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架构模式
- angular
MVC模式,双向数据绑定,依赖注入 - react
virtual DOM(虚拟DOM,即与DOM一样的对象,操作对象避免DOM的直接操作从而提高性能),性能上辗轧angular - vue
结合angular和react的优点,MVVM模式,高性能高效率框架
一、MVC模式
代表(最典型的MVC就是JSP + servlet + javabean的模式)
经典的框架
C++语言的QT、MFC、gtk,Java语言的SSH 、SSI,php语言的 smarty(MVC模式),python语言的django(MTV模式)等 )
MVC 模式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动态的程序设计,简化后续对程序的修改和扩展,并且使程序某一部分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除此之外,MVC 模式通过对复杂度的简化,使程序的结构更加直观。软件系统在分离了自身的基本部分的同时,也赋予了各个基本部分应有的功能。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专长进行相关的分组:
模型(Model):程序员编写程序应有的功能(实现算法等)、数据库专家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转发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
视图(View):界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界面设计。
MVC 模式中三个组件的详细介绍如下:
模型(Model):用于封装与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Model 有对数据直接访问的权力,例如对数据库的访问。Model 不依赖 View 和 Controller,也就是说, Model 不关心它会被如何显示或是如何被操作。但是 Model 中数据的变化一般会通过一种刷新机制被公布。为了实现这种机制,那些用于监视此 Model 的 View 必须事先在此 Model 上注册,由此,View 可以了解在数据 Model 上发生的改变。(如,软件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 视图(View):能够实现数据有目的的显示(理论上,这不是必需的)。在 View 中一般没有程序上的逻辑。为了实现 View 上的刷新功能,View 需要访问它监视的数据模型(即 Model),因此应该事先在被它监视的数据那里注册; 控制器(Controller):起到不同层面间的组织作用,用于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它处理事件并作出响应。“事件”包括用户的行为和数据 Model 上的改变。 从 MVC 模式的一般理解来看,视图层与模型层是存在直接联系的,并且模型层的变化会通过视图层反映出来,这确实是 MVC 模式的标准理解,不过在我目前接触到的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情况是,视图层与模型层是通过控制层联系起来的,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更类似下图所示: ————————————————
二、MVVM模式
- M:模型(Model) :对应 data 中的数据
- V:视图(View) :模板
- VM:视图模型(ViewModel) : Vue 实例对象
MVVM 源自于经典的 Model–View–Controller(MVC)模式(期间还演化出了 Model-View-Presenter(MVP)模式,可忽略不计)。MVVM 的出现促进了 GUI 前端开发与后端业务逻辑的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前端开发效率。MVVM 的核心是 ViewModel 层,它就像是一个中转站(value converter),负责转换 Model 中的数据对象来让数据变得更容易管理和使用,该层向上与视图层进行双向数据绑定,向下与 Model 层通过接口请求进行数据交互,起呈上启下作用。如下图所示 ————————————————
MVVM模式 MVVM 已经相当成熟了,主要运用但不仅仅在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中。KnockoutJS 是最早实现 MVVM 模式的前端框架之一,当下流行的 MVVM 框架有 Vue,Angular 等。
组成部分
简单画了一张图来说明 MVVM 的各个组成部分
MVVM分层示意图
分层设计一直是软件架构的主流设计思想之一,MVVM 也不例外。
⭐View 层
View 是视图层,也就是用户界面。前端主要由 HTML 和 CSS 来构建,为了更方便地展现 ViewModel 或者 Model 层的数据,已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前后端模板语言,比如 FreeMarker、Marko、Pug、Jinja2等等,各大 MVVM 框架如 KnockoutJS,Vue,Angular 等也都有自己用来构建用户界面的内置模板语言。
⭐ Model 层
Model 是指数据模型,泛指后端进行的各种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操控,主要围绕数据库系统展开。后端的处理通常会非常复杂:
⭐ ViewModel 层
ViewModel 是由前端开发人员组织生成和维护的视图数据层。在这一层,前端开发者对从后端获取的 Model 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做二次封装,以生成符合 View 层使用预期的视图数据模型。需要注意的是 ViewModel 所封装出来的数据模型包括视图的状态和行为两部分,而 Model 层的数据模型是只包含状态的,比如页面的这一块展示什么,那一块展示什么这些都属于视图状态(展示),而页面加载进来时发生什么,点击这一块发生什么,这一块滚动时发生什么这些都属于视图行为(交互),视图状态和行为都封装在了 ViewModel 里。这样的封装使得 ViewModel 可以完整地去描述 View 层。由于实现了双向绑定,ViewModel 的内容会实时展现在 View 层,这是激动人心的,因为前端开发者再也不必低效又麻烦地通过操纵 DOM 去更新视图,MVVM 框架已经把最脏最累的一块做好了,我们开发者只需要处理和维护 ViewModel,更新数据视图就会自动得到相应更新,真正实现数据驱动开发。看到了吧,View 层展现的不是 Model 层的数据,而是 ViewModel 的数据,由 ViewModel 负责与 Model 层交互,这就完全解耦了 View 层和 Model 层,这个解耦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前后端分离方案实施的重要一环。
不管是哪个,让Model和View不能直接通信是非常关键的限制。让Model和View直接通信在系统变得复杂时会成为灾难,Model和View直接耦合,会使得系统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