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及用法
二分查找针对的是一个有序的数据集合,查找思想有点类似分治思想。每次都通过跟区间的中间元素对比,将待查找的区间缩小为之前的一半,直到找到要查找的元素,或者区间被缩小为 0。
时间复杂度
我们假设数据大小是 n,每次查找后数据都会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也就是会除以 2。最坏情况下,直到查找区间被缩小为空,才停止。
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 n/2k=1 时,k 的值就是总共缩小的次数。而每一次缩小操作只涉及两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所以,经过了 k 次区间缩小操作,时间复杂度就是 O(k)。通过 n/2k=1,我们可以求得 k=log2n,所以时间复杂度就是 O(logn)。
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时间复杂度,有的时候甚至比时间复杂度是常量级 O(1) 的算法还要高效,因为用大 O 标记法表示时间复杂度的时候,会省略掉常数、系数和低阶。对于常量级时间复杂度的算法来说,O(1) 有可能表示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常量值,比如 O(1000)、O(10000)。所以,常量级时间复杂度的算法有时候可能还没有 O(logn) 的算法执行效率高。
二分查找应用场景的局限性
二分查找依赖的是顺序表结构,简单点说就是数组
那二分查找能否依赖其他数据结构呢?比如链表。答案是不可以的,主要原因是二分查找算法需要按照下标随机访问元素。数组按照下标随机访问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 O(1),而链表随机访问的时间复杂度是 O(n)。所以,如果数据使用链表存储,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就会变得很高。
二分查找针对的是有序数据
二分查找对这一点的要求比较苛刻,数据必须是有序的。如果数据没有序,我们需要先排序。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最低是 O(nlogn)。所以,如果我们针对的是一组静态的数据,没有频繁地插入、删除,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排序,多次二分查找。这样排序的成本可被均摊,二分查找的边际成本就会比较低。
数据量太小不适合二分查找
如果要处理的数据量很小,完全没有必要用二分查找,顺序遍历就足够了。比如我们在一个大小为 10 的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不管用二分查找还是顺序遍历,查找速度都差不多。只有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二分查找的优势才会比较明显。
数据量太大也不适合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的底层需要依赖数组这种数据结构,而数组为了支持随机访问的特性,要求内存空间连续,对内存的要求比较苛刻。
基础写法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a[mid] == value) {
return mid;
} else if (a[mid] < value) {
low = mid + 1;
} else {
high = mid - 1;
}
}
return -1;
}
low、high、mid 都是指数组下标,其中 low 和 high 表示当前查找的区间范围,初始 low=0, high=n-1。mid 表示[low, high]的中间位置。我们通过对比 a[mid]与 value 的大小,来更新接下来要查找的区间范围,直到找到或者区间缩小为 0,就退出.
需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循环退出条件
注意是 low<=high,而不是 low.
假设数组arr[0,1,2],我们要查找数字2,第一步low=0,high=2得到mid=1,则此时arr[mid]<2,所以使low=low+1=2,因此得到low=high=2的情况,所以可以看出如果不用<=的话,low=high就直接退出循环,还怎么在循环中判断是否找到了2.
mid 的取值
实际上,mid=(low+high)/2 这种写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 low 和 high 比较大的话,两者之和就有可能会溢出。改进的方法是将 mid 的计算方式写成 low+(high-low)/2。更进一步,如果要将性能优化到极致的话,我们可以将这里的除以 2 操作转化成位运算 low+((high-low)>>1)。因为相比除法运算来说,计算机处理位运算要快得多。
low 和 high 的更新
low=mid+1,high=mid-1。注意这里的 +1 和 -1,如果直接写成 low=mid 或者 high=mid,就可能会发生死循环。比如,当 high=3,low=3 时,如果 a[3]不等于 value,就会导致一直循环不退出。
二分查找的一些变体
变体一:查找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比如下面这样一个有序数组,其中,a[5],a[6],a[7]的值都等于 8,是重复的数据。我们希望查找第一个等于 8 的数据,也就是下标是 5 的元素。
如果使用基本的二分查找代码实现,首先拿 8 与区间的中间值 a[4]比较,8 比 6 大,于是在下标 5 到 9 之间继续查找。下标 5 和 9 的中间位置是下标 7,a[7]正好等于 8,所以代码就返回了。尽管 a[7]也等于 8,但它并不是我们想要找的第一个等于 8 的元素,因为第一个值等于 8 的元素是数组下标为 5 的元素。基于以上对代码进行一些改造.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1);
if (a[mid] > value) {
high = mid - 1;
} else if (a[mid] < value) {
low = mid + 1;
} else {
// 重点
if ((mid == 0) || (a[mid - 1] != value)) return mid;
else high = mid - 1;
}
}
return -1;
}
a[mid]跟要查找的 value 的大小关系有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对于 a[mid]>value 的情况,我们需要更新 high= mid-1;对于 a[mid]<value 的情况,我们需要更新 low=mid+1。这两点都很好理解。那当 a[mid]=value 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我们查找的是任意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当 a[mid]等于要查找的值时,a[mid]就是我们要找的元素。但是,如果我们求解的是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当 a[mid]等于要查找的值时,我们就需要确认一下这个 a[mid]是不是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看重点行代码,如果 mid 等于 0,那这个元素已经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那它肯定是我们要找的;如果 mid 不等于 0,但 a[mid]的前一个元素 a[mid-1]不等于 value,那也说明 a[mid]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如果经过检查之后发现 a[mid]前面的一个元素 a[mid-1]也等于 value,那说明此时的 a[mid]肯定不是我们要查找的第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那我们就更新 high=mid-1,因为要找的元素肯定出现在[low, mid-1]之间。
变体二:查找最后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1);
if (a[mid] > value) {
high = mid - 1;
} else if (a[mid] < value) {
low = mid + 1;
} else {
//重点
if ((mid == n - 1) || (a[mid + 1] != value)) return mid;
else low = mid + 1;
}
}
return -1;
}
看重点行代码,如果 a[mid]这个元素已经是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了,那它肯定是我们要找的;如果 a[mid]的后一个元素 a[mid+1]不等于 value,那也说明 a[mid]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后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如果我们经过检查之后,发现 a[mid]后面的一个元素 a[mid+1]也等于 value,那说明当前的这个 a[mid]并不是最后一个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我们就更新 low=mid+1,因为要找的元素肯定出现在[mid+1, high]之间。
变体三:查找第一个大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第一个大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比如,数组中存储的这样一个序列:3,4,6,7,10。如果查找第一个大于等于 5 的元素,那就是 6。
public int bsearch(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1);
if (a[mid] >= value) {
// 重点
if ((mid == 0) || (a[mid - 1] < value)) return mid;
else high = mid - 1;
} else {
low = mid + 1;
}
}
return -1;
}
如果 a[mid]小于要查找的值 value,那要查找的值肯定在[mid+1, high]之间,所以,我们更新 low=mid+1。对于 a[mid]大于等于给定值 value 的情况,我们要先看下这个 a[mid]是不是我们要找的第一个值大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如果 a[mid]前面已经没有元素,或者前面一个元素小于要查找的值 value,那 a[mid]就是我们要找的元素。这段逻辑对应的代码是重点行。如果 a[mid-1]也大于等于要查找的值 value,那说明要查找的元素在[low, mid-1]之间,所以,我们将 high 更新为 mid-1。
变体四:查找最后一个小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
查找最后一个小于等于给定值的元素。比如,数组中存储了这样一组数据:3,5,6,8,9,10。最后一个小于等于 7 的元素就是 6。
public int bsearch7(int[] a, int n, int value) {
int low = 0;
int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1);
if (a[mid] > value) {
high = mid - 1;
} else {
if ((mid == n - 1) || (a[mid + 1] > value)) return mid;
else low = mid + 1;
}
}
return -1;
}
引用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分查找
@Veito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