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酬定律》读书笔记

101 阅读4分钟

学习规则

从小到大接受应试教育,背诵了很多不知滋味的古诗词,记了很多诸如椭双抛解题公式,自以为掌握了化学分解、物理小球运动、生物基因遗传等等,如今回过头来一想,高考之后,后经历大学四年、工作六年,这些已全然忘却,即使现在给一个哪怕是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也解不出来了。

我们似乎总是在比拼“知道与否”,大概是:

1、你知道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2、你能背元素周期表到多少位?

3、这次考试的分能过线吗?

最近听一个小学生讲,有2道填空题让他十分困惑:

第一道题是问:XXX的妈妈是XXX?—— 他的回答是:妈妈的妈妈是姥姥;正确答案是:小鸟的妈妈是大树。

第二道题是问:铅笔盒里有XXX?—— 他的回答是:铅笔盒里有铅笔和它的客人;正确答案是:铅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子等等文具。

所以,从始至终,学习“知识”展开则为学习“知道与识别”,“知道”考验记忆力、脑力、耐力,“识别”考验学习规则、对得分规则的理解。

去追求知道的更多、遵守规则更加严谨,如陈丹青所说,这是一个糟糕的价值观。

“下课不要乱跑、尽可能坐在座位上”是为了不出意外、方便管理的规则;

“小鸟的妈妈是大树,铅笔盒的铅笔没有客人”是为了检查是否听课的规则;

“背千字文要求不错不漏”是为了筛选最能复诵的人的规则;

即使有再大的能量,再硬的反骨,都会在各种各样的规则学习下消磨了脾性。

服从规则

规则是什么?

规则是需要遵守的条款。在学校,老师给学生定规则、校长给老师定规则;在家里,父母给孩子定规则,如果在父权社会,父亲要制定整个家庭的规则;在公司,领导确定规则;在社会,各领域层层机构定规则。

你身边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人,就是那种认死理的,他们所认的“理”就是他们了解的规则,相当然自己所了解到的规则是真理,然而随着成长,会发现坚持“死理”会很痛苦、时常也非常困惑,规则并不都是清晰的、准确的,同样一句话的规则,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甚至有些解释完全相悖,即对于规则的解释存在非常大的灰色空间。

走向社会,有时候,规则都是其次,怎样解释规则倒成了关键。

如果想要再像学生时代那样通过了解规则获得高分肯定是难以行得通,从了解表面的规则到了解规则的背后成为了关键。规则的背后可以是:谁来解释、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元规则。

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服从规则”就是尚方宝剑,比如,规则说晚上6点下班,大家就能6点准时下班吗?所以肯定还有进一步的原因。

服从测试

最近在看《血酬》一书,“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基于这个观点有很多推论等等。

其中有一句话很震惊到我:从狭隘的角度看,人的生命是有价的,生命的价格取决于本人的支付意愿。对规则的选择,最大的损失莫过于自身的死亡,“暴力”可以制造死亡,暴力最强者拥有规则的决定权。这是决定规则的元规则。

这里的暴力也并非是动手打人的那种暴力,也可以是现代社会中的资本、权力等等。没有钱,啥也干不了,没有章也啥也干不了。即使火再大,也烧不熟这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