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通过不断地比较相邻的元素并交换位置,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正确的位置。下面是用C++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void bubbleSort(std::vector<int>& arr) {
int n = arr.size();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std::swap(arr[j], arr[j + 1]);
}
}
}
}
int main() {
std::vector<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bubbleSort(arr);
std::cout << "Sorted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size(); i++) {
std::cout << arr[i] << " ";
}
std::cout << std::endl;
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一个std::vector<int>
来存储待排序的数组。bubbleSort
函数接受一个引用参数,通过引用修改传入的数组。
冒泡排序算法的核心是两层嵌套循环。外层循环i
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j
用于比较相邻的元素并交换位置。每一轮循环都会将未排序部分中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最右边。
在内层循环中,我们使用if
语句判断当前元素是否大于下一个元素,如果是,则交换它们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比较和交换,每一轮循环都会将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元素移到正确的位置。
最后,我们在main
函数中调用bubbleSort
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序后的结果。
以上就是用C++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冒泡排序虽然简单,但是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排序任务。在实际应用中,更常使用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