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时间、精力与习惯管理

2,884 阅读11分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bee0060
首发于: 博客园
地址: www.cnblogs.com/bee0060/p/1…

前言

本文主要想说说我对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习惯管理的一些理解,以及对他们之间的一些比较。

时间管理

说到自我管理,一般我们首当其冲想到的应该就是时间管理了。那么什么是时间管理呢? 网上有很多解释,我们就不扯那些有的没的了。就按字面意思理解吧:

管理自己的时间,以达到某个的目标

例如从学校开始我们就有被要求过制定日常时间表(或叫作息表),7点起床,7点15刷牙洗脸,7点半吃早餐等等。 这就是最简单的时间管理了。 工作中,我们也会安排如,上午写代码,下午3-4点开会, 4点后写代码,6点下班。

一些问题

如果能做好时间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时间浪费。不知道大家有没感觉,如果没有任何管理,我们的不少时间会浪费在这些方面:

  1. 思考接下来该干嘛。(事情太多时容易陷入选择困难)
  2.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比较复杂,纠结拖延一下
  3. 因为打断或缺乏规划,在多件事之间来回切换多次,因任务切换导致时间浪费。 如4点有个会,3点半开始做一个大功能,做半小时要开会了,开完回来很多刚想好的思路被打断,要花时间再想起来。

回到上面说的时间管理的定义,我们学生时代制定的时间表,可能不算太好的时间管理,但也要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很多人只做到了前半句,没做到后半句。即:

管理了自己的时间, 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这会导致的一个情况是:

很严格的执行制定的时间表,但却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也无法判断时间表是否合理,如何优化。
无法评估这个时间管理对自己是否有益,有多大益处。
又因为不清楚这么做的收益,不容易坚持。

所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很重要,管理行为基本都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执行的。如果不清楚目标,只是为了做而做、为了管理而管理,基本就是盲干了。

怎么办?

那么重点来了:

当有了明确目标后,围绕目标,我们可以持续的调整时间表,让其对目标的达成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一个管理周期内,我们的目标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而我们的时间表不必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为了达成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学生时代的固定作息表不是很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原因有二:

  1. 未必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看人,有的是为了自律,这算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也有的人(例如我)只是为了执行而执行;
  2. 这个时间表一般比较固定,很少人会去调整和优化它。

当有了明确目标后,也理解了持续调整的重要性。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不同工作项进行时间预估,然后根据可用的时间情况,来安排任务的顺序。以此带来的好处是:

执行时,因为已经制定了计划,不必纠结接下来做哪个任务,也不必纠结做不做的问题。
这可以减轻因为选择困难和畏难情绪导致的拖延问题。
而合理的规划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任务间切换次数。

剩下的就是慢慢调整和积累经验了,因为时间预估不一定准确,也有一些意外的打断,随着持续的改进,这种风险虽然不会彻底消失,但我们可以让其影响逐渐降低。

执行与回顾

其实前面这里说的都是关于时间管理的规划阶段,如何规划我们的时间,除了规划,还有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有很多现成的方法论,最著名的应该要数番茄工作法了,应该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执行时也不一定要用番茄工作法, 具体怎么执行,大家可以多尝试几种方法,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前面提到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即持续改进。如果只有规划和执行,是无法做到持续改进的,所以我们还应有一个回顾的阶段,或叫总结或复盘也可以。就是执行后,看下执行的效果如何,有没改进空间,有的话就改进一下。

简而言之

前面花了那么长的篇幅,怎么感觉做起来会很麻烦的样子? 其实不然,做起来,可能就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

  1. 看下自己有什么工作需要完成
  2. 看下自己哪些时间有空
  3. 对工作进行简单时间估算,或凭直觉。
  4. 把工作插入到各个时间段里(制定时间表或任务顺序列表)
  5. 执行
  6. 简单回忆下,执行时有没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有的话下次制定时间表或任务列表时考虑一下(多久回顾一次看自己情况,一天到一个月都可以)

第1-4步可能每天只需要花10分钟不到就能完成。 第五步是每天日常所需,没有额外开销。 第六步看个人情况,虽然需要一些思考,一般一次可能十分钟左右就够了,而且回顾不一定每天都做。所以时间管理的成本其实并不高。但是可以减少我们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中场闲话

花了那么长篇幅讲时间管理, 那么剩下的2个主题难道也要花差不多的篇幅? 不必,其实时间管理在我看来,是后两者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基本框架,后两者只需在时间管理上做一些恰当的调整即可。

精力管理

解决什么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这个感觉,每天不同时间段,做同一个任务的效率是不同的。反之,同一个时间段,做不同任务的效率也是不同的。 像有的朋友可能喜欢早上处理复杂的任务,下午开会,有的喜欢上午开会讨论,下午独自处理复杂任务。 另外,同一天内,即使还有时间,能处理的复杂任务数量也是有限的。当处理完一定数量的复杂任务后,会感到精疲力尽,这时再处理复杂任务的话,效率会大大降低。

以上两点,就是本文说的精力管理想解决的问题。

怎么做?

精力管理的核心要点是: 了解自己

我们需要首先了解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观察自己,观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个方面:

  1. 自己擅长与不擅长哪些任务
  2. 不同时间段擅长处理的任务
  3. 不同状态下擅长处理的任务
  4. 处理不同任务对自己状态的影响
  5. 自己一天中能处理的不同类型任务的上限(或自己的精力上限)

以我自己举例:

我一般上午11点前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效率比较高,
下午4点后处理技术问题效率较低,可能因为精力已经耗得差不多了,
但是这时去做一些沟通上的工作,如开会,感觉就会比较良好。

其实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会发现,任务是分类型的,而我们一直说的“精力”其实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这个感觉,不同类型的任务,需要消耗的“精力”类型是不同的。 比如就技术研究和人际沟通,其实就在消耗不同类型的“精力”, 所以如果一整天都在沟通,其实也够呛。

因为我同时也是个游戏爱好者,有时我喜欢用一些游戏中的概念来解释或类比其他事物。 这里说的精力, 其实就像是游戏中的“蓝”。 而不同类型的精力,可以当做不同类型的“蓝”, 类似有些国产游戏中有精、气、神这些不同类型的“蓝条”一样。 我认为,人际沟通需要的“蓝条”和技术研究需要的“蓝条”是不同的。如果一天都在处理需要同一类型蓝条的任务,会越来越疲劳,效率越来越低。 工作中,我们其实都需要处理很多不同类型的任务,而我们也拥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蓝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

当我们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类型有了足够的了解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类型和自身的特点(如优缺点、各种类型的精力上限),合理的组合分配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顺序,以此调整自己在时间上的分配。

所以精力管理的第二个要点,就是: 顺势而为

这个,就是自己

例如,
每天最多处理两到三个比较复杂的任务,其他时间处理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如改一些bug。
或在两个复杂任务中间加入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当做缓冲和调剂。
再定些时间用作沟通。 
每天尽量把各类型的蓝条都用掉一点,让效率最大化。

此外,要谨记,自己也在时刻变化中,随着能力、年纪的增长,自己的特点也在变化,要时刻观察自己,并进行调整。好消息是,一般我们自身的变化是相对缓慢的,所以这种调整一般也是缓慢而柔和的。

以我自己举例,有一些时期,我是下午更擅长处理技术问题。

这里跟时间管理一样,依照这么一个循环:

规划-> 执行 -> 回顾 -> 调整

只是这里的回顾和调整,周期一般比上面的时间管理要长的多。

此外,还需要补充一点,除了对当下的精力进行管理,我们还可以对自己精力的恢复能力和精力的需求进行一些管理。简单说就是,例如明天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较多的精力,今晚就别熬夜打游戏了。这可能是精力管理中更进一步的话题,在此先不深入谈了。

精力管理总结

所以总结下来, 就是八个字:

了解自己,顺势而为

其中了解自己最为重要。

再中场休息

不知不觉还是写了很长,但习惯管理我保证会很短。

习惯管理

其实看到这,大家应该也感觉到,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其实都是一种克己的行为,需要自制力来控制自己执行和坚持。需要克己的事情,必然带来一些痛苦,也更容易半途而废。

那么习惯管理是什么呢?

和精力管理相比,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


塑造自己


把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慢慢培养成自己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去做,不必靠克己来执行。这样有益的事情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一些研究表明,要养成一个习惯,至少要21天。 好像很长,但是跟我们动辄10年以上的职业生涯和几十年的人生相比, 21天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除了直接将对时间的管理、精力的管理慢慢变成自己的习惯外,还有一些习惯是对自我管理很有帮助的,如:

  1. 早睡早起
  2. 坚持锻炼
  3. 坚持阅读、学习

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经常总结、反省自己,也是非常好的习惯。

总结

好了,上面的就是我对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习惯管理的一些想法和理解。 我认为时间管理是基础, 精力管理是在时间管理之上的一些改进, 而习惯管理则更进一步。 那么在习惯管理之后还有没其他呢? 我想应该是有的,只是我还不知道而已。以后想到了再总结和分享吧。

谢谢观看。

我正在参与掘金技术社区创作者签约计划招募活动,点击链接报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