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之外】如何走出焦虑的束缚

63 阅读4分钟

前言

  1. 为什么会读书
  2.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3.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4. 如何思考
  5. 遗留&共勉

[Jun-知识体系]  yijun.fun/book/5399dm… 

为什么会读书

为什么会读书,回想起来还是有一段故事的;毕业后在一家银行金融公司做开发;短暂的一年后,因为某些变故;打算从一线退居到二线城市找工作;除了北京,其他的地方企业一言难尽,再加上从业时间比较短暂;到手offer还是比较少的;最后找了一家制造业。

刚开始在回来的这段时间;没有什么变化;正常上班;直到在这家公司待了半年;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没有目标、方向,时常焦虑;

今年的8、9月份,迷茫、焦虑、没有任何长进(生活、技术),造成了自身精神压力比较大,看不到未来;

焦虑的根源: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只能进行内求了。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某一次机缘巧合,在知乎上看到了书的推荐,好奇点进去的;在此之前自己只读完了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心理医生》 ,如今已经模糊了;之前自己对于认知类的书归于鸡汤,现在想想,那是真傻der.

回来继续说,推荐书的菜单中包含很多;鬼使神差的找到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你说对我影响大吗,非常大,不能说治好了焦虑,但确实极大的缓解了我的精神状态,你说我有改变吗,正在改变,后续如何,我也不知道。

回到标题,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我不知道,我也推荐不了具体的书,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但我可以推荐你读一些个人提升、认知类的书,并非是专业向的书。

遵循内心的感受,

如果你读的某一本书让你产生了与作者交流与共鸣的感觉;那么恭喜你;这是一本适合你的书。

如果你现在诉求不多、读不进去;那就放过自己,可能自己还没有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程序员不光需要写代码;自己的认知以及眼界都需要提高。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关于最大的感受,各位可能想不到;四个字就能概括了《知行合一》。

为什么我会推荐这本书呢?因为在读的时候每一个章节都像是照镜子一样,从底层生生的撕开了包裹的自己。

有几个点非常有意思,分享给各位:

  1. 人的天性:在欲望上急于求成,在行动上避难趋易
  2.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3. 理智脑,情绪脑,本能脑
  4. 反思的重要性
  5. 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6. ......

如何思考

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指挥大脑吗?其实是存在的:器官

器官虽然不会思考,但是它们却能影响大脑的思考---两种物质会关系到我们是否觉的快乐《多巴胺、内啡肽》。

由多巴胺和内啡肽产生的快乐是有阈值的,在反复的刺激下,这个阈值会越来越高。当阈值高到一定程度,一旦失去这种刺激,人就会变得生无可恋。

信息爆炸的时代,某些东西会不停的刺激你,提高你的阈值,让人们渐渐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丧失思考能力。

::: note 引自小说:怒海镇渊 :::

自己还在探索中:

  1. 减少短视频的时常,玩手机并没有进行休息
  2. 做什么要想清楚,不仅要审视第一反应,同时还要有清晰明确的主张。
  3. 通过阅读,学习前人经验,自己加之思考
  4. 观察感受自己的经历,回顾反思优化
  5. 培养第三视角,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感所想
  6. 冥想

遗留&共勉

在原来大纲中还有一部分的结构化思维的搭建;篇幅有限只能待下次继续了;

下篇内容是关于《认知觉醒》的复盘。

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过去已成历史,将来还未可知,现在是上天馈赠的礼物。只有当下的时间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