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的时候特别不想找工作,转行的想法充满了脑子。无奈家里人不同意,只好继续投简历。整个月下来几百份简历一个面试就没有。就快崩溃的时候总算有了几个面试(四五个吧),少的可怜。好在还能谈到offer,最终在5月份入职了目前这家公司,当然薪资降了一些。不过在目前这个行情下,也算能接受吧。
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
其实,从16年转行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假如我还是在传统行业工作,这辈子估计都不可能拿到现在薪资的一半。就是因为当年一点点不满现状的改变,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但是,读书、学习其实是挺反人类的一件事,刷短视频才是精神愉悦的方式。然而,愉快的事情不能带来长久的价值,更无法带来收入的增加。
23年读书的不多,却因为其中一本书《临界点》结缘一个认知提升的课程。已经参加了2期,开年新一期开始也会参加的。
有的时候,只需要一点点认知的改变,或许就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上课,迷茫的时候去学校逛逛
忘记了什么时候有的考研的想法,反正今年是考过初试、面过了复试,入了学。开始了每个周末坐高铁去外地上课的周末。
一开始,可能是想提升学历吧。后来发现这种非全的认可度并没那么高,就当是满足自己想回学校读书的小小心愿好了。非全真的不水,上课、考勤、考试、论文一个不能拉,下学期的课表,又占满了周末。
不过,能回学校坐在教室里,好像心里不那么焦虑了。短暂的脱离职场,放空自己。
生活,总想给自己找点不一样的
家离公司大概19km的距离,坐地铁的话单程需要1小时(有半小时要走路的)。寻思着买辆自行车吧,骑过去大概1小时10分钟不到,多锻炼锻炼应该能到40-50分钟吧。不过下雨天,冬天就麻烦了些。
后来考了摩托驾照,幻想着机车拉风的跑山的画面,考虑过机车、巡航,后来考虑实用还是买了踏板,踏板通勤30-40分钟,又可以多睡一会懒觉了。
面试,不是为了为难别人
年前HR总共给了我280份简历(HR筛选后的),后面发offer的应该有3个人。一直觉得面试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可是,公司却设置起门槛,学历、年龄... 虽然不爽,但是又无可奈何。
最忙的时候,一周10个面试,遇到过很不错的人,更多的人是被困于业务,温水煮了青蛙。
新一年,何去何从
刚好到了35岁的年纪,互联网的35的魔咒能不能避开?
工作怎么拿到一个好的结果?
怎么深入业务?
怎么深耕技术?
如何规划人生?
论文怎么写?
........
一堆的问题,一堆的烦恼,一步一想,一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