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要重塑思维链,为了减少垃圾行动
-
为何有些人的科研探索得到了成果,有些人则学了很多技术,然后探索出了一堆无用的论文和市场不需要的产品
- 这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球状闪电>>中为我们揭示了原理
- 读完了这个小说,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的学习和使用技术,一直在低效的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
定期探索市场需求
-
目标是找到即将爆发的职业需求,周期要能维持3-5年
-
解决了供需问题的专业:例如
- 安卓开发者的高薪火爆了5年,然后迅速衰败,因为我们有人口红利,只要确定了方向,不论是什么高新技术,人才供应都会几倍几百倍的供应,带来供过于求
- 曾经中国最稀缺的是生化环材的工程师,几十年前学号这些技术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工作.但如今,供应太大导致生化环材就业难度加大,竞争激烈导致大家都愿意自降薪水而获得工作.
-
学习探索分析市场的2种知识
市场分析相关的知识
-
通用理论
- 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
-
行业理论
- 计算机,物理,数学,生化环材
- 分析行业要深入到行业核心竞争力中,例如科技行业要认真分析技术问题,如果技术被淘汰,或者这个技术不被市场所认可,这个技术很可能变得一文不值.反之,行业如果有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突破,这个行业会走入兴盛.
如何找到难以解决供需问题的职业?
自己分析
- 通过至上的2类知识融合分析全球行业发展,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分析
窃取分析
- 我们也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窃取别人的劳动分享的果实.例如关注类似的宏观产业分析师,对他们进行优胜略汰,记录他们的预判的成功率.
如何行动
- 找国家,找城市,找学校,找行业找企业
- 最后找职业
- 同时也要分析自己的内心需求,如果能兼顾就更好了
如何找到高价值的技术
自己分析
- 实际上除了稀缺技术,有没有我们去干这个工作,对社会没有影响,也有影响,如果我们一个人可以干两个人的工作,当我们去工作的时候,也许有两个同样优秀的人失业而已.
- 真正创造价值的不是我们去抢别人的饭碗,让他们失业,而是去弥补真正缺失人才得职业缺口
- 自己搭建社群,同道中人信息共享
窃取分析
-
去网络收集信息渠道,精确的方向
- 研讨会,行业会议
- 视频,音频,相关文章论文
- 社区,论坛
如何行动
-
重点
- 分析这个兴盛行业所需要的技术,跳过职业分析
- 找到技术之后再分析这会是什么职业
- 企业的需求是,市场需求,技术需求,雇人重复使用这个技术,我们只是重复使用技术的人,不是发明家
-
例子
- 安卓鼎盛,安卓创业融资火爆,安卓开发工程师紧缺,降低招聘标准能干就行,增加薪资给优秀的重复使用技术的人高薪水,最后慢慢衰落
- 同理还有,Windows phone,塞班,开发者
-
根据对应的需求,分析用什么样的技术栈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 找到技术栈
如何学习值钱的技术
-
统筹资源
- 集中力量学值钱的技术
-
时间分割
- 统计每日学习时间,可视化,学习要可以坚持,高效
-
多模态把人类的器官都用来学习新技术
- 听觉视觉,触觉,都用起来,多路共进
-
多多在实战中复习
-
远离实战的复习也有价值,但是也许会学很多永远也不会用的技术
-
实战中,会自动让你用各种技术,这技术使用的频率是正常的,
-
例如
-
这个技术栈有10种技术
- 每种技术有100个章节
- 无脑的低效的学习就是不适用排序算法,平均给每个技术分配学习时间,但是我们知道,每个技术的使用频率和功效不相等,这种学习会带来价值错配,有的知识我们给了他本身价值的100倍的关注,最后可能几乎不用
-
-
-
实战中,技术的使用频率不用我们调研,这就是一次次复习
-
-
花少量时间在非实战中复习
- 有些技术很核心,但是实战中确实用得少,这时候我们还是要复习的
-
快速阅读
- 大部分技术我们要快速的了解一下,才能知道价值,才能知道是否要深入了解
- 没搞懂可以再复习
-
游戏化,设计奖励
-
让动物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奖励,
-
例如
- 教鹦鹉说话,说对了就给食物
-
-
对人最普适的其实就是这种方法,可惜很少有人用
-
例如
-
每日有目标,完成之后给自己奖励
- 情绪奖励:夸自己,去炫耀
- 物质奖励:买东西
-
-
-
-
寻找学习伙伴
- 拉帮结派大搞山头主义是最适合长期技术成长的办法,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长期探索新技术,偶尔有谁探索到新知识或者资源,进行共享,可以让团体高速的前进
-
融入生活
-
学英语可以用英语思考,和人对话,自言自语,写作文
-
计算机也有一套体系和很多语言
-
例如
- 用java语言描述生活
- 用计算机理论描述生活问题
-
-
总结
-
长期坚持探索并且学习市场中打来那个需要且稀缺的技术,走在技术前沿才能有发展有钱赚
-
需要
- 预判
- 分析策略
- 人脉
- 学习力
- 身心健康
- 执行力
- 物理位置在市场核心
-
技术不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只是重复劳动使用他们发明的技术而已,技术普及比我们预想的快,我们只能加速探索,更早的预判,然后更快的学习,在新技术被淘汰或者普及降价的几年内享受红利
-
技术是用来解决需求的,不要学习空谈的技术,空谈的技术美好但是不赚钱
-
不要对某种技术有信仰,技术就是资本的工具,什么工具好用,资本就愿意雇佣什么样的劳工,我们要热爱技术,但是不可认为一个技术永远会高薪,不要认为某个技术是永远不会普及的高科技.
-
一切技术都会变为小儿科,孩子都会用,我们用的技术是几百年前科学家,高官都不会的知识,如果回到过去,我们的智力吊打他们,这种技术普及贬值淘汰会越来越快,不要有侥幸心理
-
如果没有垄断,那就没有永远值钱的技术,技术更迭加速不是我么能决定的,但是会留下能提早预判并且学会新技术的人.
-
为何有人会感谢苦难?想起尼采的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 这句话从生物的优胜略汰上理解很简单,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消灭99.99%的细菌,但终究有一些超级细菌活了下来,他们不用担心资源被争夺,因为99.99%的竞争对手被淘汰了,这里已经是胜利这的天堂了,他们可以享受万倍的资源.
- 这就是胜利者发自内心的感慨,他们感谢苦难,如同超级细菌感谢乱用抗生素消灭了对手留下了自己.
-
最后我要说,要坚持探索,技术发展变化越快,就会短暂的丢下更多的人,让他们被裁员降薪.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改变的正是资本对技术劳工的需求,我们要主动适应新一次工业革命,探索市场稀缺的新技术,探索高价值的技术,学会这些,并且应用,赚一波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