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274 阅读4分钟

考研备考:

王道论坛

link.zhihu.com/?target=htt…

image.png

购买王道的4本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学硕/专硕选择: 学硕:考数学一、英语一, 硕士二年级会有考试,学硕可以不考有个转博答辩,硕士三年级直接变博士一年级,硕士加博士5年就毕业了。 专硕要考一门英语和专业课考博,如果考自己老师的话,就没啥 导师在给入学时是学硕分任务的时候,如果有读博意愿会给项目时间长的,如果不读,会给项目时间短的。

中科院是专硕/学硕都是三年制,一起入学选老师,一起毕业。 保研生会比考研生先选导师。 选导师这个是复试的时候,自己选导师 和面试结果 优先尊重学生意愿双向选择。

研一的时候全国的学生去雁栖湖集中学习一年的课程,课程是征求导师意见,根据研究课题推荐课程,然后学生自己选课,上课和大学一样,达到毕业要修的学分,在雁栖湖完全托管,为了抢课同学还写了一个抢课的插件。

依然是有班级概念的,需要选班长、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舍长、毕业合影这些,博士就几乎没有班级概念了,博士一年级的时候也会选课上课,但当时我们班只有一个女生读博了,其他都去企业挣钱、转行就业创业、或者拿户口上岸。

开学后会有一次英语考试,英语过了,可以免修英语。

研二再回到各自的研究所跟导师开始实验室课题的研究。 比如:我报考的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海淀区,研一去北京怀柔区中国科学院大学上一年的课程,研二研三在北京海淀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实验室和老师师兄师姐研究课题。每个人的课题都不一样。

如果是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一在北京怀柔中国科学院大学,研二研三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也可以社招入职,在职读硕士博士,非全日制的。

研究所里的项目大概分为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横向是与其他研究所之间合作的,比如预测天气预报做气象相关的,纵向项目是国家自然项目基金的项目,比如戈登贝尔奖,各国国家的计算能力优化效果评比。

少有酒文化,跨省跨所谈项目可能会有,整体鄙弃没有导师是老板的概念,9.10教师节会吃饭,年终的时候会吃饭(会议那种正式的形式)。

image.png

去公司做项目的工程师(软件开发)大多觉得研究生没什么读的必要,找算法工程师工作的可以读一读,上课时有2个老师是在搜狗工作的(上课有在黑板留微信和邮箱,让大家投简历),来讲推荐广告,后面我们这届的同学也在企业里经历了2次裁员2018年底(我们组是劝退了1个应届生没给赔偿)和2021年年底(给足)

因为学校足够好了,老师和项目的雷几乎没有,主要是研究方向,毕竟3年时间也不短,5年前选课比较热门的自然语言处理(这个老师讲课的时候有邀请感兴趣的去他实验室),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手一本西瓜书),算法课

选老师,主任所长这些有招人名额,但因为有了很多学术成就了,实际带学生的可能是年轻力壮的没有名额的研究员,他们只负责指明大的方向提供指导建议,表扬等等,并且会更接近指标有出国交流的机会。

开会的时候学生都是宝贝主力军,又有精气神,又有新技术,还有产出,也经常在开会时就方法什么的和研究员唇枪舌战。

我们实验室是每年和外国竞争 戈登贝尔奖,在超级计算机上跑程序,看超级计算机的大规模计算能力,比较接近底层,当时我做的还是c语言但是我那年其他人的项目就已经开始深度学习那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