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份工作(15),周末的作息

321 阅读4分钟

在我“第四份工作”笔记中,有一个标题叫做“苦行僧”。

有这标题,来源于当时对生活的态度。我不愿意把广州的生活称之为生活,我只愿叫它“活着”。我认为我在广州的生活,是苦的,是单调的,是只为挣钱,是无乐趣的。我以为“苦行僧”三个字,描述我的状况正相宜。

我这想法,来源于我不用加班的周末作息。

纠结完“回不回重庆”过后,早上醒来我不再赖床,洗漱完便去公司待着。我要成为一个忙碌的人。

公司后门,有一家湖北人开的早餐店。这家店,在我刚进公司时,租的场地只是门市前面的空地,买他家的早餐只能打包。过三四年,老板将空地后方的两个门市都租了下来。

或许老板觉得租两个门市没必要,到我离开公司时,退掉了一个。我见证了一家店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大转到适合。

这家早餐店的肠粉配上他家的辣椒,味道极好,是我特别喜欢的,每周六早上,我都吃一次。只在周六吃,是因为周一到周五,公司食堂有早餐;周日,肠粉店并不开门。周六的早餐,我是期待的。

我到公司的时间,是很早的。将肠粉放工位,按下电脑开机键,去厕所洗个手,打开我头顶的灯,接一杯水。回到工位,边刷YouTube边吃肠粉。

当时刷YouTube,主要是看王刚和小高姐的做菜视频。宽敞的、空旷的、漆黑的一整层楼,只亮着两盏灯,灯下的程序员,在看做菜视频。

吃过早饭,有老詹的比赛便看老詹的比赛,没有老詹的比赛,便听着李宗盛的演唱会看书。《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做个大叔好》,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慢慢的很长的前奏,忽然响起的厚重嗓音,切歌间隙对观众说的话,让我生出一种对长者的信赖感觉,一种我不能用文字表达的安宁感受。

午餐是外卖,比萨或者辣椒炒肉。

吃过午饭,刷刷YouTube,摆出午睡床,午睡。

午睡醒来继续看书。如果演唱会结束,便再从头听一遍。

看过书,去公司楼顶晒晒太阳吹吹风。再晚点,四点五点,出发球场打篮球。

打完球在公司后门吃一碗面条。吃过晚饭回到公司,健身房洗了澡,回工位看一部电影。

10点回房间睡觉。

纠结“回不回重庆”之前,周末也是都去公司的。只是去公司的时间,晚很多。

醒来后躺着,看小说或者玩《皇室战争》,待饿的受不了,洗漱下楼。时间早,就到公司吃免费的午餐。时间稍晚,便在姚叔那炒两个菜,或是吃一碗陕西面,午饭后到公司。时间再晚些,吃过饭便直接去球场。

到公司后做的事情我已经记不真切,似乎是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并没有一个清晰目标。改改bug、与阿刀丁哥一起吃鸡、看阿刀吃鸡、拿着抽中的游泳票去酒店游泳、看电影……

到公司第一年,听见一位同事评价隔壁组的一位同事:“我看他天天都在公司,感觉是把公司当家了。”

是的,与那位同事一样,后来我也将公司当了家。我在广州的房间,只是我睡觉的地方。我的钱包,我的电脑,我的鞋,我的篮球,都在公司。

决定暂时不回重庆之后,我待在公司的时间,变得更长。所以在当时,用“苦行僧”自怜。

我将标题从“苦行僧”改为“作息”,是对我自怜想法的纠正。我不应该抱着“等回到重庆再好好生活”的态度活着。

当下活着的每一秒,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好好过现在,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