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协议

43 阅读14分钟

DNS 服务器

在网络世界,也是这样的。你肯定记得住网站的名称,但是很难记住网站的 IP 地址,因而也需要一个地址簿,就是DNS 服务器

由此可见,DNS 在日常生活中多么重要。每个人上网,都需要访问它,但是同时,这对它来讲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一旦它出了故障,整个互联网都将瘫痪。另外,上网的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如果大家都去同一个地方访问某一台服务器,时延将会非常大。因而,DNS 服务器,一定要设置成高可用、高并发和分布式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树状的层次结构

image.png

  • 根 DNS 服务器 :返回顶级域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顶级域 DNS 服务器:返回权威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权威 DNS 服务器 :返回相应主机的 IP 地址

DNS 解析流程

为了提高 DNS 的解析性能,很多网络都会就近部署 DNS 缓存服务器。于是,就有了以下的 DNS 解析流程。

  1. 电脑客户端会发出一个 DNS 请求,问 *.163.com 的 IP 是多少,并发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本地 DNS)。那本地域名服务器 (本地 DNS) 是什么呢?如果是通过 DHCP 配置,本地 DNS 由你的网络服务商(ISP),如电信、移动等自动分配,它通常就在你网络服务商的某个机房。
  2. 本地 DNS 收到来自客户端的请求。你可以想象这台服务器上缓存了一张域名与之对应 IP 地址的大表格。如果能找到 *.163.com,它直接就返回 IP 地址。如果没有,本地 DNS 会去问它的根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次的,全球共有 13 套。它不直接用于域名解析,但能指明一条道路。
  3. 根 DNS 收到来自本地 DNS 的请求,发现后缀是 .com,*.163.com,这个域名是由.com 区域管理,我给你它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4. 本地 DNS 转向问顶级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如 .com、.net、 .org 这些一级域名,它负责管理二级域名,比如 163.com,所以它能提供一条更清晰的方向。
  5. 顶级域名服务器说:“我给你负责 *.163.com 区域的权威 DNS 服务器的地址,你去问它应该能问到。”
  6. 本地 DNS 转向问权威 DNS 服务器:问*.163.com 对应的 IP 是多少?”163.com 的权威 DNS 服务器,它是域名解析结果的原出处。为啥叫权威呢?就是我的域名我做主。
  7. 权限 DNS 服务器查询后将对应的 IP 地址 X.X.X.X 告诉本地 DNS。
  8. 本地 DNS 再将 IP 地址返回客户端,客户端和目标建立连接。

负载均衡

站在客户端角度,这是一次DNS 递归查询过程。 因为本地 DNS 全权为它效劳,它只要坐等结果即可。在这个过程中,DNS 除了可以通过名称映射为 IP 地址,它还可以做另外一件事,就是负载均衡

DNS 首先可以做内部负载均衡

例如,一个应用要访问数据库,在这个应用里面应该配置这个数据库的 IP 地址,还是应该配置这个数据库的域名呢?显然应该配置域名,因为一旦这个数据库,因为某种原因,换到了另外一台机器上,而如果有多个应用都配置了这台数据库的话,一换 IP 地址,就需要将这些应用全部修改一遍。但是如果配置了域名,则只要在 DNS 服务器里,将域名映射为新的 IP 地址,这个工作就完成了,大大简化了运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例如,某个应用要访问另外一个应用,如果配置另外一个应用的 IP 地址,那么这个访问就是一对一的。但是当被访问的应用撑不住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部署多个。但是,访问它的应用,如何在多个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只要配置成为域名就可以了。在域名解析的时候,我们只要配置策略,这次返回第一个 IP,下次返回第二个 IP,就可以实现负载均衡了。

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是,DNS 还可以做全局负载均衡

为了保证我们的应用高可用,往往会部署在多个机房,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 IP 地址。当用户访问某个域名的时候,这个 IP 地址可以轮询访问多个数据中心。如果一个数据中心因为某种原因挂了,只要在 DNS 服务器里面,将这个数据中心对应的 IP 地址删除,就可以实现一定的高可用。

另外,我们肯定希望北京的用户访问北京的数据中心,上海的用户访问上海的数据中心,这样,客户体验就会非常好,访问速度就会超快。这就是全局负载均衡的概念。

传统 DNS 存在哪些问题?

1. 域名缓存问题

它可以在本地做一个缓存,也就是说,不是每一个请求,它都会去访问权威 DNS 服务器,而是访问过一次就把结果缓存到自己本地,当其他人来问的时候,直接就返回这个缓存数据。

另外,有的运营商会把一些静态页面,缓存到本运营商的服务器内,这样用户请求的时候,就不用跨运营商进行访问,这样既加快了速度,也减少了运营商之间流量计算的成本。在域名解析的时候,不会将用户导向真正的网站,而是指向这个缓存的服务器。很多情况下是看不出问题的,但是当页面更新,用户会访问到老的页面,问题就出来了。

再就是本地的缓存,往往使得全局负载均衡失败,因为上次进行缓存的时候,缓存中的地址不一定是这次访问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如果把这个地址返回给客户,那肯定就会绕远路。

2. 域名转发问题

缓存问题还是说本地域名解析服务,还是会去权威 DNS 服务器中查找,只不过不是每次都要查找。

这样的问题是,如果是 A 运营商的客户,访问自己运营商的 DNS 服务器,如果 A 运营商去权威 DNS 服务器查询的话,权威 DNS 服务器知道你是 A 运营商的,就返回给一个部署在 A 运营商的网站地址,这样针对相同运营商的访问,速度就会快很多。

但是 A 运营商偷懒,将解析的请求转发给 B 运营商,B 运营商去权威 DNS 服务器查询的话,权威服务器会误认为,你是 B 运营商的,那就返回给你一个在 B 运营商的网站地址吧,结果客户的每次访问都要跨运营商,速度就会很慢。

3. 出口 NAT 问题

前面讲述网关的时候,我们知道,出口的时候,很多机房都会配置NAT,也即网络地址转换,使得从这个网关出去的包,都换成新的 IP 地址,当然请求返回的时候,在这个网关,再将 IP 地址转换回去,所以对于访问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一旦做了网络地址的转换,权威的 DNS 服务器,就没办法通过这个地址,来判断客户到底是来自哪个运营商,而且极有可能因为转换过后的地址,误判运营商,导致跨运营商的访问。

4. 域名更新问题

本地 DNS 服务器是由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商独立部署的。对域名解析缓存的处理上,实现策略也有区别,有的会偷懒,忽略域名解析结果的 TTL 时间限制,在权威 DNS 服务器解析变更的时候,解析结果在全网生效的周期非常漫长。但是有的时候,在 DNS 的切换中,场景对生效时间要求比较高。

例如双机房部署的时候,跨机房的负载均衡和容灾多使用 DNS 来做。当一个机房出问题之后,需要修改权威 DNS,将域名指向新的 IP 地址,但是如果更新太慢,那很多用户都会出现访问异常。

5. 解析延迟问题

DNS 的查询过程需要递归遍历多个 DNS 服务器,才能获得最终的解析结果,这会带来一定的时延,甚至会解析超时。

HTTPDNS 的工作模式

既然 DNS 解析中有这么多问题,那怎么办呢?难不成退回到直接用 IP 地址?这样显然不合适,所以就有了HTTPDNS

HTTPNDS 其实就是,不走传统的 DNS 解析,而是自己搭建基于 HTTP 协议的 DNS 服务器集群,分布在多个地点和多个运营商。当客户端需要 DNS 解析的时候,直接通过 HTTP 协议进行请求这个服务器集群,得到就近的地址。

这就相当于每家基于 HTTP 协议,自己实现自己的域名解析,自己做一个自己的地址簿,而不使用统一的地址簿。但是默认的域名解析都是走 DNS 的,因而使用 HTTPDNS 需要绕过默认的 DNS 路径,就不能使用默认的客户端。使用 HTTPDNS 的,往往是手机应用,需要在手机端嵌入支持 HTTPDNS 的客户端 SDK。

下面我来解析一下HTTPDNS 的工作模式

在客户端的 SDK 里动态请求服务端,获取 HTTPDNS 服务器的 IP 列表,缓存到本地。随着不断地解析域名,SDK 也会在本地缓存 DNS 域名解析的结果。

当手机应用要访问一个地址的时候,首先看是否有本地的缓存,如果有就直接返回。这个缓存和本地 DNS 的缓存不一样的是,这个是手机应用自己做的,而非整个运营商统一做的。如何更新、何时更新,手机应用的客户端可以和服务器协调来做这件事情。

如果本地没有,就需要请求 HTTPDNS 的服务器,在本地 HTTPDNS 服务器的 IP 列表中,选择一个发出 HTTP 的请求,会返回一个要访问的网站的 IP 列表。

手机客户端自然知道手机在哪个运营商、哪个地址。由于是直接的 HTTP 通信,HTTPDNS 服务器能够准确知道这些信息,因而可以做精准的全局负载均衡。

当然,当所有这些都不工作的时候,可以切换到传统的 LocalDNS 来解析,慢也比访问不到好。那 HTTPDNS 是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的呢?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大问题。一是解析速度和更新速度的平衡问题,二是智能调度的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是 HTTPDNS 的缓存设计和调度设计。

HTTPDNS 的缓存设计

解析 DNS 过程复杂,通信次数多,对解析速度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加快解析,因而有了缓存,但是这又会产生缓存更新速度不及时的问题。最要命的是,这两个方面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也即本地 DNS 服务器手中,它不会为你定制,你作为客户端干着急没办法。

而 HTTPDNS 就是将解析速度和更新速度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一方面,解析的过程,不需要本地 DNS 服务递归的调用一大圈,一个 HTTP 的请求直接搞定,要实时更新的时候,马上就能起作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解析速度,本地也有缓存,缓存是在客户端 SDK 维护的,过期时间、更新时间,都可以自己控制。

HTTPDNS 的缓存设计策略也是咱们做应用架构中常用的缓存设计模式,也即分为客户端、缓存、数据源三层。

  • 对于应用架构来讲,就是应用、缓存、数据库。常见的是 Tomcat、Redis、MySQL。
  • 对于 HTTPDNS 来讲,就是手机客户端、DNS 缓存、HTTPDNS 服务器。

只要是缓存模式,就存在缓存的过期、更新、不一致的问题,解决思路也是很像的。

例如 DNS 缓存在内存中,也可以持久化到存储上,从而 APP 重启之后,能够尽快从存储中加载上次累积的经常访问的网站的解析结果,就不需要每次都全部解析一遍,再变成缓存。这有点像 Redis 是基于内存的缓存,但是同样提供持久化的能力,使得重启或者主备切换的时候,数据不会完全丢失。

SDK 中的缓存会严格按照缓存过期时间,如果缓存没有命中,或者已经过期,而且客户端不允许使用过期的记录,则会发起一次解析,保障记录是更新的。

解析可以同步进行,也就是直接调用 HTTPDNS 的接口,返回最新的记录,更新缓存;也可以异步进行,添加一个解析任务到后台,由后台任务调用 HTTPDNS 的接口。

同步更新优点是实时性好,缺点是如果有多个请求都发现过期的时候,同时会请求 HTTPDNS 多次,其实是一种浪费。

同步更新的方式对应到应用架构中缓存的Cache-Aside 机制,也即先读缓存,不命中读数据库,同时将结果写入缓存。

异步更新优点是,可以将多个请求都发现过期的情况,合并为一个对于 HTTPDNS 的请求任务,只执行一次,减少 HTTPDNS 的压力。同时可以在即将过期的时候,就创建一个任务进行预加载,防止过期之后再刷新,称为预加载

它的缺点是当前请求拿到过期数据的时候,如果客户端允许使用过期数据,需要冒一次风险。如果过期的数据还能请求,就没问题;如果不能请求,则失败一次,等下次缓存更新后,再请求方能成功。

异步更新的机制对应到应用架构中缓存的Refresh-Ahead 机制,即业务仅仅访问缓存,当过期的时候定期刷新。在著名的应用缓存 Guava Cache 中,有个 RefreshAfterWrite 机制,对于并发情况下,多个缓存访问不命中从而引发并发回源的情况,可以采取只有一个请求回源的模式。在应用架构的缓存中,也常常用数据预热或者预加载的机制。

HTTPDNS 的调度设计

由于客户端嵌入了 SDK,因而就不会因为本地 DNS 的各种缓存、转发、NAT,让权威 DNS 服务器误会客户端所在的位置和运营商,而可以拿到第一手资料。

客户端,可以知道手机是哪个国家、哪个运营商、哪个省,甚至哪个市,HTTPDNS 服务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最佳的服务节点返回。

如果有多个节点,还会考虑错误率、请求时间、服务器压力、网络状况等,进行综合选择,而非仅仅考虑地理位置。当有一个节点宕机或者性能下降的时候,可以尽快进行切换。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客户端使用 HTTPDNS 返回的 IP 访问业务应用。客户端的 SDK 会收集网络请求数据,如错误率、请求时间等网络请求质量数据,并发送到统计后台,进行分析、聚合,以此查看不同的 IP 的服务质量。

服务端,应用可以通过调用 HTTPDNS 的管理接口,配置不同服务质量的优先级、权重。HTTPDNS 会根据这些策略综合地理位置和线路状况算出一个排序,优先访问当前那些优质的、时延低的 IP 地址。

HTTPDNS 通过智能调度之后返回的结果,也会缓存在客户端。为了不让缓存使得调度失真,客户端可以根据不同的移动网络运营商 WIFI 的 SSID 来分维度缓存。不同的运营商或者 WIFI 解析出来的结果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