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第五届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的第10天 本文主要想对课堂上学的一些内容进行总结整理。今天学习的是关系型数据及其相关知识
一、本堂课重点内容
- 关系型数据库相关概念
- 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历史关系型数据库核心技术
二、详细知识点介绍
相关概念
事务
事务是由一组SQL语句组成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它需要满足ACID特性
ACID
- 原子性:事务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工作单元
- 一致性:数据库事务不能破坏关系型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业务逻辑上的一致性
- 隔离性:多个事务并发访问时,事务之间是隔离的
- 持久性:事务完成以后,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改便持久保存在数据库中,不会被回滚
发展历史
前DBMS时代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1950s)
DBMS时代(1960s) 按照数据类型将传统数据库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
网状数据库(1964):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系统,诞生于一个通用电气公司。网状数据库把每一个数据做为一个节点构成一个网状结构,每一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每一个子节点也可以有多个父节点。
层次数据库(1986):诞生于IBM公司。层次数据模型用树形结构描述实体间的关系。其与网状数据库非常相似,但其一个每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
关系数据库(1979):1970年E.F.Codd博士用关系描述数据的概念。1979年Oracle首次将关系型数据库商业化。关系模型即所有数据都是一张二维表,每一行数据即代表一个关系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