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在数据分析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利用前面说到的指标体系,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分析:
- 梳理与该问题相关的流程,确认纵向指标体系。比如支付金额有所下降,就要梳理:曝光——点击——下单——支付这样完整的用户路径,以各个环节的转化率和用户量为核心指标。
- 针对核心指标,确定所要对比的时间维度,比如基于所要分析的产品确定与前一天或者前一周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问题所在。
- 确定问题所在的环节后,针对该环节以用户维度进行拓展,如基本属性、所在地、设备情况、新老用户等,确定引起该问题的用户群体,并针对这部分用户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
除了上述的问题,对于“新版产品或者某个运营活动上线后,如何评估效果”等问题,也可以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分析,只做微调即可。总结起来,整个思路就是:梳理路径-确定对比的指标-选取对比的时间维度-针对问题环节拓展用户维度。
数据监控和报表设计
前面介绍了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产品人员和运营人员进行决策。但真正执行时,还需要基于指标体系来构建有效的数据监控体系,将指标体系落地,其最重要的产出便是报表。
那么监控数据并设计报表,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说到报表,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统计基本的数据,然后发送报表。简历上也是写的整理和发送报表这样的介绍,一笔带过。实际上,关于数据监控和相应的报表设计,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总结为三个问题:“看什么、怎么看、给谁看”。
1.看什么。 如何避免在报表中简单的罗列数字,提高信息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报表中增加对比数据,与1天,7天或者30天前的数据作对比,这样能够快速、直观的了解数据的变化。同时,可以将同比数据中低于5%和高于5%或者其他阈值的数据用绿色或者红色标注出来。
2.怎么看 解决了看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看,一种方式是通过数据看板平台输出,数据分析师把报表做好防盗数据看板平台,相关被授予权限的人就可以查看。另一种就是通过邮件发送报表,不同于数据看板需要主动关注,邮件报表属于“被动接受”传递信息更加快速、直接。
3.给谁看 解决了看什么和怎么看,就要考虑给谁看的问题。报表的受众通常分为三类:领导层、业务层和客户。 三者虽然都关注报表数据,但是关注点不同,因此要基于各自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数据和展现方式。
领导层,提供给领导层的一定是最核心的指标数据,并且要采用最直观的展示方式。通过邮件报表,并且在邮件报表中选取最核心的指标数据,将变化趋势直观的表现出来,使领导层对核心数据变化情况一目了然。
业务层,不同于领导层关注最核心的指标数据,业务层需要对所有的相关数据都能够做到及时监控和分析,因此提供给业务层的数据务必要全面,能够将各个维度的信息都展现出来。所以,通常提供给业务层的数据集中展现在数据看板中,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实时或准实时更新,当数据出现波动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到业务方进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