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记忆课程学习

307 阅读4分钟

image.png

你以为的 & 实际上的

image.png

听记是什么

image.png

妈妈或者是老师说一个句子或指令,孩子按照这个指令去拿,拿对了,我们就在说下一个,他再听,再拿。所以,很多家长会根据孩子看到的这个听记,觉得听记就是“听拿放”的活动。

带来的问题: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孩子“拿对了没有”这件事儿上,然后会无限的被孩子的各种情况,如孩子不想做,孩子拿不对,被这些去支配,听记变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真实的听记

image.png

  • 看不到的那部分能力才是听记的能力

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听拿放”的过程,当有人对孩子说话或者说指令的时候,孩子最先注意的是这些语言,通过倾听把听到的信息在大脑中去加工处理,完成一个理解的过程,储存过后再通过回忆提取信息来做相对应的动作,或者是语言上的反馈,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听觉记忆;

  • 听觉记忆是指能够对听到的口语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在大脑中能够回忆出听到了什么,这其中包含了注意、倾听、处理、储存、回忆的技能

那这和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听记差不多呀,不都是最终孩子拿或者做某个反应呢?区别在哪儿呢?区别在于,我们知道了听记背后的能力是什么,我们能更明确的知道我们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观察什么,怎样才算是达到了这个能力,他会为我们接下来去做听记,有更清晰的做法指导,我们就会是有主动权的,我们会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一直被孩子拿不到这个行为去支配。

  • 听记是看孩子他能听多长的一个长度,她能在这个句子中听到并抓取到几个关键词来反馈

为什么呢?想一想啊,如果我们语言中的词汇本身孩子就不理解,那么他做不到这个指令,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理解上,而不是他提取信息的这个能力出问题。所以呢,我们做听记的时候,不给孩子在词汇理解本身这个问题上增加难度,我们选的一定是他可理解的词汇,我们看的是他能不能够提取信息,并且反馈的这么一个过程,词汇一定是他理解的。

  • 如何判断孩子能从句子中提取多少关键词,能够听多少个长度的字的能力

我们就要去给他听这个长度的句子,让他去提取,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他是不是能在这个长度中听到并且知道,那我们就不能单独的去重复某个词汇。比如我们想让他听小猫啊,我们就和他说。小猫小猫小猫,那么,孩子他就不需要做在句子中提取信息这么一个动作,因为你已经把信息给他了,所以你是看不出来他能听多长的,那同时也能够孩子也能在你不断不断的重复中,他去猜一个正确答案,那这个部分就指导我们做,听记要和孩子说完整句,不要去重复单词。

  • 例子1:生活中的拿水杯

我们让孩子拿水杯的时候,我们的本意是希望他能在这句话里去听到水杯这么一项的关键词。但是呢,我们可能会对宝宝说:去给妈妈拿水杯,同时我们的手就会指向水杯,宝宝就立马去拿了,这个时候你没办法确认孩子是因为你手指指向了水杯还是因为孩子理解了你说的整句话

  • 例子2:大大的苹果

生活中,对宝宝说,我们吃个大大的苹果吧。句子中含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大大的和苹果这样两个关键词,那么这两个关键词应该需要具象化,否则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我们先想象有一个桌子,哎,你的桌子上只放着一个大大的苹果,孩子知道你要让他拿东西,他可能连听都不用听,依靠认知他就给拿你把苹果拿过来了。但同样是一个桌子,如果这个时候你的桌子上有两个备选,一个是梨子,一个是大苹果,这个时候孩子只要听到一个词“拿”,他就不知道拿什么

听记不是“练”会的,是“听”会的

image.png

听记的发展

image.png

听记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开始做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