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坤心理学课

208 阅读10分钟
**   我是出于什么学习心理学的: 想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求控制别人,但求控制自己。    **

image.png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本章将围绕武志红老师(北大心理学老师)的心理学展开讨论。股神巴菲特他父亲一再对他说, 尊重你的感觉, 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说三道四, 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巴菲特说这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教诲, 深入骨髓后才能做到: 别人贪婪我恐惧, 别人恐惧我贪婪!

我从来不考虑观众的感受 ------ 宫崎骏

image.png

过于揣测别人的想法,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 徳川家康

尊重自己的感觉,一个人的外在现实,是由他的内在意识所决定的。 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的生命, 就会倾向于将自己适当封闭起来,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向世界中自己说了算!

  • 学了心理学, 你会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了解孩子不同阶段心理特征
  • 学了心理学, 你能看懂合作伙伴的意图, 建立理解互信
  • 学了心理学, 你会知道如何融入新的集体,如何巧妙的在团队里争取话语权,如何与同事相处得更好
懂得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 懂得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 不代表对外部的妥协,
而是一个强大自我的生命力展现。

潜意识就是命运

一个男生有过30几次相亲, 最后一次相亲, 一进到房间里, 看到有几个女孩在, 其中一个最丑,他心里一咯噔,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是她啊!!
没想到相亲对象就是她, 但奇怪的是这哥们答应了, 本来他是对相貌很重视的, 何况他以前和初恋女神谈过恋爱, 到现在他都搞不清为何跟她相亲结婚。他觉得是命运, 这种情况非常多, 明明是自己内在意识做的选择,却因为不清楚内在意识到底是什么,所以将结果归因成外在命运。

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

问题在于你在做决定的时候,知不知道某个选择的好处是什么。当问到如果你和非常漂亮的女神一起过日子会怎样, 他想了一会说, 这很好啊, 赏心悦目,还会很爱她,只是难免会自卑,不自在。 说到这答案就出来了, 对他而言, 和女神结婚会被自卑折磨着, 这会很不舒服。 相反和现在妻子一起, 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高兴就吵。 你们当中有的人可能就会说自卑算什么, 能和女神生猴子愿意承受一切

image.png

那是因为你们心理能承受, 而对他而言,这份自卑是他消化不了的毒,他就会回避选择,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 而你称其为命运。

当潜意识被呈现, 命运就被改写了。 ----- 荣格

改变,从体验开始

我们常常觉得某个说法或者某件事有道理, 但真正被触动,是非常难的。

当我发出一个预言后,为了维护“我是对的”这份自恋, 我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些符合我预言的
信息上, 而那些不符合我预言的信息,就被我忽略;
这样以来,我看到的世界,就符合我的预言了。

有个学生成绩一直中等,只能考个普通本科, 后来有一次化学考了全班第一, 他就预言自己能考上985, 因为一次的第一名,突破了他的想象,重新设立了目标,最后就成功考上北大了。这种愿景的改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经常看到有些人说不要给自己设限、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你有多优秀之类的话, 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就需要寻找机会, 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 他们的体验会很容易地感染到你。
这是扩大自己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

罗森塔尔效应

image.png

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 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乡村小学分班, 在18个班中挑选出最有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校方, 这个名单人数占了总数的20%, 8个月后的考试,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显著提高了, 而且性格更自信,求知欲更强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名单是他随机选的!好你个老6!

罗森塔尔提出权威的谎言: 他对于校方是权威,校方对于学生也是权威, 将你很有前途这个谎言传递到实验对象身上, 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对我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就是父母。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比如给孩子起名字,这里头就有父母对孩子的期盼, 钱多多、陈富贵、王二狗!

越封闭越累

什么样的人最累呢? 在古代奴隶肯定是最累的群体之一, 而现如今,不顾自己身体承受力拼命工作的工作狂,也算一个, 甚至累到猝死。这两种都因生活所迫容易理解。
还有一种人什么都不做也非常累? 这类人有的做最简单的工作,有的干脆不工作, 也避开了社交, 有的甚至一个朋友都没有! 他们却总说,很疲惫,很累。 不少人有严重黑眼圈,整体精神面貌很差,看起来真的累得不行的样子。为什么做事最少,交际也最少的人却这么累?
简单的解释就是这类人能量被内耗了, 前阵子《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不是火了吗? 感觉被治疗的人应该就是这类人,成立待久了心理出问题了, 说实话我看了一点感觉没有

image.png

精神分析理论:

自体需要把攻击性指向客体,不然就会转过来指向自体。
这种自我攻击,也就是所谓的内耗,自然会导致一个人很累。

有些女生害怕社交,只想一个人一台电脑静静待在房间宅一辈子,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常常就是我们最渴望、最重要的事。 但她的潜意识是相反的,无比渴望和别人建立关系,靠近别人。人际关系就是连接的需求, 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最基本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带来的负面体验,也是最恐怖的。 长期的饥饿会让一个人的人性发生巨大变化,绝望、无助、怨恨、毁灭。。。

去爱、有意义的忙, 是一种治疗。
你们身边有这种女生吗,请及时联系我接受治疗!!

image.png


个性化、社会化、体系化

在个人成长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一对矛盾:做你自己希望的自己,还是成为社会希望的人。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个性化,后者,可以称为社会化。

经常看到网友感慨,慢慢长大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的人

个性化太过,就可能会与社会脱节,当一个人不能融入社会时,就容易在各个方面出问题,甚至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化太过,一个人会失去自己,当太多人对你交口称赞时,你却会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一些极为宝贵的东西。

社会化太过的一个表现是变得体系化,成为体系的一份子,在体系中求得生存空间,并在心理上依赖体系。甚至你觉得自己只是体系的一分子,而如果剥离体系,不仅难以生存,甚至还会觉得自我出现瓦解的危机。这种体系化,是人的一种异化。

追求个性化,就意味着一个人把自己的真实自我呈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会带来很多危险,其中一个心理危险是,因为呈现的是真实自我,所以真实自我就有被攻击、伤害甚至灭掉的危险。体系化则避免了这种心理危险,将真实自我隐藏,让自己躲在某个体系的背后。

很多人加入某些系统之前凌云壮志,满腔抱负,一腔热血,试图改变系统。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这里让一步,那里让一步,最后深陷系统无法自拔。 最后才意识到系统没改变,自己却变了。

image.png

image.png

一个社会越是中心化、体系化,一个人就越容易为了生存而做职业选择;一个社会越是去中心化、个性化,一个人就越容易为了兴趣而做职业选择。个性化发展足够充分,就不容易落伍;一直以来尊重自己体验的人,有更宽广的职业空间。拿出本心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真诚的深度关系。

正能量 VS 负能量

每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个能量球。当能量球表达一个动力时,如果被客体接住并回馈说这个能量是好的、他喜欢,那么这份中性的能量,就变成了好的能量,如热情和创造力,可统称生命力,也就是正能量;如果能量没有被客体接住,被拒绝或被忽视,这份中性的能量,就变成黑色能量,如愤怒、恨和毁灭欲,可统称破坏力,也就是负能量。

image.png

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回事,区别仅仅是,正能量是被允许、被看见的,而负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许不被看见的。黑色能量有两种表达途径:继续向外指向客体,这是攻击性;不能攻击客体,转而攻击自己,抑郁症就是攻击性指向自己。而当黑色能量能在自体和客体之间流动时,就可以被转化了,转化成生命力。所以,能量被看见后,一切能量都可以转化成好的。这就是关系的意义所在。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棵大树,树冠要伸向天空,而树根要扎根于大地。树冠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正能量;树根也要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所谓的负能量,是黑暗,但如果没有它,看起来再茂盛的大树也可以轻易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