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石模型
一句扎心的金句:“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经营好自己,解决内驱力和行动力的问题。
人生的结果=能力x热情x思维方式
好的结果=正确的方向x持续发力
正确的方向=简单的道理+长期主义,短期靠意志,长期靠习惯,如何持续发力?按照良好的习惯做动作,直至动作成自然,毫不费劲就能完成。
2. 靠习惯不靠毅力
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改变习惯的三个关键因素:环境、重复和奖励。
-
环境:减少环境中的诱惑,习惯是环境的产物,不需要自控是最好的自控,比如希望睡前读书半小时,而不是刷手机半小时,你可以试试手机不带入卧室,把书放到床头,就这么简单,降低好习惯的难度,提高坏习惯的难度,同样十分有效。改变一个坏习惯给他找一个好习惯替代品,工作间隙去茶水间和同事交流替代抽烟的习惯。
-
重复,又一个简单的办法叫“行为叠加”,把你希望养成的新习惯插入老习惯,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动作
-
奖励,每次做出期待的行为之后,一定要给正反馈,也就是用奖励强化行为,分为自然奖励、规则奖励。自然奖励是完成行为的过程中自然获得的愉悦感,比如感觉写作费劲可以换一个手感好的键盘,规则奖励是人为设计的,比如达成某个目标给自己买一个礼物,给行为创造奖励,让行为本身富有乐趣。
3. 忘记目标,专注体系
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实你的体系,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梦想的方法是,首先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次将其拆解成小目标,规划实现方法和路径;最后持续不断地努力,最终达成目标。
目标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经不起干扰,目标设定得再好,也是从静态的理想状态出发,外界稍微干扰就将面临坍塌。而且更要命的是,人类习惯性地高估自己,大大小小的目标经常没法实现。一旦实现不了,人的情绪和思维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干扰计划,让目标显得愈发难以完成,如果定的太容易,又会面临目标达成后的空虚。
如何通过构建体系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
只定一个大方向,反对过细拆解,像盖房子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体系搭建好。搭建好之后,把它们运营起来,看看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
围绕时间设计体系,让自己靠谱。按时且保质保量,用心去做就好。日日、月月、年年如此,滴水石穿,回头看进步神速,硕果累累。
-
爱上过程,时刻体会快乐,任何目标都隐含这样的假想:“一旦我实现了那个目标,我就会很快乐。”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是不快乐的,我们一直在延迟享受快乐,总是寄希望于下一个快乐里程碑的建成。
4. 心力强大者胜
20%靠能力,80%靠心力,靠习惯不靠毅力,日常工作靠习惯,富余的专注力投入长期重要的事情。
NBA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科比的私人体能教练蒂姆·格罗弗提出过一个判断标准。他把训练过的运动员分成三个等级:第一层的被称为被动者,依赖别人评价自己是否成功;中间层级的被称为掌控者,认为完成任务本身是对付出的最好奖励;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被称为统治者,他们无人能及,永远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主动比被动好,主动挑战自我比被动应对压力更容易取得成绩。该怎么主动挑战自己?
-
纵身一跃,在关键节点上,把自己置于不得不努力的处境中,比如像系统学习心理学,报名了考试,迫于考试的压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学习,纵身一跃,把高难度的长期自我驱动,转化为不得不做的压力。巧妙的地方是由于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你不会出现对抗心理,内心反而隐约有些自豪。
-
愚公移山,在枯燥中重复并打卡、记录和分享,在大家的目光中,你也不忍心轻易放弃。
5. 节奏感
均衡发力,减少震荡,规律停顿,掌控节奏,间歇性努力其实是对精力的巨大浪费。例如熬夜赶报告、通宵复习等
-
规律性主动停顿,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几分钟
-
规律性主动走神,进行弱刺激,简单重复的走神,例如看一看远方的风景、运动一下,不能做其他强刺激事情消耗注意力:打游戏、刷视频等
-
简单与复杂工作穿插,交替进行,例如第二天有重要的会议或事情,提前把第二天的事务都安排好,让自己少做选择
6. 一段时间做好一件事
当你提升专业能力时,就不要想如何销售;当你做产品时,就不要想怎么宣传灵感和细节。
人类的注意力有三个特点
-
接受量巨大,处理量极小
-
多线程操作效率低
-
任务切换需要适应时间
该如何聚焦?
-
懂得取舍,找到一段时间的重点,每周都应该有需要聚焦的重点,记住,只选一件事。
-
留出整块时间,做聚焦的事情,抓好整块时间,一天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做其他事情可以让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这样工作有张有弛,你也不会觉得特别累。
-
把同步沟通变成集中解答,请主动把一天中专注力比较低的时间段留给沟通与协调工作
7. 放下身段
-
告诉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关注自己,在聚光灯下做事,你没有那么容易放弃
-
放弃完美主义,它是行动力的宿敌,完美主义的本质不是想赢,而是怕输。因为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重要,所以输不起,从而有过高的期待,纠结于不必要的细节。
-
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把笨拙的一面暴露出来,让其他人看到你真实的一面,慢慢地你就无所谓了
8. 把工作当成玩
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言:“我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也就是说,是工作还是玩,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理解,所谓的心流,就是人们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时,那种沉浸其中的忘我状态
有趣的好工作”的定义有三条标准
-
主动能选择,主动选择可做的工作,证明自己有动力、能力完成工作并带来价值
-
过程可探索,对流程固定的工作,从生疏到熟悉是探索;对优化结果的工作,调整路径是探索。如果流程固定、自由度太少,你可以适当向上管理,争取一定的探索空间。
-
结果有期待,有趣的工作离不开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