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趟老家治愈了我对35岁职业危机的焦虑

364 阅读4分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职业危机的寒风吹遍了每一个互联网人的心中,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正值互联网的风口,那个时候刚出校门的我,面对繁华的大都市,发誓一定要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多年过去了,心中的那份青春热血早已被996的福报湮没。面对即将到来的35岁危机,心中还是有些焦虑。

e637da828bcdc6ab5fa1e291a660f5111185428a.jpg

  今年的十一有点不一样,中秋连着国庆足足放了八天假,正好赶上两个同学的婚礼,于是决定回去参加顺便玩几天。回到家,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心中平静了很多。街上的店铺明显比前几年多了很多,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居然也开了两家瑞幸咖啡,看着热情洋溢的年轻人,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也许他们现在并不知道向往的大城市还不如一个平淡的小县城。

  在同学的婚礼上遇到了几个多年未见的同学,其中也见到了高中同桌,于是相互敬酒,侃侃而谈。听同桌介绍说,他现在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曾经他一毕业就北漂去了,在大城市干了三年,年年体检都不合格。工作压力大,生活太焦虑。终于在父母的劝说下回了家,准备了一年,成功上岸。他说他现在过的很安逸,教初中数学和物理,每天骑着小电驴上下班,再也不用挤公交地铁。工资每个月到手五六千。每天早上去早餐店吃早餐,下了班,领一张九块九的瑞幸咖啡券,喝一杯咖啡。我想再美好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和他坐在一起的是秋哥,毕了业考了研,去了华为搞芯片。我正想问问华为工作环境怎么样,他说他离职了,现在报了个考公班,专心考公。他工作的时候身边的同事都在为35岁职业危机焦虑,天天加不完的班,忙不完的工作。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家庭的变故,他想多陪陪家人。饭后一起去瑞幸喝杯咖啡,店里挤满了人,同桌说这两年回来的年轻人特别多,大概都是见过大城市的福报后回来的吧 。我们正要找个座位坐下,刚好碰到秋哥的初中同学。两人多年未见,于是很快的聊了起来,我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秋哥的同学毕业也是考了研,工作了两年回来了,先是考了县里公务员第一名,接着又考了隔壁市的第一名,最后他选择了去了一所大学,当一名摄影老师,工作就是学校接待领导时,拍拍照片,修修图,发发公众号。八小时的班只干两个小时的活,每个月到手八千多的工资。上班打卡也是十分的自由。说实话这份工作真的让我羡慕了,这样的神仙工作哪里还有。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聊到了高中时期的生活,各自毕业后的酸甜苦辣,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 紧接着第二天, 又去参加另外一场婚礼。新郎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北漂的程序员,他结婚对象是个初中老师。婚前他买了车,在县里也买了房。今年是他北漂的最后一年,过完年就去老家的隔壁市找份工作,周六周末还能开车回家。没有了北京遥不可及的买房焦虑,也没有外地人的车辆限行。也许这是大多数最后的选择吧。

  返京的途中,想了很多。也许回家也会是我最后的选择。但我还想再挣扎一下。职业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提前为还没发生的危机感到了焦虑。 不知道有多少人后悔选择了北漂,又有多少人最后向现实低下了头。老家生活确实很美好,但不适合每个人。我想再拼一次,哪怕最后拼的头破血流,至少也不会给自己不留遗憾。

  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奔跑。加油,每一个正在奋斗的北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