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第二卷 学仙必成 --- 作者:陈撄甯 注释:田诚阳

214 阅读40分钟

笔者按:《学仙必成》之书,係陈撄甯先生之手撰秘本,1947年完成于上海。原来仅限门内之人传抄,不许外传。此文内容所讲,是实际用功修炼的方法,讲出了道家的不传之秘。而且针对普通人说法,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今为度人修炼起见,首次公开。原文只加句读,标点係笔者根据文义所加。

宇宙间为什麽要生人生物?这个问题,最难解答,留到后来再研究。我们现在所急须知道的,就是用如何方法,可以免除老病死之苦。

生与死,是相对的。既有生,自然有死。若要不死,先须不生。所以佛家专讲无生,果真能做到无生地步,自然无死。庄子《大宗师》篇“杀生者不死”,亦是此意。但所谓无生不死,乃心性一方面事,肉体之衰老病死,仍旧难免,痛苦依然存在。因为有以上的缺点,仙家修炼功夫,遂注重肉体长生,欲与老病死相抵抗。

【释读】各种宗教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就是生和死的问题。所谓无生不死,只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心理,并不足以改变肉体上的衰老病死,因而仍有缺陷。只有中华道家修炼的功夫,首先注重肉体长生,强调“性命双修”,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引人们向著战胜老病死的目标迈进。

虽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託的,根本就无价值(伪託书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于识别)。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虽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几个富贵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著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岂知实际上做得好,两面俱能有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设若尽信书,反误了大事。

【释读】丹道修炼的方法,留传很多,但是其中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尤其是囿于千古秘而不宣之陈规陋习,令人难辨真伪。因而对于古代遗留的丹经道书,要善于甄别。这裡列举了道书之中存在的六种弊端:

1.冒名伪託,或者说是某个祖师降临所传,内容上并无实用价值。但是这类书中也有可以参考的好材料,应当学会识别。

2.作者本身对于丹道修炼,并未领悟透彻,竟敢大胆写书,误己误人。

3.其书的作用是写给富贵人读的,并不适合于普通学道的人。

4.书中含糊其辞,指东打西,故意对人说不清楚,非得有明师传授方可看懂。

5.书中捨本逐末,添枝加叶,增加很多并不主要的内容,反而造成修炼上的障碍。

6.有些丹法修炼,似乎是处于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书中往往站在这一面,而攻击另一面;或者站在另一面,而攻击这一面。殊不知两面都可以通向大道,并不存在对错之分。因为存在以上的弊端,如果全部按照书上去做,反而容易耽误修炼大事,应当注意认清。

不得口诀,无从下手;只凭口诀而缺少经验,亦难以成就。口诀几句话可以说完,经验需要随时指点,对症用药。口诀是死板的,经验是活泼的。若非自己经验丰富,不足以教人。

【释读】如果没有得到修炼的口诀,就不知道怎样下手行功;但是仅仅只凭修炼的口诀,并不等于一定能够成功。因为还需要有经验的明师随时指导,才不至误入岐途,从而可以直趋大道,造至上乘。这就好比一个人去过某座深山,并且曾在那裡生活,有了经验,因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应付裕如。另一个人仅凭一张地图,要去那裡隐居修炼,因为没有进山的经验,在路上难免会出问题,可能会迷路,可能会遇到危险;进山之后,可能会无法生活,可能会遇到意外等。如果前一个人能够给后一个人具体指导,就不会发生困难,从而可以达到目的。如果另一个人丝毫没有住山的以验,仅凭个人想像,想当然地给进山的人指点一通,若按照实行肯定不能如愿。正如道谚所云:“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鑽地狱,徒弟跟著拱。”修炼的情况,与此相仿,也有各种情况出现,都会影响功夫的成败。所以明师的经验,非常重要。

清静功夫,与阴阳功夫(余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素来是立于反对地位。我认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环境之下,不便和诸道友谈阴阳功夫。因为条件不完备,实行起来徒惹麻烦,加添魔障。

【释读】清静功夫,指天元丹法,即个人清修静炼;阴阳功夫,指人元丹法。江湖先生传授的阴阳功夫,所谓“房中术”、“三峰採战”、“五字诀”等,与真正的金丹大道,毫不相干。陈撄甯先生曾言:“古仙夫妇双修,所以有妇人不结婴之说。‘不结婴’者,即不怀胎也。所以能达到不怀胎之地步者,因为妇人之月经已炼断而不来,男子之精门已闭塞而不漏。”所以必须女子“斩赤龙”后炼断月经、男子“降白虎”后阳关止闭,才有条件从事人元的功夫。一般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无法实行。

即就阴阳功夫而论,亦仅能施于初下手之炼精化炁;及至中间炼炁化神,阴阳功夫已无能为力,自然走到清静路上来了;最后之炼神还虚,更非清静不可。所以,此后专讲清静。

【释读】针对丹道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功夫过程,仅就阴阳修炼而言。最初下手炼精化炁,即在闭阳关之后,将元精化为元炁,可以运用阴阳,也可以运用清静。下一步炼炁化神,需要虚无大静,此时阴阳功夫已无作用,自然需要清静修炼方才可以。再下一步炼神还虚,更是非用清静功夫不能完成。所以下面专讲清静。

一步登天,乃不可能之事。吾人若立志与造化相抵抗,须要分开步骤,循序渐进,不宜躐等而求。这件事,是实行不是空想。空想,可以唱高调;实行,则当由远及近,由浅人深。

【释读】仙道修炼,讲究真修实证。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行去,挨排功到,才会到达光辉的顶点。因而不可能一步登天,更不是空想空谈。现代颇有炼气功的一些人士,受到低层次盲师的误导,动不动就说什麽有了内丹,说什麽阳神出窍,说什麽出了功能,好像吹口气就可以变成神仙,荒唐已极!

普通在世间做人的办法,一生过程,大概分作三段:二十五岁以前,是求学时代;二十五岁以后,至五十岁,是进取时代;五十岁以后,至七十岁,是保守时代;过了七十岁,身体衰朽,待死而已。此指健康无病之人而言。若素来多病,到了六十多岁,就如日落西山,未必人人都能活到古稀之寿。所以人生过了五十岁,即当抑制自己的野心,勿再和社会奋斗,要留一点馀力,和造化小儿及阎王老子奋斗。

【释读】这裡所说的年龄标准,是本世纪中叶的情况,现代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超过以往,活到八九十岁的寿命大有人在。所言过了五十岁,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是言到了五十岁以后,人的身体逐渐衰弱,力不从心,应当服从命运的安排,这种人生态度相对消极。但在道家修炼而言,认为此时正是入手修炼的大好时机,正好可以运用丹道炼化返还的功夫,培补自身精炁神三宝的亏损,恢复青春活力,延长寿命,增长智慧,为晚年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从而赢得健康而且愉快的圆满人生,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一种积极而且超越的人生观。

终身为生活奔走的人,谈不到修炼二字。最低限度,也要家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用不著再去劳心劳力。年龄将届五十,已经饱尝人生痛苦,阅尽世态炎凉,觉得做一个人实在没有意味,此时正是学道的好机会,就应该即刻预备起来。

【释读】道家修炼,首先应当解决生活问题。设若整日奔走忙碌,为衣食住行和家庭开支而劳累不堪,勉强维持,断不可能再有多馀精力从事修炼。否则只有寄身庙内,出家苦行,可以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而且免除家庭的烦扰,但这并不适用于一般的人,而且人人出家,人类将无法传续。五十岁之后的人,一则饱经人世沧桑,许多事情不复存在疑惑,因而容易放下,对于修炼而言,利于致虚守静的功夫。二则已经具备了许多人生经验,在修炼之时容易把持得住,也便于功夫的保守和层次的领悟,因而正是修炼的大好时机。

第一步,先将家庭事务安排妥贴,让他们生活无忧。儿子能负担者,就交托于儿子。儿子尚未成立者,暂时请至亲好友代为照管,或令他们和叔伯家族住在一起,然后自己方能脱身。

【释读】玄门言“道不离俗”,因而不像佛宗那样四大皆空。对于普通学道之人,更是如此。因而正式修炼之前,首先需要安排家庭方面的问题,以便解除后顾之忧。

另外提出一笔修炼经费,估计能够管五个人的生活开支已足。虽不要过于奢侈,亦不宜十分刻苦。因为中年以后的人,身体多半亏损,或须药饵调理,仅靠普通饭菜,恐不足以养生。所谓五个人者,乃最合适的道友二人或三人,佣工二人或一人。连自己共五人。

【释读】道家言“无财不养道”,从事修炼需要有相当的财力作为保障。这笔钱主要用于生活和人员的开销。生活方面,开始需要培补身体的亏损,因而不能过于艰苦。并不一定要吃大鱼大肉,道家有专门修炼的饮食方法,同时还须服食药物。人员方面,约需五个人结为道伴。即志同道合的道友二至三人,雇用的打工者一至二人。

另外尚须储蓄一笔旅行费。因为长久住在一个地方,未免纳闷(笔者注:当为烦闷)。有时需要游览名山胜境,使身心得以调剂。设在游览期中,寻到比较更好之处,不妨迁移到彼处修炼,或者在彼处多住几时,再回到此处亦可。所以每年的旅行费,不能算在日常生活费之内。

【释读】长期专门做修炼功夫,日子久了难免单调枯燥。因而需要游览山川名胜,调节身心。旅行之中还有另外的用意,如果遇到其他更好的地方,可以移居那裡修炼,或者在那裡多住一段时间,都比较对功夫有益。但是如今名山胜境之中,多半修建旅游设施,如果没有足够的银子,恐怕难以居留。如果道观佛寺之中有熟识的关係,还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游览名山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借机寻师访道,或遇知音道友切磋道义。只是名山之中明白修炼真传的人越来越少,将何处觅?

第二步,选择适宜于修炼之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之泉水,有四季常青之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部峰峦屏立,可以遮避冬季寒风。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才有生炁,最好有松柏杉等类的树木,由针状叶中吐出特别香气,人吸入身内大有益处。此种树木,皆要成林,香气散佈,始觉浓厚,稀疏几株,无济于事。

【释读】这裡是修炼外部环境的讲究,而以山林最为适宜。因城市之中,空气不如山林清新,而且过于喧嚣,都不利于培养入静。在自然光线方面,以东南方没有障碍物为宜,这样可以多得阳光的照射,便于吸收阳炁。西北部以有山峦屏障为好,这样可以遮挡来自秋冬的寒风,避免对身体造成侵害。当地的民风民俗要纯朴善良,以免对于修炼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购买生活用品要有一定的便利条件,否则有时妨碍修炼的专一用心。在植物方面要繁茂旺盛,才能有很多生炁。最好要有松柏杉竹等生命力强盛的树木,能够发出一种特别的香气,使人嗅之恍然超脱尘俗,利于修炼的用功。但是树木又要成林才行,才能形成浓厚的生炁,否则少数几棵,不太顶事。

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所以房间要乾淨,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有毒气侵入。

【释读】虽说现代人的卫生条件大大提高,但是有些地方的农村或山林之中仍然很落后,因而要注意毒虫等物的侵袭,以免造成对于修炼的威胁。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厨房之中更要十分小心,防止受到毒气的侵入。

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常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功夫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室中不宜吹风,有风则容易受感冒病。

【释读】这裡是说静室之中的佈置。屋内的陈设不要太多,太多容易让人产生杂念;但也不是什麽都不要,必需的日常用品还要留下。室内太暗则阴气太重,不利于阳气的培养;但也不要过于明亮,令人心神难以安静。空气应当流通,则不容易得病;但是又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预防感冒。

无论住在什麽地方,总不能不和人家往来,或者尚有交涉事件。正式做功夫的本人,不宜耗散精神再管閒事。凡应酬乡邻,撑持门户,购买食物,督察佣工,以及日夜轮班保护静修之人,勿使受意外之惊扰,皆赖诸道友分担其责任。

【释读】对于专心修炼的人来讲,外事应酬方面应当儘量避免。住在一个地方,一切人事往来都需要道伴负责。并且静修之时,还需要有人照看,以免受到惊吓。越是深入大静,越是应当加强保护。

第三步,改良饮食。饮食对于人身有密切利害关係。世间讲究卫生的人,尚且懂行某物于我有益,某物于我有损。有益者宜常吃;有损者,宜禁止勿使入口。而一般做功夫的人,每不知注意此事,难怪他们的功夫没有进步。虽由于方法之笨拙,而烟火食旧习惯不肯改变亦为一大原因。

【释读】饮食习惯,是一件直接关係生命的重要大事。一般讲究卫生的人,虽然不懂修炼,但是对于饮食入口十分重视。遗憾的是一般做功夫的人,反而在此方面不太注意,造成对于健康的负面影响,阻碍功夫的进步。虽然功夫没有进步也由于修炼方法的笨拙,但是旧的饮食习惯不肯改变也是一大原因。

谈到改良饮食,先决的问题,就是吃荤吃素。按事实而论,肉食之徒,也有长寿的;专吃素食,也有短命的。似乎吃荤吃素,与人之寿命无关。然作精密观察,究竟吃素的,比吃荤的少生疾病,在医学上颇有根据。实行做修炼功夫,当然以吃素为合法,并且不违背仁慈之心理。但也要配制得宜,营养不缺。若饮食太菲薄,弄到面黄饥瘦,血液乾枯,则不免为肉食之徒所窃笑。

【释读】吃荤吃素,也是值得讨论的一大问题。吃素的动物性情较为温良,吃荤的动物性情较为暴躁易怒。现在动物由于喂食激素等催促生长的原因,食之更易发生疾病。虽然蔬菜也有追加化肥的情况,但以天然为佳,故住山林,吃野菜等绿色食品为宜。

吾人每天饮食所需营养质,最重要的,有三种:一碳水化合物(又名淀粉,亦名糖),二蛋白质,三脂肪。何谓碳水化合物?即碳、氢、氧三元素化合所成之物如淀粉、糖等类。何谓 蛋白质?即碳、氢、氧、氮、硫、磷各种元素化合而成者。何谓脂肪?即各种油类。

碳水化合物,米麦中最多,豆类次之。蛋白质,黄豆及卵黄、卵白中最多,米麦次之。脂肪,除各种油类外,黄豆及卵黄中所含最多。以上三种营养物质,在每一个身中,每天需要多少,则不能一律。今只可言其大概之数,亦是按中国人体质而论。碳水化合物,每人每天需要九两; 蛋白质,需要三两;脂肪,需要二两(五十岁以上至六十照此数九折,六十岁以上至七十照此数八折,七十岁以上至八十照此数七折,市秤计)。劳心的人,与劳力的人,所需要营养质,数量多少,当有分别。

【释读】以上份量,是针对四十年代中国人的体质而言,今日社会进步,不可依照。

牛奶、鸡蛋、鸭蛋,可常服食。自磨豆浆,可代替牛奶(豆腐店出卖之豆浆,嫌其水分太多)。芝麻油、黄豆油、茶子油、花生油、牛奶油,皆可轮流食用,惟菜子油性味不佳,勿食为妙。甲、乙、丙、戊四种维他命,上等牛奶中皆有之,惟缺少丁种。

【释读】维他命,即维生素。

五味皆宜淡,不宜浓。若能完全淡食最好。

甲种生活素,奶油、蛋黄、白菜、青苋菜、番茄、芹菜、菠菜中最多。

乙种生活素,麦麸、米皮、黄豆、白菜、菠菜、花生、芝麻、蕃茄、豌豆、芹菜中最多。

丙种生活素,白菜、菠菜、捲心菜、豌豆苗、水芹菜、藕、辣椒、番茄、茭白、菜花、鸡毛菜、油菜及各种水果中最多。

丁种生活素,鸡蛋黄、奶油中最多。

戊种生活素(戊种,又名庚种,即维他命G),鸡蛋、牛奶、花生、番茄、绿萝卜、山药、芥菜、洋芋、芹菜、小麦、黄豆、白菜、菠菜中皆有之。

【释读】生活素,指维生素。

凡吃蔬菜,最要洗得乾淨。但不宜煮得太熟,太熟则生机消灭,吃下去没有益处。亦不宜太咸,太咸则菜汤不能多吃,而菜中生活素,大半弃在汤中,未免可惜。

蔬菜要从地上刚拔起来的,生机充足。若隔一两日,或浸在水裡,菜中所含生活素,不免损失大部分。

各种乾果、水果,皆可常吃,但要与自己身体配合适当。寒体宜吃乾果,热体宜吃鲜果。凡新鲜水果,大概是凉性;而红枣、黑枣、胡桃、杨梅、 乾荔枝、乾桂圆、樱桃乾、葡萄乾之类,大概是温性(中医所谓凉性,即西医所谓第三种维他命。中医所谓血热,即西医所谓坏血症)。

(新鲜蔬菜及新鲜水果中,皆有维他命C,乾果中则无C,因维他命C喜水而怕乾)

南方山中多竹,产笋最多。做素菜的人,常喜用笋做主要食品,味颇鲜美。但此物性,与人无益而有损,不可多吃。其他如蘑菇、鲜菌、味精等类,亦当禁绝勿用。

专做静功的人,每日饮食物料及时间,须有特别规定,不能与寻常习惯相同(若不肯改变寻常习惯,决难有成)。其他道友及佣人,每日三餐或两餐听便。

【释读】道家针对修炼,在饮食方面有特殊讲究。以上所谈,即是道家修炼应当遵守的饮食习惯,以利于养生。

第四步,起居饮食,都安排好了,就要讲到功夫如何做法。世人只晓得关起房门在裡面打坐,不晓得行立坐卧四种姿式皆可以做功夫;只晓得闭著眼睛,在自己身中搬弄许多花样,不晓得后天的物质、先天的精神都是从身体外面摄取进来的。凡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身中物质与精神,大半亏损,所存无几。纵让你封固得丝毫不漏,也不过保留得一点残馀,况且每天尚有消耗。所以做修炼功夫的人,若只晓得在腔子裡面弄,总弄不出好结果。人没有饮食,就不能维持生命。没有空气,更是立刻便死。饮食空气,对于身体,关係如此重要,并且都是由外面进来的。据理而论,一个人,只要有丰富的饮食滋养,有新鲜的空气呼吸,应该可以永久生存,何以仍不免生老病死?诸君先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方可入仙学之门。

【释读】这裡说出了修炼的实质问题,也就归入正题。

或谓:人的身体构造,像一部机器。年代用久了,自然要损坏。身体年龄过久了,自然要衰老。机器损坏,并非因为缺乏燃料,即使不断的加煤加炭,装足汽油,也不能保机器不坏。身体衰老,并非因为缺乏食料,即便长年的滋养丰富,医药无亏,也不能保身体不死。

愚谓:拿机器比喻身体,虽有几分近似,但非完全相同。试看初生婴儿,身体如何之小,过几年就变成孩童,孩童身体比婴儿身体大多少?孩童再过几年,就变成壮丁,壮丁身体比孩童身体大多大?请问一部小机器,过几年,能自动的变成一部大机器否?身体皮肉,受伤破烂,自己会生长完好,机器损坏,机器自己有生长之能力否?身体或动或静,由自己意思做主;机器动作或停止,须听人的意思,机器自身不能做主。如此看来,人是有生命的,究竟与机器之无生命的不同。

【释读】人与机器之不同,因为人是有生命的高等动物,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行为,机器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不能够主宰自己的行为。因而人应当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使之长存。章乃器先生在《科学的内功拳》一书之中,亦谈到:“人身的一切组织,都有循环不绝的新陈代谢,可以修补一切的损伤。这个,不但人如此,生物都是如此的。所以世界不能有千年不坏的机械,而可以有千年不死的生物。”认为人是可以长生不死的。

人既然有生命,不是机器,就应该永久长存。为什麽也要衰老?也要病死?其中有两个理由:(一)是从母胎所带来的有限量的先天生命力愈用愈少,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添补。(二)是对于先天生命力所赋与之后天生命权极端放弃,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执管,因此身体遂不能永久维持。

何谓后天生命权?即是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

何谓先天生命力?即是使心脏跳动、使肺部呼吸的一种天然能力。

【释读】以上说明,道家修炼是要解决人体的生死大事,因而与一般健康学说不同。

惟念同志诸君,被书所迷,对于真理尚多未悟,不能不有彻底之启发,留作后学之南针。特将实行上最关重要各点,设为问答,依次列述于后。

问:前文所谓行立坐卧四种功夫,如何分别?

答:行立坐卧,乃人身四种不同的姿式,并非功夫有四种做法。因为仙道功夫,本是活泼泼的。若经年累月,闭门死坐,实不合法度。

凡遇良辰美景,日暖风和,宜到郊野空旷地方散步。务须缓缓而行,切忌奔跑喘汗。当其行时,不妨兼做神炁合一、重心放置脐下之功夫。

偶或于松荫泉石之间,花草园林之际,小立些时,亦可做同样的功夫。但须注意身干要正直,两脚要站稳。预防功夫做得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鬆驰,不免有倾跌之危险。

至于坐的姿式,盘腿或垂腿,听其自便,总能以耐久不动为妙。功夫仍是神炁合一。至少要静坐一小时,方可起身。效验常发生于半小时以后;在半小时以前,难见功效。佛教跏趺坐,不适于用,长期下去,腿要生病。

睡的姿式,有仰睡,有侧睡,有半靠睡。若要摄取先天炁,以仰睡为便,得效最快。若只做神炁合一的功夫,侧睡亦可。

饱餐之后,只宜散步,不可打坐,更不可睡倒。若犯此诫,恐得胃病。坐功宜在饭后二小时,睡功宜在饭后四小时。吃饱了,立刻就做功夫,毫无效验。

【释读】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而论,等到饭后二小时或四小时,未免太长。一般来说,坐功宜在饭后半小时,睡功宜在饭后一小时即可。

问:如此做法,要做到初步成功,约需多少岁月?

答:如此做法,只能去病延龄,使身体健康而享高寿,不能说几时可以成功。若要成功,必须功夫一步紧似一步,逐日增加时间。设环境适宜,功夫急进,一日不断,五年可成;若功夫缓进,偶有间断,十年可成。倘或中途发生魔障,即不能限定年月。所谓五年、十年,其中有个计算,就是按每天增加之数,积累上去,到某种程度为止。并非随意虚拟一个数目,以宽自心。

第一年,行立坐卧功夫,每天随意炼习,不拘时间。

第二年,上半年终,每天除随意炼习的功夫不算,正式功夫,必须做到接连二小时,静坐不动(最初从一个钟头做起,每天加二十秒钟,三天加到一分钟,三十天加到十分钟,半年一百八十天,加到六十分钟,即是加一小时)。

第三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四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六小时,静坐不动(每天加半分钟,两天加一分钟,一个月加十五分钟,六个月加九十分钟)。

第四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七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

此种功夫,在夜间行之最便。因为昼间要饮食活动,不能久坐。

【释读】以上所谈,是具体到正式修炼的行持。读者如有条件可以实行,如无条件仅可作为做功的参考。

问: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身体如何忍耐得住?岂不是像受刑罚一样吗?

答:我所说的,已经比古法减轻一半。若是完全按照古法行事,功夫做到五年期满,可以说昼夜二十四小时,身体没有活动的机会。我改为十二小时,已经是大开方便之门。

问:这样做法,岂不是活死人吗?

答:神仙功夫,原来是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做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做主。

若不经过此关,如何能成仙呢?

问:这样死打坐,就可以成仙吗?

答:你看他外表像死打坐,不知他身内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真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活人亦大大两样。炁满自然不思食,神全自然不思睡,息自然停,脉自然住。到如此程度,虽非人圣,确已超凡。一切效验,都是从死打坐上得来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能到此程度。

问:静坐功夫,既如此重要。何以前文又说长年累月闭门死坐,不合法度?

答:他们静坐,或守窍,或运炁,或止观,或参禅。做到几年以后,生理上并无变化。呼吸仍旧不停,脉搏仍旧跳动,仍旧要吃饭,仍旧要睡眠。不能依功夫浅深层次,逐渐进步,故曰不合法度。

问:彼此一样的静坐,何以结果不同?

答:这就因为身中先天炁充足与不充足的关係。譬如一粒种子,种在土裡。好种子,自然生长好花果;坏种子,就无美满的成绩可见。先天炁充足,是好种子; 先天炁亏损,是坏种子。若专在后天物质上做功夫,不识先天的作用,是无种子。肉体譬如土地,饮食譬如肥料,功夫譬如人工。止有种子,没有土地、肥料、人工,种子固然不能生长。若只有土地、肥料、人工,没有种子,又岂能生长植物、开花结果?所以同是一样的静坐,而有成功不成功的分别。

【释读】这裡说明道家修炼所用的是先天炁,而且先天炁一定要充足,才能达到学仙的成功。一般气功所炼的,只是后天之气,与此天壤之别。

问:静坐能做到十二小时不断以后,是否再要增加钟点?

答:慢慢的增加亦可,否则只须保持十二小时的限度已足。

问:从此以后,是否每天必须接连静坐十二小时?或亦有休息之期间否?

答:到此程度,可以暂时休息。但须注意勿使功夫退化。

【释读】所谓“得道容易守道难”,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保守,防止退步。

问:初步功夫以后,饮食起居,与普通有别否?

答:非但成功以后与众不同,起手做功夫时候,早已有特别规定:

第一年,每天饭菜两餐,补品两餐,果品一餐,共五餐。

第二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二餐,果品一餐,共四餐。

第三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一餐,果品一餐,共三餐。

第四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或果品一餐,共两餐。

第五年,每天仅食一餐,或饭菜,或补品,或果品,轮流替换食之。

第六年,即当断绝烟火食,每天仅食少许水果,或终日不食亦可,或数日不食亦可。

(所谓补品,大概属于药饵之类,或是普通饭菜中所缺少之物质,而为身体上所需要者。吃补品,须有医学知识,不可乱吃)

【释读】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用,不可千篇一律。

问:男女之事如何?

答:预备下手做功夫的时候,即完全断绝。正式做功夫,更要绝对禁止。否则在五六年极短期内,如何能修成半仙之体。

问:精满自遗或生精太多,身中受了刺激而动欲念。这两种困难,用什麽方法应付?

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施,不能执定某法最好。若功夫有效,这两种困难,也就能免除了。

问:各种方法用尽,仍旧无效,将如之何?

答:决无此事!世间虽偶有百法无效之遗精病,乃寻常不做功夫的人始有之。专门修炼家,若得此病,岂非笑话。

问:常听他们做功夫的人说起,多有患遗精病者,不知是何理由?

答:他们的功夫做法,都不高明,所以越做越遗精。停止不做,则遗精次数反而减少。此等功夫,尚不能却病,安望成仙?

问:自古相传炼精化炁之法,用之能获效否?

答:你先要明白精是何物,若认为交媾之精,或遗泄之精,那就错了。须知化炁之精,即《灵源大道歌》中所谓“神水”,不是浓厚粘腻之浊精。神水可以化炁,浊精不能化炁。

问:假使欲念旺盛,不易制伏,将如何办法?

答:欲念之起,有关于生理上的,有关于心理上的。如身中生精过多,刺激神经不能安定,这是生理作用。若是炼气功夫做得好,后天浊精自然就不生了。又如看见有诱惑性的书籍图画,心理上先受感触,而后影响到生理上,只要你永远禁绝不看,就无妨了。况且在山林中专做清静功夫,足迹不履城市,又与家庭隔离,环境上的诱惑也可以避免。欲念既无起因,决不至于旺盛到不易制伏之地步,此属毋须过虑。饮食之中,含有兴奋刺激性的,宜勿入口。

问:阳神与阴神之分别何在?

答:各家道书上皆言,阳神可以现形与大众看,能言语,能动作。阴神止有灵感,而无形质,虽能见人,而不能为人所见。道本无相,仙贵有形,故修炼家以阳神为足贵。

附:抄给洪太庵信中之一段

读“呼吸与丹田重心之间的关係”一篇理论,亦颇为扼要,凡是修养家都应该注意到此。然吾人性命根源,尚别有所在,不仅此也。

儒家所谓“道”,是抽象的名词,不能实指在身中某处(原文引《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句,谓此说与丹田重心有关)。仙家所谓“丹”,乃最精微的物质凝结而成。虽不离乎丹田,但中年以后之人,做修养功夫,徒然保持重心,未必就能结丹。必须将已经丧失之物质与精神,添补进去,使之凝结不散,方有成就。惟禅家所定,确是与重心有密切之关係(此指小乘四禅而言,不是如来禅,祖师禅)。

愚最近研究生命根源,即是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与神经上所运用之摄取力,二力分工合作,遂成为吾人之生命力。先能放射,而后能摄取。若放射力一日枯竭,则摄取力亦同归于尽矣。譬如人家有许多钱财,藏在库裡,按时搬出若干,放在外面备用,此即所谓放射力也。况有钱财在手边,即可购买各种日用必需之物,并且可以修理屋宇,装饰门庭,此即所谓摄取力也。但钱财虽多,经过数十年之消费,总有穷尽。等到钱财用完,购买力亦同时消灭,于是门庭衰败,屋宇摧残矣。

放射作用,由内而外;摄取作用,由外而内。放射是精神一方面事,摄取是物质一方面事。细的叫做精神,粗的叫做物质。其实非妄,凡眼耳鼻舌身意之活动,五脏六腑之功能,有放射力于中主持。无放射力,即无摄取力;无摄取力,即无生命力。虽有饮食、空气并各种补药,亦不能一日活矣。若要长生续命,须要做一个极高妙的功夫,添补脑髓之放射力,方有把握。

寻常安定重心之静功,只节制身中之放射力,使其慢慢放射,少少放射,而不能添补已经放射数十年快要放尽之原动力也。寻常导引、吐纳之动功,只能帮助身中之摄取力。譬如拿钱到外面购买各种日用必需物品,雇舟车搬运到家中。一朝老本钱用完,无力购买时,外面物品虽多,不能为我所有。仅用舟车,徒劳往返,何济于事?岂非犯了丹经上所谓“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之弊耶?故普通人却病延龄,君子学说已足以应付,可不必深求。若为自己修养起见,似宜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愚五十年来,于命功上研究所得,当以此为最上乘。国内学道人士,限于程度,无可与言者,今日第一次为君言之。以上的学说,乃甯于以往五十八年中,所共阅读的一万几千卷书籍(如道藏、佛藏、丹经、子书、医书、科学、哲学、笔记、小说、杂志等)融会贯通,并亲身实验,又同时参考国内外许多学道者之经过事实,而后下的一个结论。凡讲命功,无有高于此者。再高即越出命功范围,完全偏于心性方面,不能达到长生之目的,止可成佛成道、入灭归空而已。若低于此,亦不能达到长生之目的,只可以却病健康,终其天年而已。

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究竟是什麽东西?这就是丹经上所谓先天炁。虽也是物质,但非科学家所指定之物质;虽似乎精神,又不是哲学家所表示的心灵。这个东西,介于心灵和物质的中间,两方面都能够联络。仅有心灵而无物质,不成为肉体之人;仅有肉体而无心灵,亦不能成为完全之人。必得心灵与肉体合作,方能维持吾人有思想有意识之生命。

尚有最宝贵的经验数十条,未能一一笔录。俟有机会,再谋补充。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三十日

撄宁自记

附录:去病延龄方便法

不是专门修炼,而仅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者,可用此法,保能如愿。

早晨天微明即起,静坐两点钟。然后洗脸,吃饭,做事。夜间亥时下四刻、子时上四刻,静坐两点钟,然后再睡下。每日早晚,共计静坐四小时已足,不必增加钟点。只要有恒心,日日如此,勿使间断,并无妨于做事时间。

【释读】刻,古人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人用钟錶计时,一小时分为四刻。亥时下四刻,指夜间10点至11点之间;子时上四刻,指夜间11点至12点之间。二者相加,共为两个小时。

冬季夜长昼短,早晨宜在天明以前即起,坐到日出后为止。性急不耐久坐者,起首只坐半点钟,后来渐渐增加到一点钟,再渐渐坐到一点半钟,再增加到两点钟为止,以后即不再增加。

【释读】这裡所说的增加到两个半小时为止,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每次的静坐时间不低于半个小时即可。

当静坐时,毋须守窍,毋须运气,毋须止念,毋须迴光返照,毋须存想丹田,毋须舌搭天桥,手扣合同,毋须眼观鼻,鼻观心,毋须其他一切花样。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 像一尊泥塑木雕的菩萨样子,即为合法。两腿或盘或垂,眼睛或开或闭,那些都可以随便。至于两手,或安放在中间,或分置于左右,更不成问题。惟周身衣服不宜束缚太紧,裤带要解鬆,坐垫要柔软而厚富于弹性,勿使身体有丝毫不舒适之处。蚊虫、臭虫、跳蚤等类,皆要驱除乾淨。坐长久了,能把自己身体忘记最好。

【释读】这裡所讲的静坐方法,是不用任何方法的方法,因而较为方便。但是静坐的最终目标,是要把自己的身体忘掉。

若嫌杂念太多,用数息法亦可。其实杂念与静坐是两件事,杂念并不妨碍静坐。只要身体静坐不动,杂念听其自然亦无妨(最好是身、口、意三不动,但意不动甚难,先求身、口不动,再渐渐调伏意识可也)。

【释读】身不动,即全身放鬆,外面不动。口不动,即抿口合齿,舌抵上齶。意不动,即一念不生,万虑皆空。

每次开始静坐之前,及静坐完毕之后,宜兼做全体运动。动功与静功相辅而行,方无流弊。偏于静坐不动,亦非善法。寻常做事、作工、走路之动,乃消耗体力之劳动,不是增加体力的运动,勿以劳动代替运动。

【释读】寻常劳动,做完会累;动功之动,做完更有精神。

所谓人生者,究竟什麽一回事?揭穿了说,不过就是“饮食男女”四个字。其他一切事业,都是为这四个字而经营的。所以孔夫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之说,见于《礼记》)仙学家对于饮食男女,确有彻底解决之法,然非普通人所能奉行。若仅为去病延龄计,饮食一层,可参考《学仙必成》第三步各条,已够应用。但不宜每餐吃得太饱,弄成胃病。男女之事,要有节制,不可任意胡为。特将禁忌各条,开列如下,为有志养生及改良人种者之一助。

【释读】这裡所讲,即是饮食男女的问题,是对平常人说法,故与前文所讲有所不同。

关于天气的:

冷天非火炉不暖时,热天单衣尚要出汗时,霉天潮湿气重时,狂风暴雨时,震雷闪电时。

关于节令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关于纪念的:

父母兄长忌日,岳父岳母忌日(此是女方的关係)。

关于人事的:

出远门辛苦初归时,处逆境胸怀鬱闷时,负重任工作紧张时,遭危险惊魂不定时,

悲哀之后,愤怒之后,劳力之后,劳心之后,酒醉之后,饱餐之后,疾病之后,居丧之后。

关于年龄的:

(此是就中国人身体而言,外国人身体比中国人强,可以加增一倍或两倍。)

二十岁以外一星期一次,三十岁以外两星期一次,四十岁以外三星期一次,五十岁以外四星期一次,六十岁以外绝对禁止。(虽以星期为标准,但到期若遇上文所列各种禁忌,则宜改期,不是到期决定要做。总而言之,这件事是亏本的生意,能少做最好。)

【释读】这裡所谈,亦是仅就本世纪四十年代国人体质而言。今人体质与彼大大不同,因而不可死搬硬套,但是也要注意做到节制。

关于女方的:

月经期内,怀孕期内,产后三个月期内,年过五十,月经断绝以后,绝对禁止。

白带病太重时,子宫病未癒时。

烟酒能戒断最好,否则宜有选择。酒类只有啤酒、葡萄酒、绍兴酒、甜米酒可吃,烧酒、高梁酒、白兰地酒伤人。捲烟粗劣味辣者伤人,雪茄烟亦伤人。

为圣为贤,修仙学道,皆从克制情欲下手。可见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进之路,能开堕落之门。不必高谈阔论,浅而言之,仅求健康长寿,亦非克制情欲不可。世间有岁月清閒、室家和美、享大年、无疾而终者,皆情欲淡薄之人,而非肆情纵欲之辈所能妄冀。

动静两种功夫,做长久了,各种病症,渐次痊癒。自己觉得精神充足,体力康强,这就是极大的效验,不必问身内有无特别景象发生,儘管照旧向前做去。偶或身中果真有异乎寻常的景象,切不可胡乱运转。一面要小心护持,勿受惊骇,勿犯色欲;一面要请教诸位同志道友,仔细讨论,用什麽方法应付。若急切求不到应付之法,只好暂停止做功,勿再前进,俟将来有法应付时,再继续行功,否则恐不免弄出病来。

以上各条,似乎平淡无奇,实为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果能依法奉行,决定可以达到目的,诸君幸勿轻视。无论少年中年,若认为这种办法是人生所必需的,要做就做,不必有所期待。光阴像流水一样的过去,转眼身体衰老,百病丛生,再想用功,已嫌迟了。《黄帝内经》曰:“夫乱已成而后治之,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按:此本乃笔者珍藏,后胡海牙老师索阅并複印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