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年总结

75 阅读5分钟

更新完“退一张机票”之后,近一周的每个晚上临睡前,我都在“写”这两周年总结。我想过好多个开头,写下好几版第一句,每次写的时候都认为不算太差,第二天,便全然否定了自己。

这种现象,最近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开始能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写下段落的好坏。写本篇时,我常去查看以前发表的更新,想从过往更新中找出些当时感受。当时感受找到的少,要改进、可优化的点,有许多。

由此,正式开始本篇以前,请允许我对屏幕前的您,再说一次谢谢。谢谢您的关注、阅读与反馈,“我要改名叫嘟嘟,一个用文字分享生活的程序员”,已经在您的宽容陪伴下,进步了些。

时至本周,我坚持更新公众号,满两年了。两年以来,我更新公众号的目的,从最初“想要挣钱的副业”慢慢转变成“督促自己持续学习的工具”。

睡后收入,是一直有一些的,满500位关注到现在,流量主(每篇更新最下方的广告)累积收入190元。这收入在持续下降,去年每月的收入能吃上两碗小面,今年的月收入是只能吃两个煎蛋了。即便如此,每隔半个月看见入账1块2块的银行弹窗提醒,我依然心怀欣喜。

满500位关注之后,我放下对关注数的执念,开始尝试在其它平台做些推广。推广方式于去年整理过一次,相较去年,并无大的变化,主体依然是将在公众号上发表的内容搬运到其它各个平台,只是多了些针对性。

重庆购物狂、小红书、头条,是每一篇都会搬运的。头条上有收益,偶尔有一篇能变成阅读量超1000的“小爆文”,爆的内容大多与生活相关,比如“肠粉店的倒闭”、“我眼中的深圳”等。

掘金是一个程序员社区,上面活跃的用户,绝大部分都是程序员,我将“程序员”相关内容搬运到掘金,并时不时在上面上发一条沸点,说一说当时的阅读、编码感受。

我在知乎建了一个专栏,将每一篇读书笔记都收进去。我偶尔会在知乎回答问题,我发现搬运在书上看到且已经理解的与问题相符的内容,获赞会多一些。

推广,是有一些微小效果的。每隔一段时间,或许十天,或者半个月,我的公众号便会新增一位两位关注。相较收入欣喜的一闪而过,一位关注的到来,我总能高兴许久;被发现,是一件很是开心的事情。

刚开始更新公众号时,总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为了能够有内容输出,我便去看书。每看完一本,便逼自己输出一篇读书笔记作为当周更新,于是慢慢养成一种看书习惯

习惯养成,看的书便多了起来,看的书多些,发现自己就某些看到的现象,比以往能想的多些。每次完成当周更新后,总能有新的想法冒出来,于是不再烦恼没有内容可写。

看的书多些,我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它让我模糊意识到,似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无关高低贵贱,亦无关古今中外。很多的决定,都是在平凡中做出来的。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并非天生,他们也是费了许多气力才达到他们所在高度的。

许多现象,许多知识,许多见解,前人都经历过整理过总结过,整理的结果是一本又一本好书,摆放在各式样的书架上,只待我去发掘。

每读完一本书,我便觉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多了些;于此同时,也更增添许多忐忑,似乎所有的事情,我都理不清本质。

前一段时间,饼干问我《如何读一本书》怎么样,他想买来读一读,我向他说了些我的看法;上一周,老詹问我《曾国藩传》如何,我再说了些我的看法。

分享过程中,对这两本书的有些印象已经模糊,便去翻读书笔记,发现读书笔记中是缺少推荐语的。我需要对我的读书笔记做些优化,除了记下我的感受之外,还应该加上一段推荐语,以作分享之用。

分享,是我创建公众号的初衷,是“刚毕业的我想与你共勉”。我经常(最开始是主动搜索,后来不搜了,知乎常推荐)看到公众号大V关于如何做好公众号的分享,其中见到最多的是“细分”与“专业性”。

我的公众号,想到哪写到哪儿,经历过什么便写什么,是大杂烩,是非专业的。我能成为大V么?

或许大概率是不能的。但因为它,我正在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便很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