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觉的程序猿有必要给自己买一个保险。18年在深圳,连续一个月高强度加班,每天犹如行尸走肉。有一天走在路上,胸闷,感觉心脏跳动的急促,赶紧去找了个便利店买了瓶百岁山,坐着休息了一会儿,缓过来就请假回家休息了一天。2018年,我毕业的第二年,我在网上学习了一些保险知识,19年初回武汉和女朋友一起买了保险。
面对风险我们四种策略:
避免、减轻、转移、接受 而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
例如球星买保险:
- 投保对象:自己的黄金双腿;
- 保费:交给保险公司的钱;
- 保额:一旦因比赛或者其他原因双腿受伤,保险公司赔偿巨额保金;
- 本质:用财务手段转移风险;
- 作用:雪中送炭;
期望值=概率*该事件带来的损失
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
1.社保由两部分构成
- 自付部分-社保内 可保险药品(1.4%)
- 自费部分-社保外
例:我不是药神里面的抗癌药
2.超出自付部分才报销
3.社保需要先行垫付 才能报销
4.营养费,护理费等非医疗费用社保无法报销
5.大病险的局限性
意外,疾病,死亡,是我们人生要面临的三大风险
商业保险的作用:
病有所依,亲有所护,避免二度伤害
买保险:须具体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财务情况,风险偏好,期限配对,年龄等因素以及自身或家庭的风险敝口综合考虑进行相关(保障,养老,理财投资方面)规划。
保险分类
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而人身保险:人寿保险、健康医疗险、意外伤害险、年金保险
人寿保险:
- 按保险责任分: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
- 按保费/额是否可调整:传统寿险、新型寿险(分红、万能、投连险)
健康医疗险:
- 重大疾病险
- 医疗费用保险
- 住院津贴保险
买保险的三原则
原则一
明确自己的需求
资金灵活运用注重投资理财(资产配置)
强制储蓄应对未来生活所需(年金类)
应对死亡风险(保障类)
应对重大疾病风险(保障类)
应对意外风险、弥补医疗费用(保障类)
保障 > 理财 > 意外 > 疾病 > 寿险
原则二
保障全面、保额充足、保费适当
保险产品的价格 = 风险成本 + 经营成本 + 帮你用来储蓄或投资的部分,5%-10%的保费预算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原则三
动态变化 不断完善
第一:先保障后理财,先大人后小孩,优先经济支柱。第二:先搞定能够应对意外、疾病、死亡三大风险的保险产品,再考虑养老;保费与保额量力而行;保险组合有比没有强,有钱再提额。第三: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终身型产品。
意外险 杠杆率最高的
时间界定:合同有效期发生,保险责任期认定
责任界定: 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
杠杆率 = 保额/保费
意外险挑选原则
- 保费高低和年龄无关,和职业有关
- 选择短期消费型意外保险,优先选择承诺可以续保的产品
- 保额最少50万元
分析一款保险产品
首先看保险权益
保额 保费 0免赔 保险责任期
承保年龄 职业 保障期限 保费
重疾险25中常见大病
定额给付型保险,只要确诊,保险公司就会按照规定赔付,买了多家重疾保险可多家保险公司同时赔付
全面的重疾保险:25种国家规定重疾+55种高发重疾=80种重疾终身保障(保障疾病不是越多越好)
一般优先给家庭经济支柱购买
年纪越大,发病越高,保费越高,60以上不建议买重疾险 (有钱除外)60岁+的老人:养成定期体检
重疾额度 = 重疾治疗花费 + 5年生活费用 + 房贷 - 流动资产
一般来说 一线城市50万 其他城市30万
注意要以家庭实际情况决定
- 经济允许,优先考虑终身型重疾险(70岁或者终身)
- 一年期和长期型 优先选择长期型(保证续保)
- 选择消费型保险,拒绝返还型重疾险(羊毛出在羊身上)
- 保障疾病范围不是越多一定越好 越多 保费越高
一般情况重疾病25种,足够
保险这个东西见仁见智,我是19年买的某公司的全*福+百万医疗,期间在2021年的时候2度意外摔伤(费用报销了90%几千块钱吧)。有一次摔伤处理完伤口,当天凌晨12点半,打完点滴后,出医院门口感觉天旋地转,胸口闷,一头栽差点到地上,当时感觉眼前一黑,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差点以为自己要xxx了,说这么多,当然不是为了让大家一定要买保险,只是作为一个不抽烟不喝酒,偶尔健身的程序猿来说为自己和家人减少意外带来的伤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