接与对方交易(因此称为“点对点”),同时还克服了现金的主要弱点,即现金具有物理形态,无法跨越国界进行全球转移。
中本聪并非第一个提出数字现金系统的人。比特币是多次尝试创建数字货币的结晶,它实现了自由派技术主义者群体(即“密码朋克”)长期以来的梦想。1993年,密码朋克运动的早期倡导者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在《密码朋克宣言》中阐述了创建数字现金的哲学:“隐私是电子时代开放社会所必需的,”休斯写道。“当我在商店购买杂志并付现金给店员时,没有必要知道我是谁……一个匿名系统让个人在需要时揭示身份,而只在需要时揭示;这就是隐私的本质……我们密码朋克致力于建设匿名系统。我们通过加密技术、匿名邮件转发系统、数字签名和电子货币来捍卫我们的隐私。”
密码朋克的目标很明确:创建一种电子现金形式,保护交易的隐私自由。早期有几次尝试实现这一目标。最具实际意义的第一次尝试是在1989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大卫·查姆(David Chaum)推出了DigiCash,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隐私。但DigiCash和其他早期的数字货币提案面临一个重大限制:它们依赖于中央机构来发行货币单位并验证交易。从自由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心化的数字现金系统最终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发行人可以阻止交易,且可能会被政府拆除。为了实现数字现金系统的真正承诺,即金融自由,它必须去中心化:没有单一的个人、机构或公司拥有系统,也没有单一的失败点。
因此,去中心化成为密码朋克理念的核心,也为通过匿名技术实现自由商业的理想奠定了基础。1998年,计算机科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了一项名为BitGold的提案,设想了一种“无信任”的支付结算机制,消除了银行等中介机构,允许用户直接交易。同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魏迪(Wei Dei)发表了论文,提出了B‐Money的概念,设想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类似于萨博的BitGold,其中“参与者不能与其真实姓名或物理位置联系起来”。然而,BitGold和B‐Money都未能实现。
最终,中本聪通过比特币实现了突破,成功开发了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支付机制。关键在于解决了比特币之前的提案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双重支付”。在比特币之前,数字现金系统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任何人都可以伪造数字货币单位,即用户可以复制一枚硬币并重复使用,从而危及系统的完整性。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是拥有一个可信的中央发行者或权威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但这种中心化违背了密码朋克的理念,破坏了确保用户隐私和自主权的目标。
在比特币中,中本聪采用了一种机制,在不需要可信中央权威的情况下建立共识,验证网络参与者的活动。这通过一种叫做“工作量证明”(PoW)的算法来实现,该算法要求网络参与者投入计算能力解决加密难题。这个过程使得从事PoW过程的“矿工”——他们为网络提供计算能力并以比特币作为奖励——可以验证交易并确认没有发生双重支付。一旦矿工验证过,比特币交易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区块链提供了所有交易的完整和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记录,并且是公开可查看的。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它允许在分散的网络中实现共识和验证信息。重要的是,由于比特币没有中央控制者,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记录。这一卓越的创新确保了比特币网络保持自我维持:比特币没有中央管理机构,且任何中央管理机构都无法摧毁它。比特币只要矿工继续被激励验证交易,它就会持续运作,而交易始终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能查看。
除了去中心化,比特币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特点。虽然所有交易都公开记录在区块链上,但进行这些交易的个人用户的名字并未出现在账本上。相反,比特币用户是匿名的:他们的身份通过与他们比特币钱包相关的字母数字地址在区块链上表示。比特币交易本身没有与个人身份信息关联。例如,比特币地址1A1zP1eP5QGefi2DMPTfTL5SLmv7DivfNa就是中本聪用来接收第一笔比特币的地址。
因此,通过比特币,密码朋克的梦想似乎得以实现。中本聪创造了一种去中心化、无法被政府拆解的技术,允许用户隐藏身份,同时保持对自己财富的控制。在密码朋克眼中,这一创新的意义无疑是地动山摇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群比特币早期采用者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热衷者社区,大家一致认为中本聪的发明将改变金融的未来,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因为它让个体摆脱了对由自利的、制度化的中介金融体系的依赖。
早期的采用者也没有忽视比特币可以在促进非法活动中发挥的作用。2010年6月,bitcointalk.org论坛上的一位用户讨论了在Tor上建立一个“海洛因商店”的可能性,该商店可以接受比特币支付。2011年6月,另一位bitcointalk.org用户推测比特币可以促进一个关于暗杀的预测市场,用户可以下注预测政治家是否会被暗杀,如果预测正确,便会收到比特币。这假设了存在这样的市场会激励暗杀,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最终使市场自我维持。最终,启用加密货币的暗杀市场确实出现了,例如在Augur区块链上可以找到这种市场。
在比特币出现之前,犯罪分子一直在寻找多种方式进行非法交易并在线洗钱。在2000年代初期,一种流行的选择是e-Gold。e-Gold由佛罗里达州的一名肿瘤学家和一名律师于1996年成立,它是第一个大规模的基于数字货币的系统,允许商户支付并通过手机转账进行访问。到2000年,它已经拥有超过一百万用户,但很快就被犯罪分子利用,特别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网络犯罪分子。2008年,e-Gold在其创始人被控洗钱罪并未按照反洗钱法注册后被美国政府关闭。
另一个早期的数字货币系统Liberty Reserve也遇到了类似的命运。Liberty Reserve总部设在哥斯达黎加,允许用户在不验证身份的情况下访问其网站。用户可以购买Liberty Reserve美元或Liberty Reserve欧元,然后可以自由地将其转账给其他用户,同时保持匿名。Liberty Reserve的创办人显然存在很大问题。其创始人奥索尔·布多夫斯基(Author Budovsky)在2006年因经营非法的e-Gold业务Gold Age而在美国受到指控。布多夫斯基在2007年被判缓刑后逃亡至哥斯达黎加,并启动了Liberty Reserve。新服务迅速成为毒贩、信用卡盗贼、网络犯罪分子、儿童色情制品卖家以及其他非法活动者进行国际资金转移的首选方式,全球超过一百万用户——其中近四分之一来自美国。2013年5月,布多夫斯基在西班牙被捕,并与其同伙一起被美国政府起诉,罪名是通过Liberty Reserve洗钱超过60亿美元。布多夫斯基最终被引渡至美国,并因经营该服务被判20年监禁。美国财政部还根据《美国爱国者法案》中的条款,将Liberty Reserve指定为“主要洗钱关注的金融机构”,确保它与美国金融体系彻底断绝联系。
e-Gold和Liberty Reserve展示了在线犯罪生态系统中对可靠数字支付的需求。然而,这两个系统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正如密码朋克所熟知的那样:它们是中心化的。e-Gold和Liberty Reserve的发行者对于这些系统的持续运作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当它们的创始人被捕时,两个平台都被美国政府没收并完全拆解。正如中本聪在2009年比特币讨论论坛中所评论的:“很多人自动地把电子货币视为已经失败的事业,因为自1990年代以来,所有失败的公司。我希望大家能清楚地看到,正是这些系统的中心化本质注定了它们的失败。”
然而,对于比特币来说,这永远都不是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控制比特币,它永远无法被关闭。执法机构可能会逮捕那些用比特币交易的犯罪分子,但他们永远无法拆解比特币网络。这使得比特币成为犯罪分子似乎可以信赖的工具,他们可以依赖比特币24小时运作,随时随地进行访问。
比特币的出现时机对罗斯·乌尔布里希特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他确信自己找到了需要的“秘密武器”,使市场摆脱国家的压迫。乌尔布里希特计划创建一个匿名的在线市场,他知道可以把它放在暗网中,以隐藏用户的身份。Tor网络在1990年代中期由美国政府开发,旨在通过隐藏用户的身份和位置信息来加密机密通信。由于它是一个开源项目,Tor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因此它为一个匿名的在线市场提供了理想的家园。
找到合适的托管地方后,乌尔布里希特需要一种方式让买卖双方在秘密中交易。早期在Tor上设立非法市场的尝试失败,部分原因是无法匿名支付,并且依赖于受监管的金融部门。一个最成功的早期毒品市场是Farmer's Market,这是一个在Tor上的网站,在2007到2009年之间,它的毒品销售额大约为100万美元。但Farmer's Market最终因其支付方式而被摧毁:用户通过PayPal和Western Union等服务结算毒品交易,这些服务会识别可疑交易并向执法机构报告,正如2012年初美国毒品执法局(DEA)关闭Farmer's Market所证明的那样。乌尔布里希特决心从其他暗网企业家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直在研究技术,但还需要一个商业模型和策略。”比特币使乌尔布里希特能够开发出这个商业模型,让他为自己的网站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即使是中本聪也认识到,结合比特币与Tor的匿名功能对于那些追求最大隐私的人来说是明智的,他在2010年写道:“如果你真正在意隐私,Tor是一个推荐的预防措施。”
乌尔布里希特在大学毕业后短暂的金融交易员生涯中得知了比特币,并通过类似自由主义者的在线论坛迅速了解比特币。他很快意识到,比特币给了他所需要的东西:一种让站点上的商家可以从全球任何地方收到支付,而无需通过银行转账,同时还能隐藏身份的方式。丝绸之路甚至建立了一个支付结算机制,对于建立买卖双方的信任至关重要:买方将比特币支付给商家购买商品后,资金会被保存在丝绸之路的托管钱包中;一旦买方确认收到商品,比特币就会释放给商家。该站点还允许商家将售价以比特币表示为固定美元金额,以应对比特币价值的波动。为此,丝绸之路会从每笔交易的总金额中提取8%至15%的佣金。
乌尔布里希特开始在比特币聊天室论坛上宣传丝绸之路,以招募用户。2011年3月1日,他在bitcointalk.org上用用户名“silkroad”发布了一条消息:“丝绸之路在上线的第三周,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结果。有几个卖家和买家找到了互相认同的价格,截至今天,已经完成了28笔交易!现在缺少什么?哪些做得好?你希望看到什么被创建?你看到丝绸之路未来的障碍在哪里?有何机会?这个社区的总体气氛是,我们正在做一些大事,真的可以改变局面。比特币和Tor是革命性的,像丝绸之路这样的站点只是开始。”
丝绸之路是比特币的第一个重要测试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它拥有超过100,000名用户,处理了超过10亿美元的毒品交易,所有交易都通过比特币完成。事实上,比特币早期用户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非法商品买卖者。曾有一段时间,丝绸之路使用的比特币主地址包含了所有比特币的5%,该站点处理的比特币交易占当年比特币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一统计数据凸显了乌尔布里希特的站点不仅仅由比特币提供动力,而且对比特币的增长至关重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丝绸之路也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比特币支付的勒索软件付款事件,乌尔布里希特被迫支付了25,000美元的比特币给黑客,因其攻击导致丝绸之路无法访问,黑客要求赎金停止攻击。
到2013年,乌尔布里希特已成为比特币百万富翁——尽管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主要由意识形态而非财富驱动。尽管如此,乌尔布里希特和与他一起经营丝绸之路的其他人意识到,通过这种新型的加密货币,积累财富的潜力。乌尔布里希特曾在一段时间内向丝绸之路的另一位管理员透露,他预计比特币将在他30岁之前让他成为亿万富翁。
联邦政府追踪区块链上的线索
事实证明,乌尔布里希特和他的同伙并不是唯一对比特币在开启新型非法商业形式中的作用感兴趣的人,美国政府也在关注这一点。
美国执法机构最初以传统的方式得知了丝绸之路:官员拦截了邮寄的毒品包裹,并在询问收件人时得知这些毒品是通过丝绸之路购买的。随着对该网站的调查深入,美国执法人员震惊于他们发现的情况,甚至感到害怕——一个庞大的非法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出现在互联网的最黑暗角落。不久之后,美国政府开始了对丝绸之路的广泛调查,参与的机构包括美国毒品执法局(DEA)、联邦调查局(FBI)、国税局(IRS)以及其他机构。
在调查丝绸之路时,执法人员很快意识到比特币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卧底特工开始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购买比特币,以便能够在丝绸之路上进行模拟购买毒品。当他们熟悉比特币后,他们发现了该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所有交易都会在区块链上公开记录,政府特工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交易在账本上的记录,识别他们与丝绸之路的交易。在进行模拟支付时,特工被指示将比特币发送到丝绸之路用于结算交易的地址;然后,特工可以在区块链上找到这些比特币地址,看到该站点的地址从其他买家那里收到比特币,并将比特币支付给卖家。很快,FBI就在实时监控数十万条进出丝绸之路比特币地址的交易。FBI特工伊尔万·尹(Ilhwan Yum)在案件中扮演了卧底特工,他在丝绸之路上购买非法物品后,可以通过在区块链上识别交易来轻松地交叉引用自己所做的交易。事实证明,比特币的账本为调查人员提供了完美的数字货币踪迹。在一次新闻采访中,尹描述了这一透明度带来的影响:“现金交易很难追踪,但想象一下,如果每一张钞票的序列号都在交易中被记录下来并向公众公布。”
事实上,在调查丝绸之路时,政府特工意识到,区块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情报来源,这在很多方面比他们通常通过反洗钱案件获得的金融情报更加透明和可获取。在调查通过银行进行的洗钱时,调查人员必须获得法院签发的传票才能访问银行记录;如果他们调查涉及国际资金流动的案件,他们还需要通过相互法律援助条约(MLAT)与海外执法机关合作,进行复杂且耗时的过程才能获得信息。然而,对于比特币来说,由于其账本是全球性的、公开的和去中心化的,特工在分析区块链时不需要获得传票。账本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不断更新新的交易,传递关于全球各地交易对手之间比特币转账的见解,并提供一个实时展开的持续金融情报流。
然而,仅仅查看区块链并不能揭示谁控制了丝绸之路的钱包,因为比特币钱包是伪匿名的。例如,丝绸之路用来收发比特币的地址之一是1933phfhK3ZgFQNLGSDXvqCn32k2buXY8a,这个地址在152笔交易中收发了超过22万比特币,当时这些比特币的价值达到数千万美元。但知道这个地址并不能告诉调查人员是谁在背后运营该站点。为了让区块链上的证据线索指向逮捕和洗钱定罪,调查人员需要将区块链上的伪匿名交易信息与实际身份关联起来,确定站点运营者的身份。幸运的是,他们最终得到了突破。
尽管乌尔布里希特通过采用“恐怖海盗罗伯茨”这一化名并采用多种匿名化手段来极力隐藏自己的身份,但他最终还是被美国国税局刑事调查部门的特工加里·阿尔福德(Gary Alford)揭露了。阿尔福德通过广泛的网络调查,成功找到了乌尔布里希特在2011年1月27日以“altoid”用户名在一个名为Shroomery的网站上发布的一条帖子,鼓励用户访问丝绸之路——这显然是乌尔布里希特首次在线提到该市场的帖子。阿尔福德随后发现,bitcointalk.org上的“altoid”用户名发布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帖子,其中包括2011年10月的一条帖子,鼓励用户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他,邮箱是rossulbricht@gmail.com。这一线索至关重要,帮助执法机关确认并验证了乌尔布里希特就是丝绸之路的管理员。
最终,在2013年10月1日,FBI设法追踪到乌尔布里希特在旧金山的一家图书馆,并在那里将他逮捕,当时他的笔记本电脑开着,显示了他的丝绸之路凭证和管理员详细信息。这使得联邦执法机关能够接管丝绸之路的管理并将其关闭。在乌尔布里希特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找到了他的个人比特币钱包详情,这使得特工们能够将他与丝绸之路钱包中的支付联系起来。
2015年,乌尔布里希特因多项刑事罪名被判终身监禁,其中包括与比特币相关的洗钱罪,因为他利用比特币隐藏非法交易。在宣判时,法院认为乌尔布里希特最终对所有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比特币交易负责,因为他为网站的用户提供了基础设施,允许他们隐藏非法支付。区块链的透明性为政府对乌尔布里希特的案件提供了关键情报。在起诉乌尔布里希特洗钱罪时,美国政府的起诉书指出,乌尔布里希特“设计了丝绸之路,包含一个基于比特币的支付系统,旨在促进网站上进行的非法交易,包括通过隐藏用户传输和接收资金的身份和位置。” 在调查过程中,FBI分析了区块链,追踪了70多万个比特币通过3706笔交易的流动,这些资金在乌尔布里希特的个人比特币钱包与他用来管理丝绸之路交易的一个钱包之间转移。在审判中,政府检察官向陪审团解释了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并请联邦特工作证,描述他们如何利用比特币的公开账本解码丝绸之路的财务流动,并直接追溯到乌尔布里希特。
除了在丝绸之路调查中获得大量的金融情报,增强了他们对乌尔布里希特的案件外,美国执法机关还取得了另一项胜利:FBI成功扣押了乌尔布里希特个人比特币钱包中的资金。在加密货币中,用户有一个与其公共钱包地址相对应的唯一私钥,类似于密码。私钥对于认证并进行交易至关重要。但如果另一方(如执法机构)获取了用户的私钥,他们就可以直接控制相关钱包中的比特币。当FBI逮捕乌尔布里希特时,他们没收了他的笔记本电脑,笔记本中存储着他的比特币钱包凭证——这使得特工能够将资金从他的钱包转移到FBI控制的比特币地址。乌尔布里希特被捕后不久,FBI宣布他们已扣押了他超过173,000个比特币,当时价值约3360万美元。FBI还成功识别出位于冰岛的服务器,丝绸之路的托管钱包就在其中,使他们能够扣押额外的资金。
为了强调丝绸之路扣押的规模,在乌尔布里希特被捕时,FBI提供了评估:“该网站生成了超过950万比特币的销售收入,并从这些销售中收取了超过60万比特币的佣金。尽管比特币的价值随时间波动,但这些数字大致相当于约12亿美元的销售额和约8000万美元的佣金。”
乌尔布里希特的被捕并不是丝绸之路故事的结束。案件的结局还有一丝戏剧性的转折,简直可以拍成好莱坞电影。在丝绸之路调查期间,美国政府的毒品执法局(DEA)派遣了卧底特工渗透到该网站。DEA的主卧底特工卡尔·福斯(Carl Force)在调查中表现得相当成功,与乌尔布里希特建立了密切的在线关系,而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在与乌尔布里希特的广泛互动中,福斯了解到丝绸之路内部的许多情况。他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了美国秘密服务局的肖恩·布里奇斯(Shaun Bridges),后者负责保护总统,但也参与调查涉及美国金融系统的威胁——因为他在Tor和计算机取证方面的专长,布里奇斯也被加入到美国政府的丝绸之路任务组。然而,在他们越来越熟悉网站的运作后,福斯和布里奇斯对乌尔布里希特积累的财富产生了贪婪,决定分一杯羹。
福斯以乌尔布里希特害怕被发现为由,用化名向乌尔布里希特提供关于警方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故意具有误导性。作为回报,乌尔布里希特用比特币支付给福斯,而福斯则将这笔钱藏起来不向上级报告。例如,在2013年8月,乌尔布里希特支付了福斯525个比特币,假称这笔钱是为了提供关于丝绸之路相关的警方活动情报。(这个数额在2013年8月价值约5万美元,但到2020年10月,当福斯最终服刑结束时,这笔钱的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福斯曾告诉DEA的上级,他正在说服乌尔布里希特支付比特币,以便该机构能够获取这笔资金。然而,在填写有关此活动的报告时,福斯误导了他的上司,声称乌尔布里希特从未支付过这笔钱。相反,福斯将他收到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比特币钱包,并将其隐藏起来。福斯随后创造了另一个虚假的身份——使用在线化名“French Maid”——并且从未告知DEA。在这个身份下,福斯说服乌尔布里希特通过多笔交易向他支付超过10万美元的比特币(见图1.1)。
这只是冰山一角。2013年1月,丝绸之路上有35万美元的比特币失踪,乌尔布里希特认为这些资金是被丝绸之路管理员库尔特·格林(Curtis Green)偷走的,而格林的账户可以访问这些资金。事实上,格林已被联邦特工逮捕,而布里奇斯——此时正与福斯合作——成功接管了格林的管理员账户。这使得布里奇斯能够访问该网站的比特币钱包,窃取资金,并将其转移到自己的比特币钱包中。福斯随后说服乌尔布里希特支付8万美元的赏金来刺杀格林。福斯和布里奇斯以及其他联邦特工随后伪造了格林的死亡,向乌尔布里希特证明格林已被暗杀。在调查过程中,这两名联邦特工总共偷走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比特币。
然而,美国政府的调查人员再次成功地揭露了比特币活动,将罪犯绳之以法——这次他们将新的情报能力转向了自己。美国国税局(IRS)刑事调查部门的特工在没收乌尔布里希特的笔记本电脑后,查看了他丝绸之路管理员账户的记录,意识到福斯和布里奇斯在职务上偷窃。福斯与乌尔布里希特的通信中,包括了以“诺布”(Nob)和“法式女仆”(French Maid)身份请求乌尔布里希特转账的比特币地址。乌尔布里希特保存的其他记录使得调查人员能够识别出布里奇斯从中窃取资金的具体丝绸之路管理员账户。随后,调查人员利用区块链上的资金记录,追踪了乌尔布里希特及丝绸之路到这两名特工个人比特币钱包的支付路径。最终,执法部门逮捕了这两人,并扣押了他们窃取的比特币。两人均认罪,包括洗钱罪在内的其他罪名,并被判刑入狱。区块链再次成为揭露一起重大比特币洗钱案件的核心工具。
美国政府出售丝绸之路比特币
美国政府在2015年以多项刑事罪名判处罗斯·乌尔布里希特终身监禁,其中包括与他使用比特币掩盖非法交易相关的洗钱罪。在判刑时,法院认为乌尔布里希特对丝绸之路上所有通过比特币进行的交易的洗钱行为负有最终责任,因为他提供了一个让用户能够掩盖非法支付的基础设施。区块链的透明性在政府建立对他案件的证据链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乌尔布里希特提起洗钱指控时,美国政府的起诉书中指出,乌尔布里希特“设计了丝绸之路,包含一个基于比特币的支付系统,帮助促进网站上进行的非法交易,包括通过掩盖用户身份和位置,来隐匿用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在调查过程中,FBI分析了区块链,追踪了超过700,000比特币通过3,706笔交易的流动,资金在乌尔布里希特的个人比特币钱包和他用于管理丝绸之路交易的账户之间流动。在审判时,政府检察官向陪审团解释了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并召集联邦特工作证,讲述他们如何利用比特币的公共账本解读丝绸之路的金融流动,并将其直接与乌尔布里希特关联起来。
除了在丝绸之路调查中获取大量财务情报,帮助加固对乌尔布里希特的案件外,美国执法部门还取得了另一项重大成就:FBI成功扣押了乌尔布里希特个人比特币钱包中的资金。比特币用户有一个与他们的公共钱包地址对应的独特私钥,就像密码一样。私钥对于验证和执行特定钱包的交易至关重要。然而,如果其他方,比如执法机构,获得了某个用户的私钥,他们就可以直接控制关联钱包中的比特币。当FBI逮捕乌尔布里希特时,他们没收了他的笔记本电脑,笔记本上存储了比特币钱包的凭证——这让特工们可以将资金从乌尔布里希特的钱包转移到FBI控制的比特币地址。乌尔布里希特被捕后不久,FBI宣布他们已扣押超过173,000比特币,价值约3360万美元。FBI还成功识别出了位于冰岛的丝绸之路托管钱包的服务器,允许他们扣押更多的资金。
为了强调丝绸之路扣押行动的规模,在乌尔布里希特被捕时,FBI提供了评估报告:“该网站的销售收入超过950万个比特币,且从这些销售中收取了超过60万个比特币的佣金。尽管比特币的价值随时间波动,这些数字大约相当于12亿美元的销售和8000万美元的佣金。”
乌尔布里希特的逮捕并不是丝绸之路故事的终结。案件中还有另一个剧情发展,足以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素材。在丝绸之路调查过程中,美国缉毒局(DEA)派遣了卧底特工潜入该网站。DEA的主要卧底特工卡尔·福斯在此案件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与乌尔布里希特建立了紧密的线上关系。在与乌尔布里希特的广泛互动中,福斯学到了丝绸之路的内部运作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与美国特勤局的肖恩·布里奇斯共享,后者是一名具有Tor和计算机取证专业知识的特工,被纳入美国政府的丝绸之路调查小组。然而,当他们越来越熟悉该网站的内部运作时,福斯和布里奇斯开始对乌尔布里希特所积累的财富产生了兴趣,决定从中分一杯羹。
福斯利用乌尔布里希特害怕被发现的心理,冒充身份向他提供有关警方活动的虚假情报,乌尔布里希特为此向福斯支付比特币,而福斯将这些比特币从上司那里藏了起来。例如,2013年8月,乌尔布里希特支付给福斯525个比特币,作为“关于警方活动”的情报费用。(这笔款项在2013年8月价值约5万美元,但到2020年10月,福斯服刑结束时,它的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福斯向DEA的上级汇报时表示,他正试图说服乌尔布里希特支付比特币,这样该机构就可以控制这些资金。然而,在提交报告时,福斯误导了他的上司,声称乌尔布里希特从未付款。实际上,福斯将他收到的资金转移到个人比特币钱包,并将其隐藏。
福斯随后创造了另一个虚假身份——“法国女仆”——并未告知DEA。以此身份,福斯说服乌尔布里希特向他转账超过10万美元的比特币,并进行数次转账。
这一切只是冰山一角。2013年1月,来自丝绸之路的35万美元比特币失踪,乌尔布里希特认为这些资金被丝绸之路管理员柯蒂斯·格林盗走。然而,格林已经被联邦特工逮捕,布里奇斯——此时与福斯合作——成功接管了格林的管理员账户。这样,布里奇斯便可以访问网站的比特币钱包,窃取资金并转移到自己的比特币钱包中。福斯随后说服乌尔布里希特支付8万美元的赏金来暗杀格林。福斯和布里奇斯与其他联邦特工共同伪造了格林的死亡,成功让乌尔布里希特相信格林已经被暗杀。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福斯和布里奇斯两人共盗取了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比特币。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出售“染指”加密货币成为了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中的常规操作。
加密犯罪的悖论
丝绸之路事件是政府和犯罪分子之间关于加密货币的持续斗争的开端,这场斗争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它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这些教训塑造了这场冲突的进程。
第一个教训是,加密货币确实能够支持新的犯罪环境。在比特币创造之前,像丝绸之路这样的工业规模的非法市场是无法实现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支付机制为新的经济模型提供了基础,这个模型能够将网络犯罪推向新高度。很快,其他市场会在暗网出现,它们的规模比丝绸之路还要大。尽管执法机构成功地摧毁了丝绸之路,但比特币网络依然在运行,没有受到妨碍。丝绸之路和它的创始人已经消失,但世界各地的犯罪分子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新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统。事实上,在乌尔布里希特被捕几个月后,一个丝绸之路2.0的继任网站就上线并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
但是,也有第二个教训,作为对第一个教训的反思。尽管比特币承诺能够实现私密、匿名的交易,但它也让非法用户变得脆弱。比特币公共账本的透明性——区块链,使美国政府能够识别和追踪非法交易,为执法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情报数据,追踪洗钱指控并没收乌尔布里希特以及一些腐败政府特工的比特币。美国政府发现,如果能够识别出某个比特币钱包的持有者,它就能够克服比特币固有的伪匿名性,并研究该个人在区块链上的完整交易历史。执法机构立即意识到,这项新技术的公开性在调查非法活动时,可以成为巨大的资产。为了展示区块链的透明性,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韦弗(Nicholas Weaver)在2015年发布了一篇分析报告,完全依赖开源信息,证明至少20%的乌尔布里希特个人钱包中的比特币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并非只有FBI能够追踪加密交易——事实上,任何能接入互联网的人都能窥探到比特币交易的世界。
正是这种悖论——加密货币能够开辟新的犯罪金融前沿,同时执法机构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追踪加密货币交易——自丝绸之路以来一直是这场技术斗争的特征。事实证明,美国政府在这场斗争中赢得了第一回合。但这绝不会是最后一回合。丝绸之路也许已经关闭,但比特币没有。它依然存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那些认为比特币具有推动非法支付巨大潜力的人,准备好了迎接新的挑战。
引用:
- Joe Mullin, “‘I have secrets’: Ross Ulbricht's private journal shows the Silk Road's birth,” Ars Technica, January 1, 2015. arstechnica.com/tech-policy…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Andy Greenberg, “Meet the Dread Pirate Roberts, the man behind booming black market drug website Silk Road,” Forbes, December 23, 2019. www.forbes.com/sites/forbe…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Eric Hughes, “A Cypherpunk Manifesto,” March 9, 1993. www.activism.net/cypherpunk/…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Wei Dei, “B‐Money.” web.archive.org/web/2018032…
- See bitcointalk.org/index.php?t…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See bitcointalk.org/index.php?t…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Daniel Oberhaus, “Assassination markets for Jeff Bezos, Betty White, and Donald Trump are on the blockchain,” Vice, July 25, 2018. www.vice.com/en/article/…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Digital Currency Business E‐Gold Pleads Guilty to Money Laundering and Illegal Money Transmitting Charge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press release, July 21, 2008. www.justice.gov/archive/opa…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 Liberty Reserve SA, May 28, 2013. www.justice.gov/sites/defau… Reserve, et al. Indictment ‐ Redacted_0.pdf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Treasury Identifies Virtual Currency Provider Liberty Reserve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 of Primary Money Laundering Concern under USA Patriot Act Section 31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press release, May 28, 2013. home.treasury.gov/news/press-…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Satoshi Nakamoto post on P2P Foundation message board, February 15, 2009. p2pfoundation.ning.com/forum/topic…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US busts online drug ring Farmer's Market,” BBC, April 17, 2012. www.bbc.co.uk/news/world-… (accessed April 27, 2023).
- Mullin, “‘I have secrets’: Ross Ulbricht's private journal shows the Silk Road's birth.”
- Satoshi Nakamoto post on bitcointalk.org, February 6, 2010. bitcointalk.org/index.php?t… (accessed April 28, 2023).
- Joshua Bearman and Tomer Hanuka, “The rise & fall of Silk Road,” Wired, April 2015. www.wired.com/2015/04/sil… (accessed April 28, 2023).
-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Manhattan U.S. Attorney Announces Seizure of Additional $28 Million Worth of Bitcoins Belonging to Ross William Ulbricht, Alleged Owner and Operator of the ‘Silk Road’ Website,” FBI New York Press Office, October 25, 2013. archives.fbi.gov/archives/ne… (accessed April 28, 2023).
- Post by user “silkroad” on bitcointalk.org, March 1, 2011. bitcointalk.org/?topic=3984… (accessed April 28, 2023).
- Sarah Meiklejohn et al., “A Fistful of Bitcoins: Characterizing Payments Among Men with No Names,” October 23–25, 2013. cseweb.ucsd.edu/~smeiklejoh… (accessed April 28, 2023).
- Nick Bilton, American Kingpin: The Epic Hunt for the Criminal Mastermind Behind the Silk Road. London: Portfolio, 2017, p. 159.
- Ibid., p. 121.
- Andy Greenberg, “FBI says it's seized $28.5 million in bitcoins from Ross Ulbricht, alleged owner of Silk Road,” Forbes, October 25, 2013. www.forbes.com/sites/andyg… (accessed April 28, 2023).
- Samuel Rubenfeld, “Silk Road mastermind's Bitcoin trail wasn't complicated,” Wall Street Journal, February 24, 2015. www.wsj.com/articles/BL…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See www.blockchain.com/explorer/ad…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Nathaniel Popper, “The tax sleuth who took down a drug lord,”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7, 2015. www.nytimes.com/2015/12/27/… (accessed April 29, 2023). Joe Mulling, “The incredibly simple story of how the government Googled Ross Ulbricht,” Ars Technica, January 26, 2015. arstechnica.com/tech-policy…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 Ross William Ulbricht, Indictment,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February 24, 2014. www.justice.gov/sites/defau…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Andy Greenberg, “Prosecutors trace $13.4 million bitcoins from the Silk Road to Ulbricht's laptop,” Wired, January 29, 2015. www.wired.com/2015/01/pro…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United States v. Ross Ulbricht, Civil Forfeiture Complaint, October 24, 2013. www.justice.gov/sites/defau…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Manhattan U.S. Attorney Announces Seizure of Additional $28 Million Worth of Bitcoins Belonging to Ross William Ulbricht, Alleged Owner and Operator of the ‘Silk Road’ Website,” FBI New York Press Office.
- Joshuah Bearman and Tomer Hanuka,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lk Road, Part 2,” Wired, May 2015. www.wired.com/2015/05/sil…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Manhattan U.S. Attorney Announces Seizure of Additional $28 Million Worth of Bitcoins Belonging to Ross William Ulbricht, Alleged Owner and Operator of the ‘Silk Road’ Website,” FBI New York Press Office.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 Carl Mark Force IV, et al.,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March 25, 2015, p. 15. www.justice.gov/sites/defau…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Ibid., p. 43.
- “About US,” United States Marshals Service webpage. www.usmarshals.gov/who-we-are/…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 Ross William Ulbricht, Civil Forfeiture Complaint, p. 2.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Criminal Division, Asset Forfeiture Policy Manual 2021, pp. 28–29. www.justice.gov/criminal-af…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Brett Night and C. Alden Pelker, “Virtual currency: Investigativ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September 8, 2015. leb.fbi.gov/articles/fe…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Gertrude Chavez‐Dreyfus, “Venture capitalist Draper wins U.S. bitcoin auction,” Reuters, July 2, 2014. www.reuters.com/article/us-…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the Inspector General, Audi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shals Service's Management of Seized Cryptocurrency, June 2022, p. i. oig.justice.gov/sites/defau…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U.S. Attorney Announces Historical $3.36 Billion Cryptocurrency Seizure and Conviction in Connection with Silk Road Dark Web Fraud,” press release, November 7, 2022. www.justice.gov/usao-sdny/p…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United States Files a Civil Action to Forfeit Cryptocurrency Valued at Over 1 Billion U.S. Dollars,” United States Attorney's Office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November 5, 2020. www.justice.gov/usao-ndca/p… (accessed April 29, 2023).
- Nicholas Weaver, “How I traced 20% of Ross Ulbricht's Bitcoin to the Silk Road,” Forbes, January 20, 2015. www.forbes.com/sites/front… (accessed April 2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