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优化 | 青训营笔记

109 阅读3分钟

编译器和静态分析

编译器的结构

  • image-20230121223839637

  • 重要的系统软件

    • 识别符合语法和非法的程序
    • 生成正确且高效的代码
  • 分析部分(前端 front end)

    • 词法分析,生成词素(lexeme)
    • 语法分析,生成语法树
    • 语义分析,收集类型信息,进行语义检查
    •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IR)
  • 综合部分(后端 back end)

    • 代码优化,机器无关优化,生成优化后的IR
    • 代码生成,生成目标代码

静态分析

  • 不执行代码,推导程序行为,分析程序性质
  • 控制流(Control flow):程序执行的流程
  • 数据流(Data flow):数据在控制流上的传递
  • 通过控制流分析将代码转成控制流图
  • image-20230121224221148
  • 通过分析控制流和数据流,我们可以知道更多关于程序的性质
  • 我们根据这些性质来优化代码

过程内和过程间的分析

  • 过程内分析(Intra-procedural analysis)

    • 仅在函数内部进行分析
  • 过程间分析(Intra-procedural analysis)

    • 考虑函数调用时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数据流和控制流
  • 为什么进行分析过程间分析

    • image-20230121224844495
    • 需要通过数据流分析得知 i 的具体类型,才能知道 i.foo() 调用的是哪个 foo()
    • 根据 i 的具体类型,产生了新的控制流,A.foo(),分析继续
    • 结论:过程间分析需要同时分析控制流和数据流(联合求解,比较复杂)

Go编译器优化

  • go的编译时间较短,没有进行比较复杂的代码分析和优化

  • 编译优化思路:牺牲编译时间来换取更高效的机器码

  • Beast mode(字节的优化)

    • 函数内联
    • 逃逸分析
    • 默认栈大小调整
    • 边界检查消除
    • 循环展开

函数内联(Inlining)

  • 将被调用函数的函数体的副本替换到调用位置上,同时重写代码以反映参数的绑定

    • image-20230122203704264
  • 优点:

    • 消除函数调用开销(传递参数、保存寄存器等)
    • 将调用过程间分析转化为过程内分析,帮助其他优化(比如逃逸分析)
  • 缺点:

    • 函数体变大,对于cpu的指令 cache (instruction cache(icache))不友好
    • 编译生成的 Go 镜像变大
  • 函数内联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向优化

  • Go 函数内联受到的限制较多

    • 语言特性:如 interface,defer 等,限制了函数内联
    • 内联策略非常保守

逃逸分析

  • 分析代码中指针的动态作用域:指针在何处可以被访问

  • 大致思路

    • 从对象分配处出发,沿着控制流,观察对象的数据流

    • 若发现 指针p 在当前作用域 s:

      • 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
      • 传递给全局变量
      • 传递给其他 gorutine
      • 传递给已知逃逸的指针指向的对象
    • 则指针 p 指向的对象逃逸出 s,反之则没有逃逸出 s(即 p 可不可以在 s 之外访问到)

  • Beast mode 的优化:函数内联拓展了函数边界,使得更多对象不逃逸

    • 优化:未逃逸的对象可以在栈上分配

      • 对象在栈上分配和回收很快:移动 sp
      • 减少在 heap 上的分配,降低 GC 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