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27 阅读4分钟

开启掘金成长之旅!这是我参与「掘金日新计划 · 12 月更文挑战」的第11天,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数据库

第一章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叫做数据。

例如小明的数学成绩是95分,那么这个95分就是一个描述事物的数据,数据不仅仅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是图像、图形、声音等,但是所有数据都是以数字化存储到计算机中的。

  •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的集合。因此数据库的特点是: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它主要用于管理数据库,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及相关操作等,而数据库则是单纯的存储已经分类好的数据。
    • 数据定义功能(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DDL,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对数据对象进行定义,比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学号,姓名,班级等这些数据对象。)。
    • 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功能(数据如何分类组织,并且存储到指定位置,以及如何管理这些数据,以保证数据更安全,更快捷的访问)。
    • 数据操纵功能(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用户可以使用DML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例如可以进行插入、删除,查询,更新操作。)。
    •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以及数据库发生故障后的恢复,例如数据中出现脏读,重复读,或者执行语句出现问题,数据需要重新回滚到之前正常的样子。)。
    • 数据库的维护和建立功能(数据库初始化数据的录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恢复功能等。)。
  •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image.png

以上是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架构。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对应的数据库模型,比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张学生表,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例如录入功能,来将学生信息录入到这张指定的学生表中。

image.png

数据库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位置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 人工管理阶段:此阶段计算机的存储都是以例如纸带这类东西作为存储介质的,有孔为1,无孔为0等,因此像这类介质,一旦有新的需求,这个存储介质就没用了,也就是数据无法保存下来,同时这类数据无法管理,比如数据库模型的建立、数据的更新,插入等,都需要程序员自己手动完成,非常麻烦,无法像应用程序管理数据那么方便。数据无法共享,不同的需求出现重复的属性无法相互共享。只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数据。数据也不具有独立性,数据和应用程序是绑定在一起的,一旦应用程序没有了,数据也就没有了。
  • 文件系统阶段:由于有了文件作为存储介质(文件是存储在硬盘中的),因此这个阶段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被长期保存下来,可以利用文件系统分类管理数据,但是数据之间还是无法被共享,每一个文件都是独立的,一个文件只能用于指定的需求,独立性差,因此当文件之间有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共享,冗余度较高,增重计算机存储负担。
  • 数据库系统阶段:这时候,有了数据库的诞生,就可以很方便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可以进行结构化设计,不同的程序可以共享一个数据库,共享性高,同时冗余度低,还方便扩充独立性高,一个数据库可以供不同程序使用。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统一进行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