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第五届青训营 」伴学笔记创作活动的第 14 天,以下是我根据课程内容整理的笔记。
课程重点
报文状态码、RESTful API、常用请求头、常用响应头
笔记内容
状态码
- 200 OK - 客户端请求成功
- 301 - 资源(网页等)被永久转移到其它URL
- 302 - 临时跳转
- 401 Unauthorized - 请求未经授权
- 404 - 请求资源不存在,可能是输入了错误的URL
- 500 - 服务器内部发生了不可预期的错误
- 504 Gateway Timeout-网关或者代理的服务器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想要的响应。
总结
1xx 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 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 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 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 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RESTful API
RESTful API:一种API设计风格;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1)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
(2)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这种资源的某种表现层
(3)客户端通过HTTP method,对服务器端资源进行操作,实现"表现层状态转化"。
| 请求 | 返回码 | 含义 |
|---|---|---|
| GET/zoos | 200 OK | 列出所有动物园,服务器成功返回了 |
| POST /zoos | 201 CREATED | 新建一个动物园,服务器创建成功 |
| PUT /zoos/ID | 400 INVALID REQUEST | 更新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提供该动物园的全部信息) 用户发出的请求有错误,服务器没有进行新建或修改数据的操作 |
| DELETE /zoos/ID | 204 NO CONTENT | 删除某 个动物园,删除数据成功 |
常用请求头
| Accept | 接收类型,表示浏览器支持的MIME类型(对标服务端返回的Content-Type) |
|---|---|
| Content-Type | 客户端发送出去实体内容的类型 |
| Cache-Control |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如no-cache |
| If-Modified-Since | 对应服务端的Last-Modified,用来匹配看文件是否变动,只能精确到1s之内 |
| Expires | 缓存控制,在这个时间内不会请求,直接使用缓存,服务端时间 |
| Max-age | 代表资源在本地缓存多少秒,有效时间内不会请求,而是使用缓存 |
| If-None-Match | 对应服务端的ETag,用来匹配文件内容是否改变(非常精确) |
| Cookie | 有cookie并且同域访问时会自动带上 |
| Referer | 该页面的来源URL(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请求,会精确到详细页面地址,cs拦截常用到这个字段) |
| Origin | 最初的请求是从哪里发起的(只会精确到端口),Origin比Referer更尊重隐私 |
| User-Agent | 用户客 户端的一些必要信息,如UA头部等 |
常用响应头
| Content-Type | 服务端返回的实体内容的类型 |
|---|---|
| Cache-Control |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如no-cache |
| Last-Modified | 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
| Expires | 应该在什么时候认为文档已经过期,从而不再缓存它 |
| Max-age | 客户端的本地资源应该缓存多少秒,开启了Cache-Control后有效 |
| ETag | 资源的特定版本的标识符,Etags类似于指纹 |
| Set-Cookie | 设置和页面关联的cookie,服务器通过这个头部把cookie传给客户端 |
| Server | 服务器的一些相关信息 |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服务器端允许的请求Origin头部(譬如为*) |
结语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真的收获到了许多,初步了解了HTTP的报文状态码、RESTful API、常用请求头、常用响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