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周更公众号,三年了。
三年前,我在广州网易,工作得心应手的背后,是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万一某天失业,没有副业收入的我怎么办呢?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是没有另外特长的。我想到的破局方式,是基于我不成熟的思想输出不成熟的文字,我整理自己的过往、分享自己的生活以期获得流量。
流量是有的,也是可以变现的。
变现方式,我目前实践并获得过收益的有三种。
第一是纯粹的流量费用。公众号、头条号和百家号都有一个“投放广告”选项,广告的计费方式以前简单整理过,再用一句话概括是“阅读量越高,收入便越多”。过去三年,公众号满500位关注开通流量主之后由底部广告带来的收益,累计268元。我将所有文章搬运到头条和百家号,累计流量费用32元。
二是知乎的答题活动。知乎有一个“创作打卡挑战赛”活动:每周完成两篇百字回答,回答当天获得相应数量的赞(五个或是一个,由当时活动规则决定)便能完成当周打卡。每次打卡,能有四块五块收益,这活动对我的创作激励极大,于是在知乎累计收入200元。
第三种是稿费。阅读出版社指定书籍,然后为之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是可以有600元稿费的。最近一年,我成功完成两篇。(需要用”成功“修饰,是因为写此种读书笔记需要放下手机看纸质书,看纸质书对我来说,需要更多的自控力。)
以上,是我三年以来,用文字换来的收入,合计1700元。
“副业”三年挣1700元,单从收入来看,我显然是失败的。
朋友们常对我说:写文章要追热点、写文章之外还该做做视频。
朋友们的建议,被我另外的一位朋友(科技小飞哥)采纳,于是他成了我身边最成功的副业达人。
小飞哥前年开始写很有深度的技术博客,“断断续续”“不温不火”是两个很能形容他当时状态的词语。到今年ChatGPT火热,他写了两篇在他看来比较简单的入门博客,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小飞哥都向我分享一番他当前的感悟和数据:
“还是该追热点啊。而且对热点的阐述,还不能太过于复杂,就得怎么简单怎么说。”
“我要做视频!做视频!做视频!我接到一个视频单子,试用他们的一个产品然后做一个视频,300块。”
“我接到亚马逊的单子,试用他们的云服务,把博客链接放在我的网站首页,3000块!”
“公众号,6000+粉丝了。”他转型之后的第三个月如是说。
“YouTube收益好**高……我一个月能有小万把收益了。”转型后第五个月。
说来奇怪,听小飞哥对我说他的成功数据,我只会在自己状态很是不好(状态很是不好只有过一次,我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做出自我解剖)时候生出些羡慕情绪,其它时间,我都为他感到高兴,发自于内心的那种。
我佩服小飞哥能这么快找到流量密码——追一下热点,然后持续为大家提供有用的知识。我想要学习小飞哥的快速转型,但在内心深处,是有另外一种声音存在的:“持续缓慢地提升自己,提升过程中持续自省,并将自己的体悟记录并分享出来。这方向,并非是坏的。
“整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搞清楚自己做选择时的考量,是能够更好认识自己的。
“坚定的持久的去做一件正确的能促使自我提升的事,也不失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虽然我现在没有很好的收益,但只要我的方向是对的,我传播的能量是正向的真诚的,我经过思考而写出来的文字能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价值,金钱收益,总是会有的。”
我不羡慕不嫉妒甚至为小飞哥的成功而感到高兴,是不奇怪的。因为我的坚持,我的持续输入和持续输出,使得我的内心多了许多力量。我其实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这力量,我只是感觉自己心里满满的;我希望小飞哥越做越好,然后持续向我“炫耀”他的成功。
我会不时收到来自于书友的好友请求,某次添加一位好友并简短寒暄“以后一起阅读”之后,我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我想要给她发上这样的一条信息:“我有一个公众号叫‘我要改名叫嘟嘟’,我会写很多的读书笔记放在上面,不介意的话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啦。”
消息敲了又删删了又敲,来回好几遍,我最终没有将信息发出去。后来的许多相似情况,不管是网络好友,还是当面沟通,我都不再推销自己。
我认为这是一种心态的提升,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慢慢我认识到,在进行自我解剖的同时,产出对大家有用的信息——不管是认知提升还是情感共鸣——才是获得关注的关键。于是我的写作方向,开始转向自我提升然后产出有价值内容,我欣然接受流传甚广的几句话作为自己的写作准则:“积硅步以致千里”“但行好事,莫问全程”“酒香不怕巷子深”。
持续输入,持续输出,然后慢慢进步。是急不得的。
我的一句话自我介绍,又有了些变化,从“一个用文字分享生活的程序员”变成“一个用文字分享生活和读书感悟的程序员”。变化的内容,是新添加了“读书感悟”四个字。
如在《读书总结》中所说,我看的书越来越多,看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通过阅读,我慢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一个问题,我会辩证地看待,我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不再人云亦云。
三年以前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我常常不知道能写些什么;坚持三年后的现在,我常常不知道本周应该写些什么——我想写的能写的内容越来越多。
读书笔记是这些内容的一部分,它是我整理自己看法与思维方式的地方,是属于我的可能会持续一生的养成游戏。
回重庆三个月,自己的时间变少,我读完但还没有输出读书笔记的书有《操作系统导论》《人生的智慧》《沉思录》《猎人笔记》《我的前半生》《人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想快些整理,我想整理读书笔记的速度能跟上阅读速度。
我计划再多花一些时间在读书上面,于是以后每周,可能只以一篇读书笔记作为当周的更新,即便读书笔记的阅读量,是远低于生活日记的。
我的计划,是长久的不能着急的,我并不担心计划太长远导致自己不能很好地去执行,前行三年的我已经获得很强的自我驱动力,我要做的,只是前行方向的些微修正:读书、荐书,然后再将生活写成书!
--
总结最末,请允许我再次感谢您的关注、阅读以及反馈。三年以来,您的每一次阅读,都是我前行路上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