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定义v-model
1、$nextTick
$nextTick
是Vue提供的一个异步方法,可以在DOM更新后执行回调函数。在使用v-model时,我们有时需要在数据更新后执行一些操作,但是如果直接在数据更新后立即执行操作,可能会出现DOM还未更新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使用$nextTick
方法,在DOM更新后再执行回调函数。
例如,在以下代码中,当用户输入内容后,我们需要获取输入框的高度并进行一些操作,但是直接获取高度可能会出现错误,因为DOM还未更新。这时候就可以使用$nextTick
方法,等待DOM更新后再获取高度。
<template>
<div>
<textarea v-model="content" ref="textarea"></textarea>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content: ''
}
},
methods: {
doSomething() {
// 获取输入框高度并进行操作
const height = this.$refs.textarea.clientHeight
// ...
}
},
watch: {
content() {
// 在数据更新后执行操作
this.$nextTick(() => {
this.doSomething()
})
}
}
}
</script>
通过使用$nextTick
方法,我们可以保证在DOM更新后再执行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2、slot
在Vue中slot的四种类型以及对应的示例:
1. 默认插槽(Default Slot):
<!-- 父组件 -->
<template>
<div>
<h1>我是父组件</h1>
<ChildComponent>
<p>我是子组件的默认插槽内容</p>
</ChildComponent>
</div>
</template>
<!-- 子组件 -->
<template>
<div>
<h2>我是子组件</h2>
<slot></slot>
</div>
</template>
2. 具名插槽(Named Slot):
<!-- 父组件 -->
<template>
<div>
<h1>我是父组件</h1>
<ChildComponent>
<template v-slot:header>
<h3>我是子组件的header插槽内容</h3>
</template>
<template v-slot:footer>
<p>我是子组件的footer插槽内容</p>
</template>
</ChildComponent>
</div>
</template>
<!-- 子组件 -->
<template>
<div>
<h2>我是子组件</h2>
<slot name="header"></slot>
<slot name="footer"></slot>
</div>
</template>
3. 作用域插槽(Scoped Slot):
<!-- 父组件 -->
<template>
<div>
<h1>我是父组件</h1>
<ChildComponent>
<template v-slot:default="slotProps">
<p>我是子组件的作用域插槽内容,父组件传递的数据是{{ slotProps.data }}</p>
</template>
</ChildComponent>
</div>
</template>
<!-- 子组件 -->
<template>
<div>
<h2>我是子组件</h2>
<slot :data="message"></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message: '这是子组件传递给父组件的数据'
}
}
}
</script>
4. 插槽作用域(Slot Scope):
<!-- 父组件 -->
<template>
<div>
<h1>我是父组件</h1>
<ChildComponent>
<template v-slot:default="slotProps">
<p>我是子组件的作用域插槽内容,父组件传递的数据是{{ slotProps.data }},我还可以调用子组件的方法:{{ slotProps.sayHello() }}</p>
</template>
</ChildComponent>
</div>
</template>
<!-- 子组件 -->
<template>
<div>
<h2>我是子组件</h2>
<slot :data="message" v-bind="slotProps"></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message: '这是子组件传递给父组件的数据'
}
},
methods: {
sayHello() {
return 'Hello World!'
}
}
}
</script>
二、动态组件
在Vue中,动态组件是指根据当前组件的状态或属性动态地切换不同的组件。这种组件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 使用标签:在模板中使用标签,通过绑定is属性来动态切换组件。例如:
<component :is="currentComponent"></component>
其中,currentComponent是一个变量,根据不同的状态或属性,可以动态地将它设置为不同的组件名称,从而实现动态组件的切换。
- 使用动态import:在Vue 2.3.0及以上版本中,可以使用动态import来实现动态组件的加载。例如:
const Foo = () => import('./Foo.vue')
这里的import函数是ES6的语法,它会异步地加载Foo.vue组件,然后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在组件中使用时,可以像普通组件一样引入: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Foo
}
}
三、异步组件
在Vue中,异步组件有两种实现方式:动态import和异步组件工厂函数。
- 动态import:在Vue 2.3.0及以上版本中,可以使用动态import来实现异步组件的加载。例如:
const Foo = () => import('./Foo.vue')
这里的import函数是ES6的语法,它会异步地加载Foo.vue组件,然后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在组件中使用时,可以像普通组件一样引入: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Foo
}
}
- 异步组件工厂函数:在Vue 2.0及以上版本中,可以使用异步组件工厂函数来实现异步组件的加载。例如:
Vue.component('async-example', 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
// 异步加载组件
resolve({
template: '<div>I am async!</div>'
})
}, 1000)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async-example的异步组件,它会在1秒钟后异步加载,并返回一个包含template属性的对象。在组件中使用时,可以像普通组件一样引入:
<template>
<async-example></async-example>
</template>
需要注意的是,异步组件工厂函数需要通过resolve函数来返回组件定义对象,否则组件无法正常加载。此外,还可以通过reject函数来处理加载失败的情况。
四、keep-alive
在 Vue 中,<keep-alive>
是一个抽象组件,用于缓存动态组件或组件树。当组件在 <keep-alive>
内被切换时,它们的状态会被保留,不会被销毁和重新创建。这样可以提高组件的性能和用户体验,特别是在频繁切换组件时。
<keep-alive>
有两个主要的属性:include
和 exclude
。include
是一个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用于匹配需要缓存的组件名;exclude
是一个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用于匹配不需要缓存的组件名。如果一个组件既匹配 include
又匹配 exclude
,则 exclude
会优先于 include
。
另外,<keep-alive>
还有一个 max
属性,用于设置缓存的最大组件数。当缓存的组件数超过 max
时,最久未使用的组件会被销毁。
使用 <keep-alive>
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需要缓存的组件包裹在 <keep-alive>
标签内即可。例如:
<keep-alive>
<component :is="currentComponent"></component>
</keep-alive>
在这个例子中,<component>
标签用于根据 currentComponent
动态切换组件,而 <keep-alive>
则用于缓存这些组件。
五、Mixin
Mixin 的选项和组件的选项一样,可以包含 data、methods、computed、watch、生命周期钩子等选项。Mixin 的选项会与组件的选项合并,如果出现同名选项,则组件的选项会覆盖 mixin 的选项。
Mixin 的执行顺序是从全局到局部,从混入的第一个选项到最后一个选项。如果多个 mixin 有同名的选项,则会按照混入顺序依次执行。
Mixin的实际应用场景非常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公共逻辑的封装
如果多个组件中有相同的逻辑,可以将这部分逻辑抽离出来,封装成一个Mixin,然后在需要使用这些逻辑的组件中引入Mixin即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 功能扩展
如果需要在多个组件中扩展相同的功能,可以将这部分功能抽离出来,封装成一个Mixin,然后在需要使用这些功能的组件中引入Mixin即可。这样可以避免代码的冗余,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 插件的封装
如果需要将一个插件应用到多个组件中,可以将插件的逻辑封装成一个Mixin,然后在需要使用插件的组件中引入Mixin即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 数据的共享
如果需要在多个组件中共享数据,可以将这部分数据抽离出来,封装成一个Mixin,然后在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的组件中引入Mixin即可。这样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定义,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