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可能是肌肉练多了,我就想把这个词放这里。
“在这人世间,消极是种缺陷”《Kllia》,19年听了夏之禹这歌,22年结婚把它剪进了视频,年末有了这个标题,看来我真是预谋已久。
反例的英雄
”我从小脸皮就厚“我这样说自己。小学坐讲台边的位置,讲台罚站,教室门口罚站,被关进扫帚柜。这种“特殊待遇”的现象持续到了高中。再后来大概是该成器的人早成器了(不成器的也难救了),所以后续系统压力也就变小了,摩擦少了就显得这事儿像是消失了。
小时侯看来是不服管教,现在看来可能是拒绝被评价。也不知道是照了谁的镜子,有记忆起能背下的第一句诗就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原来觉得打动我的是项羽,现在看来打动我的概是“不肯”两个字吧。写到这时,忽的就想起我爸的滑稽模仿秀(模仿某个言谈好笑的熟人)实在失“礼”,但总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又想到我爸的爸,也就是我爷爷也不是个“听话”的主,就爱捯饬旧物。
这两个“反例”在我这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我爸总不顾正形,我爷爷不听劝,这些倒显出几分英雄主义。于是,组成了“做一个好笑的英雄”这样的期待。好奇怪,我也是今天才发现这个组合的奇怪之处。这两个词怎么就组到一起了呢。记得老婆看辩论赛,辩题大意是“辩论和脱口秀哪个更高级?”,为啥有了这么个辩题去折磨双方辩手,我想李诞和马东都多少得负点责任。我说我觉得是脱口秀更高级。
模糊的幽默
幽默的反义词是啥呢?记得有句话叫,理性是清晰的,幽默是模糊的。
但细想一下,我并不是从小就那么好笑的。幼儿园喜欢板着脸把同学打哭,小学和我爸讲道理被我爸打哭,初中还觉得“不哭死神”这名字起的真酷,高中又直白到把老师气哭,大学是突然有点倦了。后面我也不确认是我变好笑了,还是身边环境笑声变多了。
不敢把话说太满,如果随机采访我身边一个人,“他好笑吗?”。别人若是答,“他老正经的一个人了”。可就丢脸了。
开始我说拒绝被评价,现在我有拒绝了那个“拒绝被评价的自己”。哎嘿,就是玩儿。悖论来的真快,这是我设计的,不信,或者感兴趣可以看下我写的《递归》。
前面说,幽默的反面是理性,拒绝幽默,拒绝模糊。我们是不是能来到理性呢?理性的要素是啥,我们先姑且定两个:事物,关系。我不是一台 mac,不是一只猴子,不是云,不是一个笑话。那我到底是啥,我是我。我怎么能说我不是一切但我是我呢?事物通过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来呈现自己。当我们凝视事物时,却发现落空了。最基础的关系是否定,否定使事物清晰。终于点题了 negative 。但无疑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关系词是“是”,但最常见的关系确是“不是”。难怪我总那么不痛快,拧巴的是这个人类世界啊。不知道有没有那种语言,把“非否”用一个基本字词来表示(如中文,是,不是。英文,is,is not。),那我肯定觉得这还挺智慧的。
任何一个现象与本质的对比,任何一个目的与手段的对比,如果出现了矛盾和不对称因而导致了现象的自否定,或者使对立面落了空,这种现象就被认为是可笑的。黑格尔。
把社会所禁止的侵略性冲动转换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从而不必耗费额外的心理能量来抑制这种冲动。弗洛伊德
粹然的符号,和粹然的人都是不好笑的,在身份转换期间幽默便胡乱挥洒,接住了就是一个笑话。
亚里士多德,“人是给万物命名者”,笛卡尔说,“人是万物尺”。戴维·多伊奇说,“人是创造解释性知识的实体”。我现在觉得,人是否定者。突然想起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我该怎么证明我没碰瓷呢?
一张反面的照片
更多唠叨 www.yuque.com/leonyougeng… 《森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