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应用
原生应用程序是指某一个移动平台(比如iOS或安卓)所特有的应用,使用相应平台支持的开发工具和语言,并直接调用系统提供的SDK API。
- 可访问平台全部功能(GPS、摄像头);
- 速度快、性能高、可以实现复杂动画及绘制,整体用户体验好;
- 平台特定,开发成本高;不同平台必须维护不同代码,人力成本随之变大;
- 内容固定,动态化弱,大多数情况下,有新功能更新时只能发版;
跨平台
- H5 + 原生(Cordova、Ionic、微信小程序)
这类框架主要原理就是将 App 中需要动态变动的内容通过HTML5(简称 H5)来实现,通过原生的网页加载控件WebView (Android)或 WKWebView(iOS)来加载(目前国内各家公司小程序应用层的开发技术栈是 Web 技术栈,而底层渲染方式基本都是 WebView 和原生相结合的方式) 混合应用的优点是动态内容是 H5,Web 技术栈,社区及资源丰富,缺点是性能体验不佳,对于复杂用户界面或动画,WebView 有时会不堪重任
- JavaScript 开发 + 原生渲染 (React Native、Weex)
RN 中虚拟 DOM会通过 JavaScriptCore 映射为原生控件。
JavaScriptCore 是一个JavaScript解释器,它在React Native中主要有两个作用:
- 为 JavaScript 提供运行环境。
- 是 JavaScript 与原生应用之间通信的桥梁,作用和 JsBridge 一样,事实上,在 iOS 中,很多 JsBridge 的实现都是基于 JavaScriptCore 。
而 RN 中将虚拟 DOM 映射为原生控件的过程主要分两步:
- 布局消息传递; 将虚拟 DOM 布局信息传递给原生;
- 原生根据布局信息通过对应的原生控件渲染;
优点:
- 采用 Web 开发技术栈,社区庞大、上手快、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 原生渲染,性能相比 H5 提高很多。
- 动态化较好,支持热更新。
不足:
- 渲染时需要 JavaScript 和原生之间通信,在有些场景如拖动可能会因为通信频繁导致卡顿。
- JavaScript 为脚本语言,执行时需要解释执行 (这种执行方式通常称为 JIT,即 Just In Time,指在执行时实时生成机器码),执行效率和编译类语言(编译类语言的执行方式为 AOT ,即 Ahead Of Time,指在代码执行前已经将源码进行了预处理,这种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将源码编译为机器码或某种中间码)仍有差距。
- 由于渲染依赖原生控件,不同平台的控件需要单独维护,并且当系统更新时,社区控件可能会滞后;除此之外,其控件系统也会受到原生UI系统限制,例如,在 Android 中,手势冲突消歧规则是固定的,这在使用不同人写的控件嵌套时,手势冲突问题将会变得非常棘手。这就会导致,如果需要自定义原生渲染组件时,开发和维护成本过高。
- 自绘UI + 原生 (Qt for mobile、Flutter)
通过在不同平台实现一个统一接口的渲染引擎来绘制UI,而不依赖系统原生控件
- 性能高;由于自绘引擎是直接调用系统API来绘制UI,所以性能和原生控件接近。
- 灵活、组件库易维护、UI外观保真度和一致性高;由于UI渲染不依赖原生控件,也就不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控件单独维护一套组件库,所以代码容易维护。由于组件库是同一套代码、同一个渲染引擎,所以在不同平台,组件显示外观可以做到高保真和高一致性;另外,由于不依赖原生控件,也就不会受原生布局系统的限制,这样布局系统会非常灵活。
不足:
- 动态性不足;为了保证UI绘制性能,自绘UI系统一般都会采用 AOT 模式编译其发布包,所以应用发布后,不能像 Hybrid 和 RN 那些使用 JavaScript(JIT)作为开发语言的框架那样动态下发代码。
- 应用开发效率低:Qt 使用 C++ 作为其开发语言,而编程效率是直接会影响 App 开发效率的,C++ 作为一门静态语言,在 UI 开发方面灵活性不及 JavaScript 这样的动态语言,另外,C++需要开发者手动去管理内存分配,没有 JavaScript 及Java中垃圾回收(GC)的机制。
什么是UI 框架
在本书的开始,我们讲过 Flutter 从上到下分为框架层、引擎层和嵌入层三层。也说过开发者基本上都是与框架层打交道,本章将深入介绍一下 Flutter 框架层的原理,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更广义的UI框架指的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术语 UI 框架(UI Framework)特指:基于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一个能快速开发GUI(图形用户接口)的框架,这里的平台主要指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通常来讲平台只提供非常基础的图形 API,比如画线、画几何图形等,在大多数平台中,这些基础的图形 API 通常会被封装在一个 Canvas 对象中来集中管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UI 框架的封装而直接用 Canvas 来构建用户界面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体验和效率! 所以,简单来讲, UI 框架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基于基础的图形API(Canvas)来封装一套可以高效创建UI的框架。
我们说过各个平台 UI 框架的实现原理基本是相通的,也就是说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OS,他们将一个用户界面展示到屏幕的流程是相似的,所以,在介绍Flutter UI框架之前,我们先看看平台图形处理的基本原理,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对操作系统和系统底层UI逻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硬件绘图基本原理
提到原理,我们要从屏幕显示图像的基本原理谈起。我们知道显示器(屏幕)是由一个个物理显示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物理像素点,而每一个像素点可以发出多种颜色,显示器成相的原理就是在不同的物理像素点上显示不同的颜色,最终构成完整的图像。
一个像素点能发出的所有颜色总数是显示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我们所说的1600万色的屏幕就是指一个像素点可以显示出1600万种颜色,而显示器颜色是有RGB三基色组成,所以1600万即2的24次方,即每个基本色(R、G、B)深度扩展至8 bit(位),颜色深度越深,所能显示的色彩更加丰富靓丽。
为了更新显示画面,显示器是以固定的频率刷新(从GPU取数据),比如有一部手机屏幕的刷新频率是 60Hz。当一帧(frame)图像绘制完毕后准备绘制下一帧时,显示器会发出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如vsync), 60Hz的屏幕就会一秒内发出 60次这样的信号。而这个信号主要是用于同步CPU、GPU和显示器的。一般地来说,计算机系统中,CPU、GPU和显示器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协作:CPU将计算好的显示内容提交给 GPU,GPU渲染后放入帧缓冲区,然后视频控制器按照同步信号从帧缓冲区取帧数据传递给显示器显示。
CPU和GPU的任务是各有偏重的,CPU主要用于基本数学和逻辑计算,而GPU主要执行和图形处理相关的复杂的数学,如矩阵变化和几何计算,GPU的主要作用就是确定最终输送给显示器的各个像素点的色值。
操作系统绘制API的封装
由于最终的图形计算和绘制都是由相应的硬件来完成,而直接操作硬件的指令通常都会有操作系统屏蔽,应用开发者通常不会直接面对硬件,操作系统屏蔽了这些底层硬件操作后会提供一些封装后的API供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调用,但是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直接调用这些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是比较复杂和低效的,因为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往往比较基础,直接调用需要了解API的很多细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所有用于开发GUI程序的编程语言都会在操作系统之上再封装一层,将操作系统原生API封装在一个编程框架和模型中,然后定义一种简单的开发规则来开发GUI应用程序,而这一层抽象,正是我们所说的“UI框架”,如Android SDK正是封装了Android操作系统API,提供了一个“UI描述文件 XML+Java/Kotlin 操作 DOM”的UI 框架,而iOS的 UIKit 对 View 的抽象也是一样的,他们都将操作系统API抽象成一个基础对象(如用于2D图形绘制的Canvas),然后再定义一套规则来描述UI,如UI树结构,UI 操作的单线程原则等。
Flutter UI框架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 Android SDK 还是 iOS 的 UIKit 的职责都是相同的,它们只是语言载体和底层的系统不同而已。那么可不可以实现这么一个UI 框架:可以使用同一种编程语言开发,然后针对不同操作系统API抽象一个对上接口一致,对下适配不同操作系统的的中间层,然后在打包编译时再使用相应的中间层代码?如果可以做到,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同一套代码编写跨平台的应用了。而Flutter的原理正是如此,它提供了一套Dart API,然后在底层通过OpenGL这种跨平台的绘制库(内部会调用操作系统API)实现了一套代码跨多端。由于Dart API也是调用操作系统API,所以它的性能接近原生。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 虽然Dart是先调用了OpenGL,OpenGL才会调用操作系统API,但是这仍然是原生渲染,因为OpenGL只是操作系统API的一个封装库,它并不像WebView渲染那样需要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和CSS渲染器,所以不会有性能损失。
- Flutter 早期版本底层会调用 OpenGL 这样的跨平台库,但在 iOS 设备上苹果提供了专门的图形库Metal,使用 Metal可以在iOS上获得比OpenGL更好的绘图性能,因此Flutter后来在 iOS 上会优先调用 Metal ,只有当 Metal 不可用时才会降级到OpenGL。不过 Flutter 底层到底是调用的哪个库,作为应用开发者是不需要关注的,我们只需要知道调用的是原生的绘图接口,可以保证高性能即可。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Flutter UI 框架和操作系统交互的这一部分原理,现在需要说一些它对应用开发者定义的开发标准。其实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对这个标准非常熟悉了, 简单概括就是:组合和响应式。我们要开发一个UI界面,需要通过组合其他Widget来实现,Flutter中,一切都是Widget,当UI要发生变化时,我们不去直接修改DOM,而是通过更新状态,让Flutter UI 框架来根据新的状态来重新构建UI。
讲到这里,读者可能发现Flutter UI 框架和Flutter Framework的概念是差不多的,的确如此,之所以用“UI 框架”,是因为其他平台中可能不这么叫,我们只是为了概念统一,便于描述,读者不必纠结于概念本身。
widget
在 Flutter 中, widget 的功能是“描述一个UI元素的配置信息”
@immutable // 不可变的
abstract class Widget extends DiagnosticableTree {
const Widget({ this.key });
final Key? key;
@protected
@factory
Element createElement();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Short() {
final String type = objectRuntimeType(this, 'Widget');
return key == null ? type : '$type-$key';
}
@override
void debugFillProperties(DiagnosticPropertiesBuilder properties) {
super.debugFillProperties(properties);
properties.defaultDiagnosticsTreeStyle = DiagnosticsTreeStyle.dense;
}
@override
@nonVirtual
bool operator ==(Object other) => super == other;
@override
@nonVirtual
int get hashCode => super.hashCode;
static bool canUpdate(Widget oldWidget, Widget newWidget) {
return oldWidget.runtimeType == newWidget.runtimeType
&& oldWidget.key == newWidget.key;
}
...
}
@immutable
代表 Widget 是不可变的,这会限制 Widget 中定义的属性(即配置信息)必须是不可变的(final),为什么不允许 Widget 中定义的属性变化呢?这是因为,Flutter 中如果属性发生变化则会重新构建Widget树,即重新创建新的 Widget 实例来替换旧的 Widget 实例,所以允许 Widget 的属性变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旦 Widget 自己的属性变了自己就会被替换。这也是为什么 Widget 中定义的属性必须是 final 的原因。widget
类继承自DiagnosticableTree
,DiagnosticableTree
即“诊断树”,主要作用是提供调试信息。Key
: 这个key
属性类似于 React/Vue 中的key
,主要的作用是决定是否在下一次build
时复用旧的 widget ,决定的条件在canUpdate()
方法中。createElement()
:正如前文所述“一个 widget 可以对应多个Element
”;Flutter 框架在构建UI树时,会先调用此方法生成对应节点的Element
对象。此方法是 Flutter 框架隐式调用的,在我们开发过程中基本不会调用到。debugFillProperties(...)
复写父类的方法,主要是设置诊断树的一些特性。canUpdate(...)
是一个静态方法,它主要用于在 widget 树重新build
时复用旧的 widget ,其实具体来说,应该是:是否用新的 widget 对象去更新旧UI树上所对应的Element
对象的配置;通过其源码我们可以看到,只要newWidget
与oldWidget
的runtimeType
和key
同时相等时就会用new widget
去更新Element
对象的配置,否则就会创建新的Element
。
既然 Widget 只是描述一个UI元素的配置信息,那么真正的布局、绘制是由谁来完成的呢?Flutter 框架的的处理流程是这样的:
- 根据 Widget 树生成一个 Element 树,Element 树中的节点都继承自
Element
类。- 根据 Element 树生成 Render 树(渲染树),渲染树中的节点都继承自
RenderObject
类。- 根据渲染树生成 Layer 树,然后上屏显示,Layer 树中的节点都继承自
Layer
类。真正的布局和渲染逻辑在 Render 树中,Element 是 Widget 和 RenderObject 的粘合剂,可以理解为一个中间代理。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如下 Widget 树:
Container( // 一个容器 widget
color: Colors.blue, // 设置容器背景色
child: Row( // 可以将子widget沿水平方向排列
children: [
Image.network('https://www.example.com/1.png'), // 显示图片的 widget
const Text('A'),
],
),
);
context
build
方法有一个context
参数,它是BuildContext
类的一个实例,表示当前 widget 在 widget 树中的上下文,每一个 widget 都会对应一个 context 对象(因为每一个 widget 都是 widget 树上的一个节点)。实际上,context
是当前 widget 在 widget 树中位置中执行”相关操作“的一个句柄(handle),比如它提供了从当前 widget 开始向上遍历 widget 树以及按照 widget 类型查找父级 widget 的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 StatefulWidget 的状态是私有的(不应该向外部暴露),那么我们代码中就不应该去直接获取其 State 对象;如果StatefulWidget的状态是希望暴露出的(通常还有一些组件的操作方法),我们则可以去直接获取其State对象。但是通过 context.findAncestorStateOfType
获取 StatefulWidget 的状态的方法是通用的,我们并不能在语法层面指定 StatefulWidget 的状态是否私有,所以在 Flutter 开发中便有了一个默认的约定:如果 StatefulWidget 的状态是希望暴露出的,应当在 StatefulWidget 中提供一个of
静态方法来获取其 State 对象,开发者便可直接通过该方法来获取;如果 State不希望暴露,则不提供of
方法。这个约定在 Flutter SDK 里随处可见。所以,上面示例中的Scaffold
也提供了一个of
方法,我们其实是可以直接调用它的:
Builder(builder: (context) {
return ElevatedButton(
onPressed: () {
// 直接通过of静态方法来获取ScaffoldState
ScaffoldState _state=Scaffold.of(context);
// 打开抽屉菜单
_state.openDrawer();
},
child: Text('打开抽屉菜单2'),
);
}),
又比如我们想显示 snack bar 的话可以通过下面代码调用:
Builder(builder: (context) {
return ElevatedButton(
onPressed: () {
ScaffoldMessenger.of(context).showSnackBar(
SnackBar(content: Text("我是SnackBar")),
);
},
child: Text('显示SnackBar'),
);
}),
Flutter还有一种通用的获取State
对象的方法——通过GlobalKey来获取! 步骤分两步:
- 给目标
StatefulWidget
添加GlobalKey
。
//定义一个globalKey, 由于GlobalKey要保持全局唯一性,我们使用静态变量存储
static GlobalKey<ScaffoldState> _globalKey= GlobalKey();
...
Scaffold(
key: _globalKey , //设置key
...
)
_globalKey.currentState.openDrawer()
GlobalKey 是 Flutter 提供的一种在整个 App 中引用 element 的机制。如果一个 widget 设置了
GlobalKey
,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globalKey.currentWidget
获得该 widget 对象、globalKey.currentElement
来获得 widget 对应的element对象,如果当前 widget 是StatefulWidget
,则可以通过globalKey.currentState
来获得该 widget 对应的state对象。
State生命周期
initState
:当 widget 第一次插入到 widget 树时会被调用,对于每一个State对象,Flutter 框架只会调用一次该回调,所以,通常在该回调中做一些一次性的操作,如状态初始化、订阅子树的事件通知等。不能在该回调中调用BuildContext.dependOnInheritedWidgetOfExactType
(该方法用于在 widget 树上获取离当前 widget 最近的一个父级InheritedWidget
,关于InheritedWidget
我们将在后面章节介绍),原因是在初始化完成后, widget 树中的InheritFrom widget
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在在build()
方法或didChangeDependencies()
中调用它。
didChangeDependencies()
:当State对象的依赖发生变化时会被调用;例如:在之前build()
中包含了一个InheritedWidget
(第七章介绍),然后在之后的build()
中Inherited widget
发生了变化,那么此时InheritedWidget
的子 widget 的didChangeDependencies()
回调都会被调用。典型的场景是当系统语言 Locale 或应用主题改变时,Flutter 框架会通知 widget 调用此回调。需要注意,组件第一次被创建后挂载的时候(包括重创建)对应的didChangeDependencies
也会被调用。
build()
:此回调读者现在应该已经相当熟悉了,它主要是用于构建 widget 子树的,会在如下场景被调用:
- 在调用
initState()
之后。- 在调用
didUpdateWidget()
之后。- 在调用
setState()
之后。- 在调用
didChangeDependencies()
之后。- 在State对象从树中一个位置移除后(会调用deactivate)又重新插入到树的其他位置之后。
reassemble()
:此回调是专门为了开发调试而提供的,在热重载(hot reload)时会被调用,此回调在Release模式下永远不会被调用。
didUpdateWidget ()
:在 widget 重新构建时,Flutter 框架会调用widget.canUpdate
来检测 widget 树中同一位置的新旧节点,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更新,如果widget.canUpdate
返回true
则会调用此回调。正如之前所述,widget.canUpdate
会在新旧 widget 的key
和runtimeType
同时相等时会返回true,也就是说在在新旧 widget 的key和runtimeType同时相等时didUpdateWidget()
就会被调用。
deactivate()
:当 State 对象从树中被移除时,会调用此回调。在一些场景下,Flutter 框架会将 State 对象重新插到树中,如包含此 State 对象的子树在树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可以通过GlobalKey 来实现)。如果移除后没有重新插入到树中则紧接着会调用dispose()
方法。
dispose()
:当 State 对象从树中被永久移除时调用;通常在此回调中释放资源。StatefulWidget 生命周期如图2-5所示:
状态管理
响应式的编程框架中都会有一个永恒的主题——“状态(State)管理”,无论是在 React/Vue(两者都是支持响应式编程的 Web 开发框架)还是 Flutter 中,他们讨论的问题和解决的思想都是一致的。所以,如果你对React/Vue的状态管理有了解,可以跳过本节。言归正传,我们想一个问题,
StatefulWidget
的状态应该被谁管理?Widget本身?父 Widget ?都会?还是另一个对象?答案是取决于实际情况!以下是管理状态的最常见的方法:
- Widget 管理自己的状态。
- Widget 管理子 Widget 状态。
- 混合管理(父 Widget 和子 Widget 都管理状态)。 Provider
创建数据 Model
这里的 Model 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状态,它不仅储存了我们的数据模型,而且还包含了更改数据的方法,并暴露出它想要暴露出的数据。
import 'package:flutter/material.dart';
class CounterModel with ChangeNotifier {
int _count = 0;
int get value => _count;
void increment() {
_count++;
notifyListeners();
}
}
复制代码这个类意图非常清晰,我们的数据就是一个 int 类型的 _count,下划线代表私有。通过 get value 把 _count 值暴露出来。并提供 increment 方法用于更改数据。
这里使用了 mixin 混入了 ChangeNotifier,这个类能够帮驻我们自动管理所有听众。当调用 notifyListeners() 时,它会通知所有听众进行刷新。
创建顶层共享数据
我们在 main 方法中初始化全局数据。
void main() {
final counter = CounterModel();
final textSize = 48;
runApp(
Provider.value(
value: textSize,
child: ChangeNotifierProvider.value(
value: counter,
child: MyApp(),
),
),
);
}
复制代码通过 Provider.value 能够管理一个恒定的数据,并提供给子孙节点使用。我们只需要将数据在其 value 属性中声明即可。在这里我们将 textSize 传入。
而 ChangeNotifierProvider.value 不仅能够提供数据供子孙节点使用,还可以在数据改变的时候通知所有听众刷新。(通过之前我们说过的 notifyListeners)
在子页面中获取状态
在这里我们有两个页面,FirstScreen 和 SecondScreen。我们先来看 FirstScreen 的代码。
Provider.of(context)
class FirstScreen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final _counter = Provider.of(context);
final textSize = Provider.of(context).toDouble();
return Scaffold(
appBar: AppBar(
title: Text('FirstPage'),
),
body: Center(
child: Text(
'Value: ${_counter.value}',
style: TextStyle(fontSize: textSize),
),
),
floatingActionButton: FloatingActionButton(
onPressed: () => Navigator.of(context)
.push(MaterialPageRoute(builder: (context) => SecondPage())),
child: Icon(Icons.navigate_next),
),
);
}
}
复制代码获取顶层数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Provider.of(context); 这里的范型 指定了获取 FirstScreen 向上寻找最近的储存了 T 的祖先节点的数据
class SecondPage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Scaffold(
appBar: AppBar(
title: Text('Second Page'),
),
body: Consumer2<CounterModel,int>(
builder: (context, CounterModel counter, int textSize, _) => Center(
child: Text(
'Value: ${counter.value}',
style: TextStyle(
fontSize: textSize.toDouble(),
),
),
),
),
floatingActionButton: Consumer(
builder: (context, CounterModel counter, child) => FloatingActionButton(
onPressed: counter.increment,
child: child,
),
child: Icon(Icons.add),
),
);
}
}
复制代码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第二种方式,使用 Consumer 获取祖先节点中的数据。
Consumer 使用了 Builder 模式,收到更新通知就会通过 builder 重新构建。Consumer 代表了它要获取哪一个祖先中的 Model。
Consumer 的 builder 实际上就是一个 Function,它接收三个参数 (BuildContext context, T model, Widget child)。
context: context 就是 build 方法传进来的 BuildContext 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之前这篇文章 Flutter | 深入理解BuildContext。
T:T也很简单,就是获取到的最近一个祖先节点中的数据模型。
child:它用来构建那些与 Model 无关的部分,在多次运行 builder 中,child 不会进行重建。
我们来看 Consumer 的内部实现。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builder(
context,
Provider.of(context),
child,
);
}
复制代码可以发现,Consumer 就是通过 Provider.of(context) 来实现的。但是从实现来讲 Provider.of(context) 比 Consumer 简单好用太多,为啥我要搞得那么复杂捏。
实际上 Consumer 非常有用,它的经典之处在于能够在复杂项目中,极大地缩小你的控件刷新范围。Provider.of(context) 将会把调用了该方法的 context 作为听众,并在 notifyListeners 的时候通知其刷新。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的 FirstScreen 使用了 Provider.of(context) 来获取数据,SecondScreen 则没有。
你在 FirstScreen 中的 build 方法中添加一个 print('first screen rebuild');
然后在 SecondScreen 中的 build 方法中添加一个 print('second screen rebuild');
点击第二个页面的浮动按钮,那么你会在控制台看到这句输出。
first screen rebuild
首先这证明了 Provider.of(context) 会导致调用的 context 页面范围的刷新。
那么第二个页面刷新没有呢? 刷新了,但是只刷新了 Consumer 的部分,甚至连浮动按钮中的 Icon 的不刷新我们都给控制了。你可以在 Consumer 的 builder 方法中验证,这里不再啰嗦
在我们之前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嵌套的方式来组合多个 Provider。这样看上去有些傻瓜(我就是有一百个 Model 🙃)。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个非常 sweet 的组件 —— MultiProvider。
这时候我们刚才那个例子就可以改成这样。
void main() {
final counter = CounterModel();
final textSize = 48;
runApp(
MultiProvider(
providers: [
Provider.value(value: textSize),
ChangeNotifierProvider.value(value: counter)
],
child: MyApp(),
),
);
}
Provider 是如何做到状态共享的
这个问题实际上得分两步。
获取顶层数据
实际上在祖先节点中共享数据这件事我们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接触过很多次了,都是通过系统的 InheritedWidget 进行实现的。
Provider 也不例外,在所有 Provider 的 build 方法中,返回了一个 InheritedProvider。
class InheritedProvider extends InheritedWidget
Flutter 通过在每个 Element 上维护一个 InheritedWidget 哈希表来向下传递 Element 树中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多个
Element 引用相同的哈希表,并且该表仅在 Element 引入新的 InheritedWidget 时改变。
所以寻找祖先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
通知刷新
通知刷新这一步实际上在讲各种 Provider 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其实就是使用了 Listener 模式。Model 中维护了一堆听众,然后 notifiedListener 通知刷新。(空间换时间🤣
路由管理
路由(Route)在移动开发中通常指页面(Page),这跟 Web 开发中单页应用的 Route 概念意义是相同的,Route 在 Android中 通常指一个 Activity,在 iOS 中指一个 ViewController。所谓路由管理,就是管理页面之间如何跳转,通常也可被称为导航管理。Flutter 中的路由管理和原生开发类似,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OS,导航管理都会维护一个路由栈,路由入栈(push)操作对应打开一个新页面,路由出栈(pop)操作对应页面关闭操作,而路由管理主要是指如何来管理路由栈。
Column(
mainAxisAlignment: MainAxisAlignment.center,
children: <Widget>[
... //省略无关代码
TextButton(
child: Text("open new route"),
onPressed: () {
//导航到新路由
Navigator.push(
context,
MaterialPageRoute(builder: (context) {
return NewRoute();
}),
);
},
),
],
)
MaterialPageRoute
继承自PageRoute
类,PageRoute
类是一个抽象类,表示占有整个屏幕空间的一个模态路由页面,它还定义了路由构建及切换时过渡动画的相关接口及属性。MaterialPageRoute
是 Material组件库提供的组件,它可以针对不同平台,实现与平台页面切换动画风格一致的路由切换动画
Navigator
是一个路由管理的组件,它提供了打开和退出路由页方法。Navigator
通过一个栈来管理活动路由集合
所谓“命名路由”(Named Route)即有名字的路由,我们可以先给路由起一个名字,然后就可以通过路由名字直接打开新的路由了,这为路由管理带来了一种直观、简单的方式。 要想使用命名路由,我们必须先提供并注册一个路由表(routing table),这样应用程序才知道哪个名字与哪个路由组件相对应。其实注册路由表就是给路由起名字,路由表的定义如下:
Map<String, WidgetBuilder> routes;
它是一个
Map
,key为路由的名字,是个字符串;value是个builder
回调函数,用于生成相应的路由widget。我们在通过路由名字打开新路由时,应用会根据路由名字在路由表中查找到对应的WidgetBuilder
回调函数,然后调用该回调函数生成路由widget并返回。
路由表的注册方式很简单,我们回到之前“计数器”的示例,然后在MyApp
类的build
方法中找到MaterialApp
,添加routes
属性,代码如下:
MaterialApp(
title: 'Flutter Demo',
theme: ThemeData(
primarySwatch: Colors.blue,
),
//注册路由表
routes:{
"new_page":(context) => NewRoute(),
... // 省略其他路由注册信息
} ,
home: MyHomePage(title: 'Flutter Demo Home Page'),
);
现在我们就完成了路由表的注册。上面的代码中
home
路由并没有使用命名路由,如果我们也想将home
注册为命名路由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直接看代码:
MaterialApp(
title: 'Flutter Demo',
initialRoute:"/", //名为"/"的路由作为应用的home(首页)
theme: ThemeData(
primarySwatch: Colors.blue,
),
//注册路由表
routes:{
"new_page":(context) => NewRoute(),
"/":(context) => MyHomePage(title: 'Flutter Demo Home Page'), //注册首页路由
}
);
可以看到,我们只需在路由表中注册一下
MyHomePage
路由,然后将其名字作为MaterialApp
的initialRoute
属性值即可,该属性决定应用的初始路由页是哪一个命名路由。
onPressed: () {
Navigator.pushNamed(context, "new_page");
//Navigator.push(context,
// MaterialPageRoute(builder: (context) {
// return NewRoute();
//}));
},
在Flutter最初的版本中,命名路由是不能传递参数的,后来才支持了参数;下面展示命名路由如何传递并获取路由参数:
我们先注册一个路由:
routes:{
"new_page":(context) => EchoRoute(),
} ,
在路由页通过RouteSetting
对象获取路由参数:
class EchoRoute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获取路由参数
var args=ModalRoute.of(context).settings.arguments;
//...省略无关代码
}
}
在打开路由时传递参数
Navigator.of(context).pushNamed("new_page", arguments: "hi");
路由生成钩子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电商App,当用户没有登录时可以看店铺、商品等信息,但交易记录、购物车、用户个人信息等页面需要登录后才能看。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我们需要在打开每一个路由页前判断用户登录状态!如果每次打开路由前我们都需要去判断一下将会非常麻烦,那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答案是有!
MaterialApp
有一个onGenerateRoute
属性,它在打开命名路由时可能会被调用,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当调用Navigator.pushNamed(...)
打开命名路由时,如果指定的路由名在路由表中已注册,则会调用路由表中的builder
函数来生成路由组件;如果路由表中没有注册,才会调用onGenerateRoute
来生成路由。onGenerateRoute
回调签名如下:
Route<dynamic> Function(RouteSettings settings)
有了onGenerateRoute
回调,要实现上面控制页面权限的功能就非常容易:我们放弃使用路由表,取而代之的是提供一个onGenerateRoute
回调,然后在该回调中进行统一的权限控制,如:
MaterialApp(
... //省略无关代码
onGenerateRoute:(RouteSettings settings){
return MaterialPageRoute(builder: (context){
String routeName = settings.name;
// 如果访问的路由页需要登录,但当前未登录,则直接返回登录页路由,
// 引导用户登录;其他情况则正常打开路由。
}
);
}
);
包管理
在软件开发中,很多时候有一些公共的库或 SDK 可能会被很多项目用到,因此,将这些代码单独抽到一个独立模块,然后哪个项目需要使用时再直接集成这个模块,便可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很多编程语言或开发工具都支持这种“模块共享”机制,如 Java 语言中这种独立模块会被打成一个 jar 包,Android 中的 aar 包,Web开发中的 npm 包等。为了方便表述,我们将这种可共享的独立模块统一称为“包”( Package)。YAML 是一种直观、可读性高并且容易被人类阅读的文件格式,和 xml 或 Json 相比它语法简单并非常容易解析,所以 YAML 常用于配置文件,Flutter 也是用 yaml 文件作为其配置文件。Flutter 项目默认的配置文件是
pubspec.yaml
需要注意dependencies
和dev_dependencies
的区别,前者的依赖包将作为App的源码的一部分参与编译,生成最终的安装包。而后者的依赖包只是作为开发阶段的一些工具包,主要是用于帮助我们提高开发、测试效率
如果我们正在本地开发一个包,包名为pkg1,我们可以通过下面方式依赖:
dependencies:
pkg1:
path: ../../code/pkg1
路径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
赖Git:你也可以依赖存储在Git仓库中的包。如果软件包位于仓库的根目录中,请使用以下语法
dependencies:
pkg1:
git:
url: git://github.com/xxx/pkg1.git
包
第二章中已经讲过如何使用包(Package),我们知道通过包可以复用模块化代码,一个最小的Package包括:
- 一个`pubspec.yaml`文件:声明了Package的名称、版本、作者等的元数据文件。
- 一个 `lib` 文件夹:包括包中公开的(public)代码,最少应有一个`<package-name>.dart`文件
Flutter 包分为两类:
- Dart包:其中一些可能包含Flutter的特定功能,因此对Flutter框架具有依赖性,这种包仅用于Flutter,例如[`fluro` (opens new window)](https://pub.dartlang.org/packages/fluro)包。
- 插件包:一种专用的Dart包,其中包含用Dart代码编写的API,以及针对Android(使用Java或Kotlin)和针对iOS(使用OC或Swift)平台的特定实现,也就是说插件包括原生代码,一个具体的例子是[`battery` (opens new window)](https://pub.dartlang.org/packages/battery)插件包。
复制代码
插件
Flutter 本质上只是一个 UI 框架,运行在宿主平台之上,Flutter 本身是无法提供一些系统能力,比如使用蓝牙、相机、GPS等,因
资源管理
和包管理一样,Flutter 也使用pubspec.yaml
文件来管理应用程序所需的资源
加载文本assets
通过rootBundle
对象加载:每个Flutter应用程序都有一个rootBundle
对象, 通过它可以轻松访问主资源包,直接使用package:flutter/services.dart
中全局静态的rootBundle
对象来加载asset即可
Future<String> loadAsset() async {
return await rootBundle.loadString('assets/config.json');
}
加载图片
要加载图片,可以使用 AssetImage
(opens new window)类。例如,我们可以从上面的asset声明中加载背景图片: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DecoratedBox(
decoration: BoxDecoration(
image: DecorationImage(
image: AssetImage('graphics/background.png'),
),
),
);
}
注意,AssetImage
并非是一个widget, 它实际上是一个ImageProvider
,有些时候你可能期望直接得到一个显示图片的widget,那么你可以使用Image.asset()
方法,如: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Image.asset('graphics/background.png');
}
调试Flutter应用
日志与断点
调试应用程序层
Flutter框架的每一层都提供了将其当前状态或事件转储(dump)到控制台(使用debugPrint
)的功能
要转储Widgets树的状态,请调用debugDumpApp()
果我们尝试调试布局问题,那么Widget树可能不够详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调用debugDumpRenderTree()
转储渲染树
Flutter DevTools 是 Flutter 可视化调试工具
Flutter异常捕获
在 Java 和 Objective-C(以下简称“OC”)中,如果程序发生异常且没有被捕获,那么程序将会终止,但是这在Dart或JavaScript中则不会!究其原因,这和它们的运行机制有关系。Java 和 OC 都是多线程模型的编程语言,任意一个线程触发异常且该异常未被捕获时,就会导致整个进程退出。但 Dart 和 JavaScript 不会,它们都是单线程模型,运行机制很相似(但有区别),下面我们通过Dart官方提供的一张图(2-21)来看看 Dart 大致运行原理:
Dart 在单线程中是以消息循环机制来运行的,其中包含两个任务队列,一个是“微任务队列” microtask queue,另一个叫做“事件队列” event queue。从图中可以发现,微任务队列的执行优先级高于事件队列。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Dart线程运行过程,如上图中所示,入口函数 main() 执行完后,消息循环机制便启动了。首先会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逐个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事件任务执行完毕后程序便会退出,但是,在事件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也可以插入新的微任务和事件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线程的执行过程便是一直在循环,不会退出,而Flutter中,主线程的执行过程正是如此,永不终止。
在Dart中,所有的外部事件任务都在事件队列中,如IO、计时器、点击、以及绘制事件等,而微任务通常来源于Dart内部,并且微任务非常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微任务队列优先级高,如果微任务太多,执行时间总和就越久,事件队列任务的延迟也就越久,对于GUI应用来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比较卡,所以必须得保证微任务队列不会太长。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通过
Future.microtask(…)
方法向微任务队列插入一个任务。在事件循环中,当某个任务发生异常并没有被捕获时,程序并不会退出,而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当前任务的后续代码就不会被执行了,也就是说一个任务中的异常是不会影响其他任务执行的。flutter 框架为我们在很多关键的方法进行了异常捕获。这里举一个例子,当我们布局发生越界或不合规范时,Flutter就会自动弹出一个错误界面,这是因为Flutter已经在执行build方法时添加了异常捕获,最终的源码如下:
@override
void performRebuild() {
...
try {
//执行build方法
built = build();
} catch (e, stack) {
// 有异常时则弹出错误提示
built = ErrorWidget.builder(_debugReportException('building $this', e, stack));
}
...
}
如果我们想自己上报异常,只需要提供一个自定义的错误处理回调即可,如:
void main() {
FlutterError.onError = (FlutterErrorDetails details) {
reportError(details);
};
...
}
在Flutter中,还有一些Flutter没有为我们捕获的异常,如调用空对象方法异常、Future中的异常。在Dart中,异常分两类:同步异常和异步异常,同步异常可以通过
try/catch
捕获,而异步异常则比较麻烦,如下面的代码是捕获不了Future
的异常的:
try{
Future.delayed(Duration(seconds: 1)).then((e) => Future.error("xxx"));
}catch (e){
print(e)
}
Dart中有一个runZoned(...)
方法,可以给执行对象指定一个Zone。Zone表示一个代码执行的环境范围,为了方便理解,读者可以将Zone类比为一个代码执行沙箱,不同沙箱的之间是隔离的,沙箱可以捕获、拦截或修改一些代码行为,如Zone中可以捕获日志输出、Timer创建、微任务调度的行为,同时Zone也可以捕获所有未处理的异常。下面我们看看runZoned(...)
方法定义:
R runZoned<R>(R body(), {
Map zoneValues,
ZoneSpecification zoneSpecification,
})
-
zoneValues
: Zone 的私有数据,可以通过实例zone[key]
获取,可以理解为每个“沙箱”的私有数据。 -
zoneSpecification
:Zone的一些配置,可以自定义一些代码行为,比如拦截日志输出和错误等,举个例子:runZoned( () => runApp(MyApp()), zoneSpecification: ZoneSpecification( // 拦截print 蜀西湖 print: (Zone self, ZoneDelegate parent, Zone zone, String line) { parent.print(zone, "Interceptor: $line"); }, // 拦截未处理的异步错误 handleUncaughtError: (Zone self, ZoneDelegate parent, Zone zone, Object error, StackTrace stackTrace) { parent.print(zone, '${error.toString()} $stackTrace'); }, ), );
这样一来,我们 APP 中所有调用
print
方法输出日志的行为都会被拦截,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在应用中记录日志,等到应用触发未捕获的异常时,将异常信息和日志统一上报。另外我们还拦截了未被捕获的异步错误,这样一来,结合上面的
FlutterError.onError
我们就可以捕获我们Flutter应用错误了并进行上报了!
IO 库
文件读写
Dart的 IO 库包含了文件读写的相关类,它属于 Dart 语法标准的一部分,所以通过 Dart IO 库,无论是 Dart VM 下的脚本还是 Flutter,都是通过 Dart IO 库来操作文件的,不过和 Dart VM 相比,Flutter 有一个重要差异是文件系统路径不同,这是因为Dart VM 是运行在 PC 或服务器操作系统下,而 Flutter 是运行在移动操作系统中,他们的文件系统会有一些差异
网络请求
Dart IO库中提供了用于发起Http请求的一些类,我们可以直接使用HttpClient
来发起请求。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只能由客户端主动发起,服务端再被动响应,服务端无法向客户端主动推送内容,并且一旦服务器响应结束,链接就会断开(见注解部分),所以无法进行实时通信。WebSocket协议正是为解决客户端与服务端实时通信而产生的技术,现在已经被主流浏览器支持,所以对于Web开发者来说应该比较熟悉了,Flutter也提供了专门的包来支持WebSocket协议。 注意:Http协议中虽然可以通过keep-alive机制使服务器在响应结束后链接会保持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会断开,keep-alive机制主要是用于避免在同一台服务器请求多个资源时频繁创建链接,它本质上是支持链接复用的技术,而并非用于实时通信,读者需要知道这两者的区别。WebSocket协议本质上是一个基于tcp的协议,它是先通过HTTP协议发起一条特殊的http请求进行握手后,如果服务端支持WebSocket协议,则会进行协议升级。WebSocket会使用http协议握手后创建的tcp链接,和http协议不同的是,WebSocket的tcp链接是个长链接(不会断开),所以服务端与客户端就可以通过此TCP连接进行实时通信。有关WebSocket协议细节,读者可以看RFC文档,下面我们重点看看Flutter中如何使用WebSocket。
dio 一个强大的Dart Http请求库,支持Restful API、FormData、拦截器、请求取消、Cookie管理、文件上传/下载、超时等。
web_socket_channel package 提供了我们需要连接到WebSocket服务器的工具。该package提供了一个WebSocketChannel
允许我们既可以监听来自服务器的消息,又可以将消息发送到服务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