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述 IT 界一段发展历程的上古神书。
书中很多内容现代程序员估计都不知道了,比如书名 Borland 公司?如果公司不知道,那里面提到的技术栈 Delphi、Pascal 估计也同样陌生。
Borland 公司
Borland 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是一家典型的「技术服务」公司,由两位核心创始人 Philippe Kahn 和 Anders Hejlsberg 在 1983 年建立,鼎盛时期凭一己之力和微软抗衡数年之久,那时候 Oracle 还是小公司,那时的微软已经凭借 windows 操作系统和 office 在市场横行,但依然对 Borland 难以抗衡,最后甚至通过非常规的挖墙脚方式,不断打压这为强劲的对手,Borland 的实力可见一斑。
天才程序员 Anders Hejlsberg
Anders Hejlsberg 并没有显赫的学历,行事低调,大家对此此人陌生,但绝对不会对他的作品陌生,按照时间的逆序 TypeScript、C#、Delphi 都是他的作品,他是 Borland 的核心创始人,在此期间研发了 Delphi,后被微软比尔盖茨亲自挖角(这又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微软开发 C#,以及现在的 TypeScript。
Anders Hejlsberg 技术深邃,兼顾广度和深度,可能是当年的第一高手,深受 IT 界的敬仰。为什么说是第一?因为软件界的很多高手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唯独 Anders Hejlsberg 同时精通程序语言、编译器技术、开发工具、以及系统架构。只有这种天才才能在当年来发出 Delphi 这样的绝杀利器,让微软难以超越。
后来 Philippe Kahn 被公司踢出董事会,没错和苹果乔布斯一样,创始人被踢出,Anders Hejlsberg 作为技术人的很多研发理念得不到支持,被比尔盖茨挖走,走后其用汇编开发的编译器代码,在很长一段时间,没人能够改动。
当年微软已经过分到用加长版豪华汽车在 Borland 公司门口公开挖角,起初 Anders Hejlsberg 并不为之所动,因为微软的方式无非是一次次的涨薪、涨薪、加股票,而作为技术人的 Anders Hejlsberg 早已财务自由,两家公司在工资上互相加码已经无法打动他,他作为当年的战略级人物,只要挖过来就能影响公司所在技术的市场份额,最后比尔盖茨不得不亲自出马,给这位技术大神开具一份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自由的发展空间。
自古英雄惜英雄,同为天才的比尔盖茨在于与 Anders Hejlsberg 交谈甚欢的情形下,开除了当时三百万以上的年薪和数万的股票,按照当年微软高贵的股票价格计算,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但这并不是打动 Anders Hejlsberg 的原因,主要是比尔盖茨承诺:给其一个研发小组和即所得资源,让他尽情发挥。Anders Hejlsberg 渴望有人能够支持他完成新的研发计划和想法,这次比尔盖茨抓住了这个需求并给予了充分满足,看,对待天才,终究不能仅用金钱来吸引,要靠靠自由和个人实现。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Anders Hejlsberg 不负众望,在微软再次登上了职业生涯的另一个巅峰,研发的 C# 是微软反击 Java 的重要武器,近几年研发了 TypeScript,天才程序员总是发明上帝级别的工具。
IT 历史不断重复
现在 IT 界关于研发、市场的坑,在当年就已经反复出现,比如:
- 不懂技术的总裁急于发版,导致 bug 众多,市场锐减
- 懂技术的创始人性格暴躁,直接干涉一线研发
- 新职业经理人想改头换面包揽功绩,用更换公司名的方式试图建立新的起点,在当年却没意识到最基本的用户心智,最终一地鸡毛
- 那时的程序员还很幼稚,技术分享时,面对对竞争对手的提问,也和盘托出,结果很快被超越
- 职业经理人果然是职业的,只想收割一笔,取得名利,只有创始人是真正一心一意,而创始人往往又视野受限,在公司不同生命历程和市场变化中,缺乏新的认知和理念来进一步推动公司成长
本书出版于 2003 年,作者李维是中国台湾 Borland 公司的首席工程师、资深技术顾问,同事也是 Delphi 专家,由于在 Borland 就职,写下那个年代的一段传奇故事。本书最后写到:
我在撰写本书时,时间已经进入到 2003 年。对许多软件公司来说,2003 年都将是严峻而且即将见分晓的时代... Borland 在庆祝成立 20 年之际是否仍然能够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这都牵动着 Borland 未来的命运...我并不能预测未来...,也许数年之后,还会有人把 Borland 发展 .NET 产品的内部秘密以及在 .NET 平台奋斗的故事再次揭露于世吧。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