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的三个后天因素

114 阅读3分钟

影响人的三个后天因素

前言

昨天刷到一个视频,讲的是成长思维,教的是怎么让自己变强,其中讲到了影响人的三个后天因素,这让我产生了很多感触,不由的想写点东西。

如何看待失败

视频中,作者借用乔丹的话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要坦然面对失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失败,这个思想并不陌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从现实来讲,失败更像是一种常态,不管我们做什么,最先会遇到的都是失败,然后经历数次失败,汲取了失败的教训之后,才得以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次想到 Max Howell 大神因不会翻转二叉树惨遭谷歌淘汰的轶事,我总会笑得合不上嘴,这件事好像是这种现象的最好诠释,我们真的太容易"失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努努力,多用用心,尽量让失败次数少一些。

如何归因

如何归因,视频里讲的很系统,他的意思不是说把所有的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其主旨是把一切改变的责任交还给自己,使自己掌握改变的自主权。

一件事的成败,会由两个因素决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能掌控的就只有内部因素,这个内部因素就是我们自己,而我们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这个可控因素,才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这个思想,用篮球来解释好像特别贴切,在球场上裁判(外部因素)很重要,一个不公正的判罚甚至能决定比赛的胜负,当然,我们不能对裁判的不公正视而不见,甚至我们必须要在赛场上做出抗议以争取裁判的公正判罚,但我们不能永远纠结在这一个点上,导致忽略了日常训练,在球场上,自身实力强劲才有主动权,我们总不能寄希望于靠裁判赢得比赛胜利吧,那是不智之举。

如何做选择

如何做选择,指的是我们如何从两难的抉择中做出更好的解,指出我们要用成长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选择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骤变,我们要将其看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例如考公务员,辞职在家,全力冲刺固然很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很多人不工作很快就会断粮,那他们要放弃么?不,他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去准备,一边尝试,我们要相信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是一个思考 "我不行" 到 "我如何才能行" 的转变。

直白点,就是我们在选择中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什么都准备好了才行动,另一个极端是什么都不准备就行动,我们要掌握好其中的平衡,做到具备一定条件之后就行动,然后边行动边准备。

道理都懂,为何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在如何做选择这个因素中,有很多选项难以量化,这使我们总会陷入纠结,徘徊不定。假如让我们在两个数中选一个较大的数,我们都会选,毫不犹豫,但是,碰到无法量化的选项的时候,我们就失去判断力了。

这个问题,有人是这么说的,无法量化,是因为没有标准,纠结是因为在摸索标准是什么,所以只要把标准定出来,再量化选项,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做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