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思维结构之思维结构模型

81 阅读4分钟

什么是思维结构模型? 思维结构模型是一种按照结构化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的方法,按照思维结构模型的方式表述问题,问题表述的会更全面、更条理、更清晰。

1、金字塔模型

1.1、自上而下方式

给定一个主题,自由发挥;属于自主命题型的方式,根据命题划分几个细分的主题,将细分主题完善内容和丰富具体细节,最后总结深化主题;

eg:工作中做过的应用优化 优化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比如:提升工作效率的优化、App包体积的优化、应用启动的优化、应用性能的优化、项目管理的优化等,从这几个方向进行,然后细化每个优化的内容和收益等,最后总结优化之后的收益,有什么显著提升,达到行业Top指标;

提升工作效率的优化,通过什么技术或工具手段,处理哪些问题的方式更高效,编写性能检测工具、CPU、Memory、FPS检测工具,生成分析数据,针对出现问题的场景针对性的复现抓取 trace,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App 包体积优化:借助APK 安装包检测工具 Matrix,分析包内文件大小、资源文件、文件类型等,对包内大文件分析是否裁减压缩处理;对图片资源进行压缩处理,对so文件是否包含多个API的动态库文件,asset/raw文件夹内的资源是否可以压缩处理/改为云端下载,对于内容完全相同的冗余文件合并处理,未使用的资源文件删除处理,对资源进行混淆压缩处理;

应用启动优化: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两类启动优化,针对冷启动,SDK 初始化逻辑,减少主线程任务,空页面展示,参考滴滴集团内部的一篇文章; 热启动优化:

应用性能优化:从卡顿、掉帧、内存抖动、内存泄漏、线程阻塞、线程扩散等方向考虑,针对具体业务处理不同场景;

项目管理优化:分支管理、业务模块划分、基础组件复用等,通过业务模块和基础组件的拆解划分,可以快速支持新增应用的落地;

通过上述方向的优化,项目具备快速扩展的能力,新业务可以快速落地并交付;App包体积的缩减,减少了用户下载的流量,节省了系统空间的占用;启动速度的优化,从5秒-> 秒开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工作效率的优化,分析定位问题更方便,提升了工作效率,特定的Bug定位时间由原来的 1小时 -> 1分钟,代码检测工具,对代码的质量有进一步的保障;

1.2、自下而上方式

给定多项内容,归纳整理;与自上而下相反,我们需要从杂乱无章的内容中抽丝剥茧,归纳整理,将工作按主旨划分并突出重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提升;

eg:晋升答辩 从过往的工作项目经历提取出工作内容和工作成功,首先将颗粒度细分到每个月,提取每月工作重点和产出;然后将同类主题的工作归纳整理,提取出每个分类的主旨,突出每个主题的重点工作,并详细说明和讲解,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并如何解决的问题,最终结果带来哪些收益。最后总结每个主题为公司、个人带来了哪些提升和效益。

结合思维导图,将工作按主题划分,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2、STAR 模型

STAR 原则是 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即背景、任务、执行、结果;

STAR 原则是将具体的事情描述清晰的方法。

eg:面试场景介绍项目经验 首先介绍项目是关于什么,用于解决什么场景; 然后我在这个项目中的任务,主要负责解决什么问题; 接着我采取了什么方案,如何调研并进行技术选型; 最后方案带来了哪些提升,在项目中经住了什么考验,或者我的方案为项目在行业内带来了哪些优势;

按照 STAR 原则,我们在描述具体问题时,条理清晰,可以很好的表达出你的价值和能力。

结语: 借助思维结构模型的帮助,按照上述方式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可以更高效、更清晰的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