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多元思维+输出输入=学习
1. 大树模型
成功离不开终身学习。巴菲特说,他是一台学习机器,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
-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 物理老顽童理查德·费曼的费曼学习法。
这些方法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学习成长的核心模型—大树模型
- 输入,把知识拆解成最小的单元,构建知识图谱
- 吸收,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不断构建新的联系
- 输出,输出拉动输入,像叶片从根系吸收养分一样,融会贯通
卡片笔记法
拆解知识点,再重新组合;建立知识间的逻辑结构。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整篇地记录学习内容,而是将其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每张卡片记录一个知识点,并打好标签。这个过程很像我们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过程,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再被吸收。
除了记录知识点,你还可以在每张卡片上记录下自己的观点、想法。这样当你需要为解决问题寻找思路时,你就可以翻找这些卡片组合。卡片笔记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大脑进行自下而上的高质量思考。
多元思维模型
芒格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而且要把你的经验放在这些模型交织而成的网络中。
模型的作用是简化抽象信息,帮助我们拨云见日,找到真相。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模型构建方式。
个人如果希望在商业上取得成就,必须广泛涉猎,用一百把钥匙来开一把锁,而不是用一把榔头敲下所有钉子。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向别人清楚地解释一件事,来确认自己真的弄懂了这件事,即通过输出拉动输入。
2. 世上无难事
瞄准更高的月亮,如果你失败,至少可以落到目标云彩上面
如果你把困难想象得太强大、太可怕,那你肯定解决不了它,一定要有信心试一试,对专业要有敬畏之心,对困难则要有藐视一切的态度。
埃隆·马斯克:“人们可以选择不平凡。我接受失败,但不接受放弃。
3.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才能逃离内卷。大量输入自有思路。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错误的三种学习类型:
- 表演式学习,学习成为社交货币不完全是坏事,但表演式攀比会让学习流于表面。
- 占有式学习,喜欢买书,但不喜欢看,觉得拥有就等于学了,在付费的一刹那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 安慰式学习,在短视频里读名著,在娱乐节目里“涨知识”。喜欢留言评论“学到了”。其实什么都没有学到,收获的只有学习的错觉。
终身学习的三个阶段
- 即学即用阶段,终身学习才能逃离内卷,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是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建议读两类书:一类是专业书,另一类是人物传记,透过别人的眼睛看清自己的未来,即学即用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思考和实践。思考自己原来没有看见的可能性,不被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束缚。通过书中本行业或跨行业优秀方法和案例的启发思路,看见更多可能性,再实践书中的方法,争取拿到结果。
- 构建框架阶段,大量输入自有思路。你开始发现自己苦思冥想的问题,其实早有人系统研究过;你也会发现,尽管学习了很多最新的应用层面的知识,却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你需要一个知识框架来容纳海量的知识。找出相关领域经典的教科书,在看各类畅销商业书,还需要一些偏理论的经典教材,同时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立马转化为生产力。
- 享受乐趣阶段,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如果你只想成为某个行业的高手,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希望在这个行业出类拔萃,就必须走进这一阶段,真正喜欢、享受学习。
4. 研究驱动
商业高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驱动。在重要的商业决策中,多瞄准,少扣扳机。更多地研究是为了更少地决策,更久地研究是为了更准地决策。
凭运气挣的钱,最后往往会凭实力亏掉。
具体研究什么?答案是,研究变化,研究人、生意、组织和环境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化的过程中,不变也随之显现。
研究驱动的三个公式:
- 深入研究 = 研究深 + 研究透,研究深,挖掘关键痕迹。研究透,逆向思考假设。
- 长期研究 = 关键时点 + 关键变化,入研究关注因素,那么长期研究关注时点。关键时点,即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少数人能敏锐地觉察行业即将洗牌。关键变化,即某个稀缺的资源将不再稀缺,某个结构性的阻力将被技术或政策突破
- 独立研究 = 独特视角 + 数据洞察,独立研究意味着不做预设,接受任何可能性。独特视角,坚信观察和逻辑,不迷信权威,敢于推翻自己的结论。数据洞察,利用数据但不依赖数据,不只选择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数据。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要看到数据背后的真相。
5. 知识图谱
散装的知识没有价值。高手的脑海里都是一套一套的模型。
知识图谱的底层逻辑其实是让知识形成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
构建步骤
- 结构化,理清问题和知识的逻辑结构。比如,如何拍好短视频?将短视频拍摄流程梳理下来分为选题、脚本、表现、拍摄、剪辑、其他。拍摄可以展开为灯光、布景、摄像、道具等。最后形成金字塔或树状结构,梳理方式:流程法和要素法,流程法按照做事的先后时间顺序梳理。要素法按照组成问题的要素模块梳理。结构化的底层有一个最基本的单元,我们将其定义为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以被视为一张卡片。
- 超链接,为了寻找思路,我们经常顺藤摸瓜,从一个知识点跳到另一个知识点。
- 建模型,可以将模型理解为更加经典、常用的思考结构,把结构固化并反复使用就成了模型。键的能力在于找到外部模型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可连接处,将它们像拼乐高一样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扩充自己的思维图谱。知识图谱最终的指向一定要明确!
6. 多元思维模型
如果你的手里只拿着铁锤,你会觉得整个世界的问题都像钉子。
多元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
- 自我经验,自我经验是根据自己过往工作和生活经验形成的模型。
- 行业方法论,行业方法论是不同行业解决问题的方法。
- 学科方法论,学科方法论是用更底层的多学科思维模型来理解商业问题。
- 哲学,哲学研究世界的本质、自我、语言、逻辑、理性、价值、善恶、知识的来源等一系列问题。
7. 输出拉动输入
知行合一,用输出拉动输入。讲一遍,做一遍,卖一遍。看完一本书,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尝试,不去实践应用,你就很难将知识变成生产力。
- 讲一遍,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重新解释清楚(费曼学习法)
- 做一遍,动手实践学到的商业知识
- 卖一遍,把输出变成产品卖掉,用市场检验价值
8. 访谈是最好的工具
坚持访谈是向优秀的朋友学习的最好工具。
访谈的三个巨大收益
- 沐浴信息流,你周围关系最好的10个朋友决定了你事业的发展上线,圈层决定信息质量,信息质量决定机会。
- 学会提问,能提出好问题,你就成功了一半。提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巧,提出好的问题甚至比找到答案还重要。“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问题背后的问题),围绕一个关键点不断深挖。”
- 有效社交,访谈能让你认识更多优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