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如何学习】课程笔记

45 阅读5分钟

课程链接:学习如何学习

发散性思维和专注性思维

大脑处理的两种模式为focused mode diffuse mode

Focused mode:大脑该状态处理事情的时候运用的神经元有限,一般会使用自己熟悉的领域,思维更加集中,效率高,但是又可能会进入思维定势。

Diffuse mode:学会运用大脑的其他神经元,这种状态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生,比如午休,发呆,洗澡,运动等情况时发生,这样思维处于发散状态,所想到的事情会更有创造力,不会局限于自己的固有思维。

番茄工作法:可以解决拖延症,提升专注能力,一个人一般能专心干一件事情在25分钟左右,但过了25分钟之后就很容易思想抛锚,这个时候工作效率也低。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起来走一走转移注意力,然后过段时间再重新回到工作上。专注时间是可以训练的,不是局限于25分钟。

记忆:每个人的工作记忆大概有四个记忆槽,这四个记忆槽存储这你工作上所用到的方方面面的技能,如果工作上涉及的领域太多的话,很容易会陷入思维的混乱。当这些记忆槽被长期使用并不断被训练时,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practice make permanent

睡眠:研究表明大脑休息会排出积累在大脑中的毒素,可以让你的脑子在第二天起来不会感到混乱,通宵和没睡好的人应该有过第二天浑浑噩噩的感觉。所以考试前一定要好好休息,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运动: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以帮忙构建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组块

构建组块:组块相当于是大脑某个技能的存储区域,当你训练的次数越多,组块之间神经元的联系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会根深蒂固。就像是很久没有骑单车的人,重新开始单车一开始虽然会有陌生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变得习以为常。

Recall(回想):学习到的知识要间隔性地在脑中进行回忆,要让大脑去熟悉,去记忆。

Transfer(迁移):一个领域中构成的组块,里面的经验可以重新复用到另外一个领域。这个概念在深度学习中也很常见,比如说语言模型如果在机器翻译上比较好,那么可以尝试将模型用于在在线问答上面。

Intersection(交叉):视频中举出大多数能做出突破成就的往往是从一个领域跳到另外一个领域的,或者是刚刚步入领域的新人,因为他们的思维不会墨守成规,更改的开阔,所以建议是可以多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

Test(检验):测试自己是否真的懂了这个知识点,不能打马虎眼,欺骗自己懂了。费曼说的:“第一条守则,是不能欺骗自己——而你却是最容易被自己骗倒的人,因此必须格外小心。当你能做到不骗自己之后,你很容易也能做到不欺骗其他科学家的地步了。”

Einstellung(思维定势):摆脱思维定势,不要只局限于旧的解决思路,尝试找出新的方案,或许能够提升效率和削减成本。

记忆

长期记忆:重复、间隔性让记忆根深蒂固,到耳熟能详、肌肉记忆。

工作记忆:四种工作记忆、强化、训练以转变为长期记忆。

具像化记忆:利用记忆宫殿的方法,在大脑中具象一个你熟悉的场景,然后将所需要的事物用场景内的东西进行记忆;也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将要记忆的东西进行串联。

如何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比喻和类比:要多使用这两个技巧来加深你对陌生概念的理解,越具像越好,这样到最后你才会将模糊的概念深深地印刻在你的大脑中。

认真检查:对于工作和作业再完成之后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检查(复盘),这样你才能发挥大脑真正的用处。左脑用于解决问题,右脑用于审查。

反直觉策略:先难后易,激发发散思维;在平时作业就要这样练习,先看难题,如果一两分钟没有思路再去做简单的问题,这样在做简单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会解答难题的思路。切勿一开始就在考试的时候就试用这种方式,需要在平时多锻炼这种思维,到考试的时候才能烂熟于心。

心理暗示:对于考试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预想到最坏的情况下会对应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同时要告诉自己考试并不是折磨,而是检验日常学习的结果。只要平时努力了,考试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