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个世界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变化总在发生。
你是否曾在某个时刻感到自己正在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曾经的互联网红利驱使着我进入互联网行业,成为一个程序员。
转眼间AI趋势就变得不可阻挡,曾经的高速收费员被ETC取代,人工客服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甚至一些软件开发和测试人员,都在悄然被自动化和AI取代。
原先我们害怕成为岗位上的螺丝钉会让我们自己变得机械和僵化,可现在看来螺丝钉的岗位都会变得越来越少。
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究竟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是安于现状,还是奋力追求改变?
今天我想聊聊面对世界的三种状态:工具人、玩家、塑造者。
工具人
规则是什么,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工具人的最大特征是没有主动性,只在规则内做事。
在学校,我们遵守校规校纪;在职场,我们遵循规章制度;哪怕是玩游戏,都得按照攻略去玩。
工具人大部分时间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努力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或者情感冲动而违反规则,可能会感到羞愧,认为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因为规则的存在,所以在衡量的时候,就有了标准。就像学生时期用标准化的知识教学,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它要求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职场中,以执行命令为使命,你只需要按照流程把事情做好,那你就是好员工。这就是绝大部分公司对于一线员工的要求,所以当代年轻人经常调侃自己是“工具人”。
工具人被告知世界是确定的:只要你好好工作,领导就会看到你的付出,年底还会给你奖励。
所以我们逐渐习惯了面对考核,考大学,考研,最后考公务员或者进入企业,但考核没有结束,月度考核,半年考核,年中绩效。
参加考核时心里七上八下,等待考核结果时又惴惴不安。
不得不说我自己在绝大部分时候也是一个工具人,尤其是在职场中,面对规则,接受规则,然后被考核。迎合外界标准,把一切都做对。
就像在山东,公务员、老师、医生就是一个被大家认为正确的事情,再不济你也得去国企,你可以工资低,但是你得稳定,你工资高不重要,过年过节发的鲁花5s压榨花生油才是真面子。
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增速放慢、企业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下,尽管这些工作让他们感到安稳,薪水稳定,但却很少有机会改变现状。
这种状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个性,选择去追求确定性。
但世界是不确定的,明明按照标准要求自己,做好了手头上的事情,遵守规则努力把一切都做对,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失去了个性,也没有得到确定性。
玩家
如果能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那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玩家。
玩家并不违反规则,而是知道在规则的缝隙中存在着广阔的发挥空间。
玩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主动性,不是别人告诉你你要去做什么,而是你想做什么。评判标准不是外界给的,而是自己定的。
记得2022年,宝宝出生的前半个月,恰逢赶上了假期政策调整,陪产假从7天改为14天。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我能多休一周的时间,但是坏消息公司的OA系统迟迟没有更新,申请时还是固定显示七天,我刚入职没多久,不知道怎么去协调这件事。
我一直以来都是很遵守公司政策的,毕竟公司和公司间有很大差距,就像即使是在北京,也照样有公司不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一样,你只能被动接受。我先去找了领导,领导回复我说:这个得看公司政策,以系统为准。可系统没有变,怎么办。
可出于对刚出生的宝宝不放心,我又去找了HR协调,HR又找了他的领导确认政策,最终和我领导打了招呼,我在系统上提交了两个陪产假申请,顺利的休息了两周。
连着提交两个申请的时候,连我的直属领导都很诧异,没想到这种假期还能这样申请。
我发现在规则下,通过争取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玩家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去试错,自主摸索世界的边界。
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面威尔史密斯给他儿子说的那句话: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you can't do something.
小朋友们做的就比大人好,就像刚学会吃饭的小朋友,看到食物摆到面前就会迫不及待的用手去抓,你怎么拦着他都没有用,但如果小手感觉到烫之后,下次再抓之前就会用嘴吹吹。
小时候我们从来不会面对一件新鲜事物就说自己做不到,似乎只有身边人的人会告诉我们:你不适合做这件事。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只不过随着长大,我们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
一名合格玩家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你得自己去评估信息,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小心求证,才能合理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批判性思维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重要,因为当下获取信息太容易了,真相会传播,谎言也会传播,优质的知识会传播,低劣的知识也会传播。
我们得在庞大的信息当中,抽丝剥茧出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塑造者
我们对世界的解释永远都是主观的,认识到这一点,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塑造者。
塑造者,制定规则,改变世界。
1997年,在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之后,他们这一年推出了一只广告,主题叫“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那段广告词后来成为了经典,我觉着用这段广告词来形容塑造者再适合不过了。
向疯狂人士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方枘圆凿。他们眼光独到。他们讨厌条条框框。他们不屑安于现状。
你可以把他们的话语引作经典,也可以反对他们的观点,你可以颂扬他们,也可以贬损他们,但唯独不能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带来了改变。他们推动了人类不断向前。他们或许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却是我们心中的天才。
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说起乔帮主,是在是有太多故事可以讲,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硅谷创业神话的代表。他从自己家的车库起家,打造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他推出的产品一次次颠覆世界,比如Apple II,Mac,iPad,iPhone。
既然我们对世界的解释是主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施加影响力,改变别人的内心的想法,很多书中把这个能力叫做“现实扭曲力场”。
“关于现实扭曲力场”最有名的故事是在1983年,乔布斯想挖百事可乐的CEO约翰·史考力来苹果。要知道,当时的苹果,只是一家刚刚崭露头角的小公司,而百事可乐是全球饮料业巨头,这就好像是蚂蚁和大象在对话。但是,乔布斯只用一句话就把局面扭转过来了。他对史考力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跟我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那一年乔布斯过的并不如意,他在已经受到董事会的非议与压力,IBM的销量反超苹果,当时力推的Lisa电脑昂贵且占用了内部大量经费,董事会已经在考虑换掉他,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通过改变世界说服了史考力加入苹果公司。
不过很明显,塑造者是没办法培养的,可能需要极大的天赋,以至于他们能够理解复杂的事物,理解这个社会很多事情会事与愿违,很多大型组织本质上是个草台班子。
但是当世界遇到某种问题正在变坏时,他们会勇敢的站出来去解决问题,他们有主人翁精神。
你是否曾经怀疑过现有的规则和秩序,想要去挑战它们?只有那些敢于突破界限的人,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前进。
说在最后
赫尔曼黑塞在著作《在轮下》的一句话 “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因为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做尘土,且不偿命。”
总的来说,世界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将如何变化,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变化。是随波逐流,还是主动掌舵,决定了我们能走得多远。
不知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什么避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和大家交流,也希望你点赞、评论、收藏,这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也欢迎你加我的wx:Ldhrlhy10,一起交流~
本篇文章是第61篇原创文章,2024目标进度61/100,欢迎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