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在掘金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章。当初为了试试水,随便写写,毫不用心。
为了不欺骗自己,重新翻写。
JS编年史
使用Excalidraw工具废了一点时间画出一个时光图。
上面当然不全,只是把我觉得和JS相关比较重要的里程碑放了上去。如果把范围扩展到浏览器或者CSS的,那么整个屏幕或许放不下了。
其他的也有一些啼笑皆非的里程碑。比如2011年,微软和诺基亚联手想让IE进军移动端届(🤔哈哈),之后诺基亚和微软在移动端的结局大家应该都知道;比如说2016年,chrome夺取市场份额TOP1,IE的统治结束。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
了解这些并不会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更不会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影响。了解这些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投入到前端这个世界当中,增加自己的认同感。简单来说就是构建世界观。
唯物哲学有三大问题:从哪里来?来干什么的?要去到哪里?
也正好对应了佛教的 燃灯古佛、如来、弥勒佛。
我们也只有更好的了解了过去,才可以更好的面对当下,思考未来。直接一点说,在这份简单的编年史中,ES就进化了三次,浏览器TOP换了三家。语法一直在变,引擎宿主也一直在变。过去是这样,将来依旧会有这样那样的改变。所以对于语言,我们需要持续的跟进,持续的学习;对于变换的宿主,我们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不能将自己完全绑定在WEB前端这个身份上面。
这些都是可以从学习各种编程的历史感悟而来而。
想想眼花缭乱的前端娱乐圈,各种不停冒出的新的名词,什么最重要的?不是JS,不是NODE,而是抽象的思维,是编程的思想,是对于业务的理解。
我和JS的相遇
上面的图可以知道,我2017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嵌入式专业,因为考研失败不得已进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和其他早就有找工作的舍友相比,我什么都没有准备。
他们或培训,或有了意向的公司,而啥也不会。只是因为他们都在北京,随波逐流,我也一脸懵逼的去往北京。
那时候一个完整的项目都没有做过,只是跟着《JavaScript Dom 编程技术》的例子写了一遍。就是下面这本书。
ajax看了半天理解不了,放弃了,DOM也仅仅知道创建节点,删除节点的API,更不用说啥vue、react的,没听过,即便那时候还火的JQ,我也没看过。
基本零基础去到北京找前端工作。为什么不选择嵌入式呢?因为前端简单,工资还高。
结果自然不会好。
首先,基本没有面试机会。投100家公司,99家是培训机构。
其次,剩下的那家我这渣水平也没有抓住机会。
一开始的设想,水平这么渣,多面试面试,涨涨经验也是好的。结果,那么多培训机构。先那一份比较有难度的面试题,写完之后,根本不看你写得怎么样,就开始CPU你。
先是侮辱你的学历,侮辱你的技术,说市场多么多么的不好。在你羞愧难当,想要当场头撞桌角的时候,她才抛出自己的目的,说免费培训,只要培训期间表现好,培训结束之后可以选择留下工作,就算不选择留下,也能够学习技术,添加项目经验。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为何没有当场扇她两巴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是想想就来气。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找不到工作,还没有正经的面试机会。差点就要去链家卖房之际,朋友推荐我去一家新加坡公司去当测试员。公司的规模达到了100人以上,这是我的投简历都不敢投的公司。
看着啃了半天的馒头,我去了。
这家公司是做少儿教育软件的,我去就负责拿着平板点点。不能说毫无难度,只能说是完全不用脑。
也正是这样轻松的工作环境下,我才有了时间去学习。每个月还有4千的工资拿,这对于我当时而言简直就是巨款。
就这样呆了两个月之后,我拿着伪装的1年工作经历出去找工作了,而且简历上面写着真实的公司,职位写的是前端开发,赌的就是,我面试那些小公司不会去做背调。
就这样面试一周一会,我入职了一家拢共4个人的公司,有一个还是兼职的。虽然但是,我总算是真正的入了行。也算真正成为了一个jser,也算能够写下第一行真正意义上的js代码。
再菜,我也是前端开发了
这就是我和JS的相遇。
“开启掘金成长之旅!这是我参与「掘金日新计划 · 2 月更文挑战」的第 5 天,点击查看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