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出了一个新闻,已经有9省份开始宣布排查整治超时加班了!
本次排查,互联网行业作为“996“风气盛行的行业,自然受到了重点照顾。
北京等多地指出,本次集中排查整治的检查对象主要是超时加班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突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研发岗位占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到底什么算加班,应该加班多久,其实《劳动法》里早就对加班时间做了规定: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以上两条总结成一句话: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但非要加班,一个月加班总时长也不能超过36小时。
但按照996工作制,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工作26天计算,每个月的加班时间是104个小时,远远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
虽然劳动法有规定,但很多企业直接无视,尤其是背后有资本推动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行业经过10年的野蛮生长,996,甚至007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能不能接受加班已经成为企业筛选人才的一个标准。
马某人的名言之一“996是一种福报”,更是把996风气推向了高潮,各大中小企业更是争先恐后,趋之若鹜。
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出现加班猝死的现象,互联网从业者抵制996的呼声越来越大。在2019年大家就自发在GitHub上维护了996.ICU网站,寓意“工作 996, 生病 ICU”,并在上面维护了996企业黑名单。截至现在,996的企业名单已经多达240个。
随着发声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有媒体进行报道,国家终于开始慢慢重视这一现象。
2021年8月,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文明确,“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随着国家的明确表态,一些互联网大厂开始慢慢收敛。从2021年9月开始,腾讯、字节、快手等公司先后宣布取消“大小周”。虽然这些大厂官方层面取消大小周,但更多只是对国家态度的回应,超时加班陋习依然存在,互联网从业环境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这次对超时加班的集中整治,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坚决反对996的的态度,要“纠偏当前畸形加班文化,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
本次集中整治是3月15日由北京人社部率先发起的,然后多地开始逐步跟进。可以预见,此次全面整治行动肯定会覆盖到全国。
互联网苦996久已!
北京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心,率先开头,相信经过这次整治,一定能改善996的不良风气,提高互联网从业环境。