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第5天早上6点,醒来后并不洗漱,去到大嘎嘎(外公)的书房,开始一篇读书笔记的创作。
前天晚上在这个房间,我和阿妮与大嘎嘎小嘎嘎(外婆)打了两小时麻将。大嘎嘎输1块,我输8块,阿妮输了30。小嘎嘎一个人赢。
麻将桌上盖一块正方形光滑的板,上面铺一块干净朴素的桌布。麻将桌变成了我的书桌。
桌子上放一台电脑,一本书。
书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半个月前送我的。编辑当时在知乎上给我发了一条私信:“您好,看到您有在知乎写过《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这本书的读后感想,内容写得很棒。这本书目前出了第二版,这边想邀请您也写写这本书的书评,在知乎平台发表回答或文章,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这边会提供稿费或书籍。这边可以先邮寄一本给您过目……”
中秋收到书后,我将它背到深圳又背回重庆再带到巫溪,只要有时间,便拿出来读一读。是的,可读不可读、想看不想看的那些时间,都用来看这本书。
说起来,我似乎已经好久没有从头到尾看完一本纸质书了。窝在沙发、躺在床上,坐在深圳机场的候机厅与爷爷种的柚子树下,手捧纸质书,我都感觉张扬。
张扬中带着满满期待、好奇与不确信。期待人生第一笔稿费,好奇交稿之后投稿、获得稿酬的流程;不确信的是自己读书笔记的质量,以及“是真的吗?”
已经收到书,肯定是真的。
5号晚上回了麻柳,村子里的夜晚,是极其安静的,轰鸣、叫卖与听不清的音乐,统统都没有。雨打树叶声、田里的很多虫鸣,听的清清楚楚;虫子集体失声的瞬间,万籁俱静。好一个适合睡觉的夜晚。
晚上睡的更早,早上也就醒的更早。国庆第6天早上5点,我开始对读书笔记做最后的修改;6点一刻,我将稿子发给了编辑。
之后两天,是并没有收到编辑回复的。我猜编辑大大应该跟我一样,正休着国庆长假;我脑子中自然地浮现出沈从文先生描述他催稿费、预支稿酬的片段。
没想到,我也能跟沈先生一样——体验一下等稿费的感受。只是我的版本并不愁苦,是期待居多;忐忑,也有一些,是那种担心期望落空的“一上二下”。
是的,编辑也是休国庆的。
他上班的那天,我将读书笔记发在知乎的一个问题下面;过两天,我将银行卡号发过去;再过两周,我收到人生第一笔稿费——600元。
6号,是我和阿妮上重庆的日子。早上8点半,早餐与以往——一大碗美味香肠面——不一样,是满满的一大桌菜。其中一道清炖鸡汤,鸡肉一扯即烂、入口则化,是爷爷嗲嗲(奶奶)早上4点多起床杀鸡炖出来的。我本以为,5点起床的我已经很早。
9点半从麻柳出发,后座上放着两袋洋芋块块,一袋是阿妮的,一袋是我的。小嘎嘎说:“我把嘞个洋芋块块装成两包,你们一人一袋哦。”
我的那袋洋芋块块,阿妮放进我的背包,让我背到深圳。
每次吃,都感觉香香脆脆,幸福满满,并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