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第五届青训营 」伴学笔记创作活动的第15天
以 Web 为基础的 H5 Hybrid 方案
这类方案最为直接,简单来说就是用网页来跨端。由于我们绝大多数端上(甚至包括封闭的小程序生态)都支持 Webview,所以只要开发网页然后投放到多个端即可,在桌面端对应的方案就是 Electron。
为什么不直接全用 Web?
从开发成本低、标准统一、生态繁荣上来说,H5 Hybrid 方案基本是不二之选。然而这种方案难以避免在性能和体验上存在差距。Web 的生态繁荣来自于其良好的历史兼容性,也意味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React-Native/Weex 类方案
在移动平台上尤其是早期 WebView 的性能体验非常糟糕,前面我们也提到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 Web 生态本身沉重的历史负担。
而 React-Native/Weex 这类方案通过尽可能的取长补短,通过结合 Web 的生态和 Native 的组件,让 JS 执行代码后用 Native 的组件进行渲染。由于抛弃了 Web 的历史包袱,这类方案可以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动。 总体来说,跨端处于且将长期处于多方案并存且不断变化的状态。除了针对新的变化新的场景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方案,我们更要做好这种动态变化中长治久安的部分:
- H5 Hybrid。
- 性能、稳定性、效能三驾马车的统一性和延续性。
- 在不强求 write once 的场景下,考虑比 UI 跨端更简单的业务逻辑跨端。
跨端技术是一种用于解决跨多个终端平台(如桌面、移动、Web 和游戏平台)开发应用程序的技术。跨端技术方案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 前端技术:包括使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等技术开发可以在多个平台运行的用户界面。
- 后端技术:包括使用服务器端语言(如 PHP、Java、Node.js 等)开发的应用程序逻辑。
- 数据存储技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数据的数据库(如 MySQL、MongoDB、Firebase 等)。
- 移动端技术:用于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的技术(如 React Native、Flutter 等)。
- 用户体验(UX)设计:用于确定应用程序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 构建和部署流程:用于将代码部署到生产环境并管理版本控制。
这些核心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跨端技术方案,可以支持多个终端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