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来人的困惑
“我刚毕业,入职了一家公司,不太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工作?”
“我工作一年多,发现自己没有太大进步,求支招。”
“和我同时入职的同事顺利转正,我却被要求再观察一个月,好气啊!”
“他才来了一年就晋升了,为什么晋升名单没我?” ...
以上是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同学发来的困惑或者疑问,初入职场的我们可能总有这类疑惑,甚至工作好几年的小伙伴,可能也依然有此类问题。
今天就来聊一聊,初入职场做到哪些对自己有帮助。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但是从职场小白到大头兵,从小组长到团队 leader,从小厂到大厂。在这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平时也会有网友加微信会咨询此类问题,索性做个总结,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放心,本文不是鸡汤,都是切实可行但是可能平时没人告诉你的一些“点”。
二、送你职场五字诀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 初入职场如何快速融入节奏?
- 试用期如何顺利转正?
- 如何能尽快晋升?
送你职场五字诀,我总结了以下 5 点, “看”、“找”、“试”、“问”、“盘” 。
你可以把它作为你的职场入门助力器,或者是你的自选兵器库~
三、知行合一
看-眼睛是把金钥匙
通过观察,熟悉环境和工作节奏。
1.看资料
看资料,疯狂看资料。
每个新人入职后,都会收到公司的一些资料,或者有对应的文档空间,里面有关于业务或者工作内容的一些资料。可能包括:业务介绍、工作内容、设计文档、技术方案、甚至别人的工作笔记等等。这些资料看似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新人来讲,是非常有用的。
具体看哪些资料呢?建议从“公司文档”、“团队文档”、“个人文档”等由大到小去看。
看公司业务文档,能让你迅速了解公司的业务,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工作。
看团队文档,能让你知道自己所属的团队职责是什么,主要负责的方向是什么。
看个人文档,能了解你的同事日常工作在做什么,遇到过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其他同事的一些工作笔记或者日报,能充分展示当前和你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遇到的问题,为你的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看这些资料有什么用?
首先,能充分缓解你的“未知”感,做到心中有数。每个新入职的人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那么熟悉了工作内容之后会让你更加自信,或者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比如你看到同事的工作内容里面有“支付”相关知识,你之前从未涉猎,那就提前去补补课吧。
其次,能提升你的沟通能力。你看资料知道了某些常用的产品逻辑还有技术方案,在之后开会或者听组内分享的时候,会更方便理解和提问。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黑话”,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有“黑话”,主要分为业务黑话和日常黑话。业务黑话有 OKR、GMV、PV、ROI 等等具有本身公司业务特点的专用名词,
日常黑话有“对齐”、“拉齐”、“上升”、“抓手”、“赋能”等等一些常用口语。提前看看资料,当你听到这些的时候,不会那么吃惊。
2.看风格
这里的风格主要是指团队的工作风格。
团队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还是温文尔雅细水长流。初入职的你,最好还是先适应现有节奏,不要过于凸显自己的行事风格。
从大方面来讲,大家是不是每天都会开早会,开会的内容如何、会议效率如何、项目承接的宽松程度等等,从小的来说,大家的上下班节奏,工作时长和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是不是要写日报等等。
初期你要做的不是凸显自己,是尽快熟悉团队风格,并试着遵循此风格。
每个团队肯定有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我们并不是要全盘接收,无脑加入,只是要做到“熟悉团队”,为之后的融“融入团队”打下基础。
毕竟刚入职的你是没有话语权和评判权的,而且有些你看出来的问题,可能大家也知道,只是苦于一些原因罢了。
3.看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先从做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开始。
公司和团队的硬性要求是什么。哪些是不可触碰的,比如数据信息导入导出要求、权限申请要求、公司核心价值观、报销制度等等。做到不犯低级错误。不要以为这些自己都知道,往往有时候是无意中犯错,后果却很严重。
你的岗位的要求是什么,对照你所属岗位要求,做到对自己未来试用期以及正常转正后的工作预期管理。换句话说:先做到,再做好。我们先保证“做到”,最起码会对你的转正很有帮助。
员工生活的要求是什么,比如上班时间、迟到早退制度、请假制度。等等这些是需要熟悉的。
一方面,别给自己找麻烦,另一方面,也别给你的老板(或者 leader)找麻烦。不清楚的可以问问同事,或者 HR。这里千万不要“我觉得”,以为有些公司会拿这东西考察你的整个工作情况,无论合理与否,我们都要遵守。
找-寻找他人和自己
以榜样的力量来督促自己。
1.找师傅
找到能帮助你快速熟悉团队和工作内容的人。
新人入职一般会分配一个导师,这个导师是你试用期的领路人。日常工作的问题都可以请教他。不要不好意思开口,他也希望你多问他,也希望能帮助你,毕竟你的转正对他也有好处。别等着师傅来找你,也别自己闷头苦想,有事儿不懂或者遇事不决找师傅。
我总找他他会不会觉得我能力不行啊?
不会的。你能面试入职就证明你的能力是受到认可的。正常的寻求帮助一个是可以帮你更快融入团队,另一个也能让你的导师看到你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那如果没有导师怎么办?
找一个,是的你没听错。从工位开始,左右前后,找一个正式员工作为你的师傅,和你平时问题的询问者。如果你能找到刚入职不久的同事作为你的师傅,那是更好的。因为他走过和你一样的路,熟知你遇到的问题。
人家不愿意帮我怎么办啊?
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如果你遇到有的师傅不太愿意多交流,那就多找几个。别害怕,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他们能帮你应该也会很开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别怂,说不定过几天你也可以是别人的师傅。
2.找榜样
找到两个好榜样,学习他,成为他,超过他。
找到两个“坏的榜样”,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如此。
找到两个好榜样,看他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看他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看他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甚至看他上下班的状态和时间是怎样的。
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年内最起码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要向他看齐。这样的你还需要担心无法晋升吗?
如何发现这样的榜样?
在入职后的两三个月左右,你自然会发现。哪些人可以作为榜样。你也是上过学的好嘛!相信自己。
为什么我要找榜样啊?
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找一个跟着做就可以了。就像小时候练字临摹字帖,慢慢自己写的字也会好起来。
为什么还要找坏榜样啊?
因为你未来可能就是那个坏榜样。让你必须找到坏榜样的原因,就是希望你能明辨工作中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和找一个好的榜样是相辅相成的。
3.找自己
找到自己的优点,让它发光,找到自己的规划,且行即可。
你有什么优点?只需要一个就好。别谦虚逃避,每个人都有优点。
比如你的技术文档写得好,或者总结 PPT 写得好,又或者你总能观察到别人发现不了的可能的问题点,或者你有很敏锐的需求分析能力,工作一丝不苟等等这些都算优点。哪怕是特别能喝酒,有些行业也是一个大优点。
接下来就好办了,找到自己的优点,并好好彰显你的优点。
为什么?刚入职不是应该小心行事吗?
因为给自己找个亮点会是你工作的巧克力。谁也不想平平无奇,而大家又都很忙,没时间在意别人,那么记住某个人特点就很重要了。于你而言也是,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点儿特色”的人。也就是赢得了别人对你的认可。
找到优点并发挥出来之后,我们还要做什么?
做规划!找到你自己的短期规划,或者底线规划。
说真的,不需要你做五年规划三年规划,只需要规划 1 年半左右的就好。
举个例子:我希望自己试用期顺利转正,一年之后能参与调薪和晋升,两年后我要跳槽到 xx 公司。
记得规划要写下来。确立这些规划看似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你今后工作和行事的风格,同时也让你在工作疲倦或者失败后有再次站起来的动力。
你无需作为团队第一,只要达成你自己的规划即可。
在这过程中,你可以随时调整你的规划,记得多往“上”调。也许半年时间你就能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很多倍呢。
试-尝试总会有惊喜
在不断尝试中进步。
1.试着想
思考他人有时候比思考自己更重要。
“为什么他能想到那个点子?
为什么他就能做到?
为什么他写的代码那么简洁易懂?
我为什么没想到这个?”
如果你把这些问题都忽略,仅仅归因于:他是老员工,他能力本来就比我强。那就错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已经会不自觉得去思考此类问题,那么首先你就比别人优秀了。
遇事思考,想出解决办法基本上是每个人都会的。但是去想别人为什么能做到、做得好。又或者别人没做好的原因。这点是初入职场比较不太关注的。
比如某人在早会上,每次都能条理清晰汇报昨日的工作,而自己却没有几句话能说出来。
你以为是他脑子好?可能仅仅是他每天都在早会十分钟前自己汇总一遍写到纸上。
诸如此类,思考过后,记录下来,是去效仿还是避免踩坑。后续对自己都是有切实帮助的。
2.试着说
有机会的时候,多说几句,让别人认识你。
很多人入职一个月了,同组同事都不认识你,甚至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虽然做了自我介绍,但是后续没有交集,导致自己的圈子很小。
那就要求我们,如果有机会了,多说两句。这里指的更多是次数上,而不是内容长度上。
能说话的场景往往有三类:
非工作场景,比如中午的餐桌,饭后的遛弯儿,甚至是闲暇时光的闲聊。多说几句,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
汇报类场景,可能是在早会上,周会上,甚至一切可能的会议上,把你的工作汇报当成一次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输出类场景,比如在某些设计方案评审,头脑风暴行动,甚至是代码 CR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尽可能表达你的疑问和意见吧。
先从说的次数开始,慢慢倒逼自己加强说的内容。渐渐的别人就会看到你的进步,尤其是你的领导。
你要知道,这无形中也锻炼了你的表达能力。为之后的试用期转正答辩,甚至你的晋升答辩,提前做好了准备呀~
有人说,我是社恐,我不愿意说话。
可以理解,但是最基本的说话还是要有的。稍微给自己一些说话的动力,哪怕为了完成任务。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啊。
3.试着做
尝试做没做过的事情,总会有好结果。
如果上级有一个任务派给你,而你完全不懂。你会怎么说?
“这个我不太熟悉,但是我可以试试看”
“这我不懂,要不安排其他人看看?。
我更多建议是前者。
工作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要怕。勇敢迈出一小步,你就会有新发现。
从小事儿上,某个系统你不会做,或者 ppt 不会写。没事儿,试试,又弄不坏。
从大事儿上,哪个活儿你不保证自己能成功,也没事儿,多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被自己的犹豫不决而苦恼,需要一个当机立断的勇气和立马去做的行动。相信我。多尝试,好的结果一定比坏的结果多。
比如我从来没组织过周会,但是临时替人组织了一次,知道了公司会议室预定流程、知道了发会邀的流程、甚至体验了如何主持整场会议的感受。下次有其他会议,对自己来说也是轻车熟路。
问-学会提问不吃亏
多问一句,可能就解开了你的疑惑。
工作中总会遇到问题,然而很多人问问题缺乏要领,甚至让人觉得烦躁不想回答。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何时问
先思考后提问:有问题一定要自己先思考一下,有一定的想法,甚至带着自己的可能的解决方案,此时再去问效果会更好。而不是干巴巴直接提问题。
周期性的提问:每天整理出一些问题,提前和你的 leader 或者导师约时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下午五点。让他可以统一解答你的疑惑。
临时性提问:一些比较要紧的问题,尽快问你的同事或者领导,尤其是这个问题可能影响任务进度的时候。
2.怎么问
如何称呼你要提问的同事?
有人会想到,大哥、小姐姐、老师、老板、老总?
当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风格,在公司没有明令禁止不允许某些称呼的时候,初次接触到的人,称呼一声老师更为合适。
团队内部慢慢的熟悉起来,可能会称呼某哥某姐,也是拉进距离的方式,甚至直呼其名。
你可能不知道,当你称呼对方为某某老师的时候,往往能得到更高的回复率和更好的回复内容。不信你试试。
怎么组织提问的问题? 这里提供一个标准的模板,应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提问。
某某老师您好,我是 xx 部门的 xxx,我正在做一个 xx 的项目。我这边遇到一个问题,是 xxxx,我想可能是 xxx 的问题,而且我尝试去 xxx 但是都没有成功。
现状是:xxxxx > 期望是:xxxxxx
您看能否帮忙查一下?或者给些意见?或者有没有可参考的资料我去学习下?
以上我称呼为三段式提问:日常可以根据问题大小,做取舍。第一段:说明自己是谁,背景是什么。毕竟被提问的人有时候可能不认识你,你直接提问会很懵。第二段:说明当前问题的现状和期望,进一步明确问题。第三段:表明你希望对方提供的帮助,是答案是资料,还是直接让他帮你排查。
还有哪些注意点?
- 直接发问题,等待回复,不要问在吗,或者能不能请教你个问题这种话。
- 发出问题后,一段时间对方不回复,可以再次询问一下,或者响个电话。可能对方忘记了。
- 有截图就发截图,不要用文字描述。
- 如果截图里面有关键信息,请发出文字版,比如订单号等。别让对方手动去敲。
- 如果是组内同事或者认识的人,能当面问就不要打字,跑过去问问题,清晰又快速。
- 对方解答后别忘了说谢谢。
3.问什么
上面第二部分怎么问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们还要补充一下,可能还要询问以下几点,供参考。
- 是否有专门负责的同事?或者专门的资料库?
- 是否是个已知问题?之前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 是否有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能否复用?
盘-吾日三省吾成长
不断复盘,做更好的自己。
1.盘进度
以结果为导向,督促日常工作。
每天下班前,复盘一下你负责的任务的进展,同步一下任务具体的进度。
这里可能是日报,可以是直接找你的领导汇报,或者是聊天群的进度短报,再或者是向你的领导发送当日任务进展邮件等等。各个公司要求不同,但是一定能要做。
做进度汇报的目的,一个在于报风险,一个在于保结果。而且上级需要知道你负责的任务进展,所以无论公司是否要求,自己都做一个简单的汇总吧。
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2.盘三知
已知、未知、错知,每天都有小收获。
针对已知,常用和重要的,就记录下来,作为你的“知识字典”。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不断遇到同一个问题,而人脑并不擅长记忆,那就记录下来,方便之后查询和复习。比如常见的环境配置,常用的工具,甚至常用的代码都可以。
针对未知,给自己一个“待办清单”。
这个待办清单最好分无限期和有限期的,因为有时候你可能没有合适的时间现在就去处理。宗旨就是和工作和个人成长相关的,就放到里面。比较重要的放到有限期,那些需要了解或者有空再看的放到无限期。
针对错知,建议一定要写下来并做好改进措施。
我已经知道这个是错误知识还要写下来吗?是的。写下来会印象更深刻。不只要写错误点,还要写改进措施。类似上学时候的错题本。错误的知识,往往会是一个隐患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爆炸了。比如你以为可以在周末发布版本上线,但是实际不可以。你不小心发了上线出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3.盘成长
收获和不足,齐头并进。
看到很多复盘都需要,列出各种项目。着实让人头大。比如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内容完成度、是否有改进空间、沟通能力是否提升、协调能力是否提升。我不建议这样,本来工作就很累了,再去做这么复杂复杂的复盘。坚持不了几天的。
每天找到自己的一个收获和一个不足,即可。
一个收获可以是做到了一个新方法,看到了一种新理论。或者是帮助了别人很开心。
一个不足可以是今天脾气不太好,或者干活儿太仓促了。
收获让你更加自信,又不至于迷失自我。不足能让你时刻警醒你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放过自己,不要做什么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你的职业道路还很长,慢慢会好起来的。
四、总结
做好了上面的几点小建议,试用期转正根本不用放在心上,来年晋升肯定有你的提名。机会也会渐渐向你靠拢。
就像莫言老师所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你也是。
最后希望这五字诀能帮助你,成为工作的舞者,进而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对你有帮助,还请一键三连呀~
我是阿灿,欢迎留言或者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