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启动->计划->执行->交付
启动-WHY?WHAT? WHO?HOW? SMART原则
WHY-为什么要做?相信的力量
WHAT-目标管理
项目铁三角
WHO-利益相关人
HOW-怎么立项?
计划-范围管理、任务分解、任务排序/依赖关系/计划图、时间估算
执行-敏捷开发、追踪与控制、风险管理、沟通与合作
敏捷开发
沟通与合作
交付
总结
项目管理提到的书单:
沟通:
1、同理心
2、预期管理
流程管理六步法
精益创业团队
价值假设: 如果顾客们抱怨产品功能缺失,正说明了团队的开发方向是正确的,就怕没人理。 好好地和早期使用者(类似种子用户)一起玩耍,他们对于那些太过精致的东西反而心存芥蒂:如果这种产品什么人都能用,那么作为早期用户又有什么好处?因此,任何超出早期使用者需要的额外功能或修饰,都是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但在跨越鸿沟的时候,要注意“鸿沟”两边的用户不同、需求不同,试图用同一产品来满足必然失败。 Product/market fit:新创企业在某个时刻,终于发现了对产品产生共鸣的一大群顾客。如有新创企业要评估是否已经达到这个fit,答案很简单:如果你这么问,就说明你还没有达成。 增长假设: 所谓可持续增长:新顾客是由以往顾客的行动带来的。 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口碑相传,产品真正解决了痛点,甚至是有亮点,才能产生口碑; 第二,产品使用带来的衍生效应:如paypal,每次使用它付款,收款方就接触到这个产品; 第三,有资金来源的广告:只要获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边际成本)比他带来的收入(边际收益)低,超出的部分(边际利润)就可以用来获取更多顾客。 第四,重复购买或使用。 对公司/产品来说,有三种增长引擎: 黏着式增长引擎:重点关注“流失率”; 病毒式增长引擎:努力提升“病毒系数”——每个注册用户将带来多少使用产品的新用户。病毒与口碑的区别,具有病毒式增长特质的产品依靠人和人之间的传递,是正常使用产品的必然结果,而口碑不一定要通过使用产品的过程; 付费式增长引擎:关键在于“单用户收益 > 获取成本”。 最后是几个金句,值得反复体会: 精益的思维方式把价值定义为“向客户提供利益”。个人的体会是,做一件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得参与这件事的所有人都“有利可图”。 如果你无法失败,就学不到东西。 团队实用原则:1,对第一次错误要容忍;2,不允许同样的错误发生两次。 创新团队需要的三种架构特征:稀少但稳定的资源,开发业务的独立权,与绩效挂钩的个人利益。 每一个看似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