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基于软件设计师考试的相关书籍,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知识点。
如有错误,劳请指点。
「书籍说明」 《软件设计师考试冲刺》(习题与解答)
「作者说明」 张友生、王勇
计算机硬件基础
总线
- STD 总线
- PCI 总线
- Centronic 总线
计算机硬件系统
运算器
负责完成算术,逻辑运算功能。
控制器
分析和执行指令的部件。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存取方式」
- 顺序存储
- 直接存取
- 随机存取
- 相联存取
「容器」
- RAM
非挥发的存储器,例如光盘,随机读写。 - ROM
例如内存,只能读,不能写。
「类型」
- 程序计数器
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 - 地址寄存器
保存当前 CPU 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 累加器
专门存放算术或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存储器。 - 数据存储器
报错操作数和运算结果。
I/O 设备与 CPU 之间数据创送控制方式
-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 中断控制方式
- DMA 方式
- 通道控制方式
指令系统(重要)
类型 | 指令 | 寻址方式 | 实现方式 |
---|---|---|---|
CISC(复杂) | 数量多,使用频率差别大,可变长格式 | 支持多种 | 微程序控制技术 |
RISC(精简) | 数量少,使用频率接近,定长格式,大部分为单周期指令,操作寄存器,只有 Load/Store 操作内存 | 支持方式少 | 增加通用寄存器,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采用流水线 |
寻址方式
- 立即寻址方式
操作数本身,执行时间短。 - 直接寻址方式
在指令格式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载内存的地址 D。 - 间接寻址方式
操作数地址的指示器,早起计算机使用的。 - 寄存器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通用寄存器的编号。
- 相对寻址方式
当前指令的地址。 - 基址寻址方式
指令格式中的形式地址而形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 变址寻址方式
CPU 中某个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与偏移量 D 相加形成操作数有效地址。
系统可靠性
- 串联 R=R1 * R2 * R3 * ... * Rn;
- 并联 R=1-(1-R1) * (1-R2) * (1-R3) * ... * (1-Rn)
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因素
- CPU 的主频
- 字长
- 指令系统的合理性
指令
- 操作码
用来说明指令的功能及操作性质。 - 操作数
用来指明操作码试试操作的对象。
数据库系统
三级模式
- 外模式
「用户级数据库」
又称子模式,用户模式。
用以描述用户看到或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结构,用户根据外模式用数据操作语句或应用程序去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 概念模式
「概念级数据库」
又称模式,逻辑模式。
用以描述整个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其性质与联系。 - 内模式
「物理级数据库」
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的表示方式。
两级独立性
- 物理独立性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储存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 逻辑独立性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逻辑结构式相互独立的。
ER 数据模型
「主要概念」
- 实体集
具有相同类型及相同性质的实体集合,用矩形框表示。 - 联系集
同类联系的集合,用菱形表示。 - 属性
用椭圆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实体间的关系」
- 一对一联系(1:1)
- 一对多联系(1:n)
- 多对多联系(m:n)
分布式数据系统
「特点」
- 数据的集中控制性
- 数据独立性
- 数据冗余可控性
- 场地自治性
转储
- 完全转储
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 - 增量转储
每次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 差量转储
对最近一次数据库完全备份以来发生的数据变化进行备份。
封锁机制
「功能」 处理并发控制
- 排他型封锁(X 封锁)
- 共享型封锁(S 封锁)
事务
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工作单位是事务。
「定义」 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序列要么全做要么全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ACID 特性
- 原子性: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
- 一致性: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转台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 隔离性:不能被其他事物干扰。
- 持续性(永久性):一旦提交,改变就是永久性的。
事务调度导致不一致性的原因
- 丢失更新
- 读“脏”数据
数据约束
- 实体完整性约束
- 域完整性约束
- 参照完整性约束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故障
- 事务故障
非预期的,不能由应用程序处理的故障。
eg:运算溢出,并行事务发生死锁而选中撤销该事务。 - 系统故障
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是的系统重新启动。
eg:中央处理器故障,操作系统故障,突然停电。 - 介质故障
硬故障,外存故障。
eg:磁盘的磁头碰撞,瞬间的强磁场干扰。
计算机网络
网络
物理层
数据交换的单位是二进制位。
提供原始物理通路,规定处理与物理传输介质有关的机械、电气特性和接口。
-
功能
- 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
传输单位为帧。
把原始不可靠的物理层连接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通道,并解决多用户竞争。
-
功能
- 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 构成数据链路的数据单元。
- 数据链路连接的分裂。
- 帧定界与同步。
- 流量控制、差错的检测和恢复。
网络层
建立网络连接为传输层提供服务。
-
功能
- 路由选择和中继。
- 网络连接的激活、终止。
- 网络连接多路复用。
- 差错检测与恢复。
- 排序、流量控制。
- 服务选择。
传输层
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
-
网络传输协议
- TCP(面向连接)
- UDP(面向非连接)
-
功能
- 映像传输地址到网络地址。
- 多路复用与分割。
- 差错控制及恢复。
- 分段与重新组装。
- 组块和分块。
- 传输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 序号及流量控制。
会话层
管理不同主机进程间的对话,主要正对远程终端访问。
-
阶段
- 建立连接
- 数据传输
- 释放连接
-
功能
- 会话连接到传输连接的映像。
- 数据传送。
- 会话连接的恢复和释放。
- 对会话参数进行协商。
- 选择合适的 QoS。
- 活动管理。
- 令牌管理。
表示层
处理系统间用户信息的语法表达形式。
-
功能
- 数据语法转换。
- 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
- 语法表示。
- 表示连接管理。
应用层
最高层。
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间的界面,包含用户应用程序执行通信任务所需要的协议和功能。
-
例子
- 电子邮箱
- 文件传输
大型局域网组织成分层结构
接入层
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
汇聚层
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核心层
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
网络逻辑设计阶段
-
步骤
- 确定逻辑设计目标
- 网络服务评价
- 技术选项评价
- 进行技术决策
-
工作内容
- 网络结构的设计
- 物理层技术选择
- 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
- 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
- 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
- 路由选择协议
-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网络设备
中继器
「物理层」
功能:通过对数据信号的接收、放大、整形与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集线器
「物理层」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发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结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结点上,连接到一个集线器的所有节点共享一个冲突域。
网桥
「数据链路层」
- 透明网桥
- 源路由选择网桥
链接两个 MAC 层协议相同的网络,然后根据帧的物理地址进行网络间信息转发。
二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
识别数据包中的 MAC 地址信息,根据 MAC 地址进行数据的转发,并将这些 MAC 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无线 AP
无线接入点,是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交换机,也是无线网络的核心。主要技术为 802.11 系列。
光纤
一种传输光速的细而软韧的媒介,分为单模和多模。
单模
采用窄芯线,使用激光作为发光源,耗散小,信号强,成本高,应用于高速度,长距离的应用领域。
多模
采用宽芯线,使用 LED 作为光源,耗散大,信号不如单模,价格低廉,应用于速度相对更低一些,短距离的应用领域。
ARP 表
用于缓存设备的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
「好处」 限制网络广播数量。
协议
简写 | 定义 | 备注 |
---|---|---|
ICMP |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 属于网络层 |
HTTPS |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 端口 443 |
HTTP | 端口 80 | |
MIME | 多功能 Internet 邮件扩充服务,一种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协议 | |
FTP | 文件传输协议 | 端口 20,21 |
SMTP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端口 25 |
SNMP | 决定网络管理协议 | |
Telnet | Internet 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 | 端口 23 |
POP3 | 支持使用客户端远程管理在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 | 端口 110 |
服务
简写 | 定义 |
---|---|
DNS | 域名系统 |
软件
简写 | 定义 |
---|---|
PGP | 一个基于 RSA 公钥加密体系的邮件加密软件。 |
算法
简写 | 定义 |
---|---|
DES | 对称的数据加密算法 |
命令
简写 | 定义 |
---|---|
ping | 测试本机能否跟外部指定主机连接,无法判断故障发生在校园网内还是校园网外。 |
tracert | 用于跟踪路由,以查看 IP 数据包走路的连通情况,能查出路径上那段路由初心了连通故障。 |
netstat | 查看本机各端口的链接情况。 |
arp | 查看和修改本地主机上的 arp 表项,常用于查看 arp 缓存及解决 IP 地址解释故障。 |
Nslookup | 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 |
Route Print | 查看路由表命令 |
IP 地址
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网络号部分(高位)和主机号部分(地位)。
公网地址
由英特网信息中心负责分配。
私网地址
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的地址。
OSI 网络管理标准的 5 大功能
- 配置管理
- 故障管理
- 性能管理
- 安全管理
- 计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