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历的吐槽

73 阅读5分钟

前言

这篇文章,老实说,是我在闲暇之余随手撰写的,大家完全可以抱着轻松的心态来阅读,就当是生活中的一点小调剂吧。回顾一下时间线,那是在2024年的7月底,我正式从原来的公司离开了,这段经历仿佛给我的职业生涯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也同时开启了新的篇章。随后,在8月中旬,我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其实,这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早在5月份,我就已经与老板进行了沟通,那时我就知道了自己的去向。

原本计划在8月份分享这篇文章的,可是《黑神话悟空》发布了,我能咋办呢?只能附上一张通关的图来表达我的歉意啦!

IMG_5625.JPG

对于HR的吐槽

首先,我想说,现在大多数的HR真的混得太好了。我不知道HR每天的工作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我觉得你既然作为HR,是不是应该敬业一点呢?你是不是应该在每天的上班时间做好自己的工作呢?以前,我也觉得作为HR每天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应聘者会很难,偶尔没回消息可以理解!但是,已读不回真的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吗?我以前真的以为是互联网的段子,结果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几乎大多数的HR都是已读不回,问你要了简历就开始装死。我真不懂,一个人力资源的岗位真的这么好混吗?你回个“不好意思,你与我们职位不匹配”真的很难吗?说句难听的,我在自我介绍中说了不考虑外包,结果有人没看还是问我考不考虑,我都很耐心地回了!那些作为HR的真的是不是混得太好了!作为应聘者,我给了HR足够尊重,而作为HR对应聘者的尊重呢?现在社会有个说法,“不回应就是成年人最后的浪漫”!我只想说:放****屁,在严肃的场合,难道不回应才是最不尊重别人的吗?真心很无奈,唉~~只能说,希望HR这个岗位能多多提升一下资质吧!不要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当HR

对于面试者的吐槽

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中,理论性的知识考察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论你拥有多少年的编码经验,面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被问到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常见常用的知识点,我们或许还能从容应对。但那些几乎只在书本上轻轻掠过、很少在实践中用到的内容,有时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举个例子,曾经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问我:Python是如何在内部区分可变和不可变数据结构的?这一问题如同晴天霹雳,让我瞬间不知所措。紧接着,他又询问我Python的re模块中search和findall方法的具体差异。那一刻,我内心的无奈与沮丧汇聚成一句话:我写了近三年的业务代码,为什么要考我这些早已遗忘在脑后的细节?请注意在这次面试中完全没有问我有关我做的项目问题!唉~~程序员何必为难程序员呢!

结语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似乎能够察觉到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息——戾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愈发浓厚,特别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各种引发对立情绪的视频和内容频繁出现,流量的背后,是创作者为了博取关注而采用的种种极端手段。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那些刻意制造争议、煽动情绪的内容,往往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愤怒,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点击与关注。这样的现象背后,是一种对于冲突的渴望,还是对于利益的追逐?当创作者们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我们作为观众,是否也在其中不知不觉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大量的内容所包围。然而,在这些内容中,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能够滋养心灵、提升认知的呢?又有多少是在无形中加重了我们内心的负担,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平和与理性?

因此,我在这里呼吁,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以一颗平和之心来对待自己,对待这个世界。不要让外界的喧嚣扰乱了你的内心平静,不要被那些充满戾气的内容所左右。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关注那些无意义的争执与攻击,而是去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的内容。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变成一个更加宽容、理解和和谐的空间。让理性的讨论取代无端的争吵,让温暖的鼓励替代恶意的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